新时期国企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分析
2021-11-30邹颖
邹颖
(湖南省烟草公司郴州市公司资兴市分公司,湖南 郴州 423000)
企业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间的竞争。新时期,国企在转型发展过程中,企业与职工间的矛盾逐步呈现出多元化,这也使得国企人力资源的稳定性受到较大程度的影响,甚至影响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程度。面对新形势,国企只有加大人力资源管理分析力度,方可以结合具体问题,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人力资源管理对策,并能够高效的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发挥出人才的最大价值。
一、新时期国企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人力资源管理观念有待更新与优化
新时期,有些国企仍然延续着过往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比如,国企将管理重点放在企业经济效益与企业生产成本上,忽视了人力资源在国企发展中的作用。由于国企管理人员存在认知上的不足,导致人力资源无法转变为人力资本,进而影响到人力资源价值的发挥,阻碍到国企持续性发展,并造成大量人力资源的浪费。此外,在实际管理环节,由于未能对各类人才进行差异化管理,导致管理方式过于单一,抑或者管理制度缺乏合理性等,使得人力资源管理质量受到较大程度的影响。
(二)人才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
在部分国企人力资源培训中,有些国企过于注重培训形式选择,未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使得培训内容满足不了员工的切实所需,造成大量培训资源的浪费。此外,有些企业未给予新职工上岗培训足够的重视,未对职工进行先进理论宣传,导致相关培训工作流于形式,甚至使得员工缺乏工作责任感,无法全面掌握各项专业技能,降低了工作成效。
(三)缺乏完善的绩效考评机制
尽管国企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逐步认识到人事考评工作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未来科学合理地运用考评结果,影响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比如,在日常考评环节,有些国企会选用民主选举或者投票表决方式。然而,此种方式在实际应用中,极易发生拉票或者特殊关照等问题,进而使得考评工作流于形式,并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其他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甚至缺乏单位归属意识,加大了人才流失率。
(四)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综合素养欠佳
人力资源管理者缺乏管理能力,是影响国企人力资源管理成效的重要因素。在现实中,有些国企人力资源部门与人事管理间直接衔接,使得人力资源部门缺乏了独立性。在日常工作中,人力资源管理者因综合素养欠佳,未高效执行各项人事策略,抑或者在日常工作中缺乏责任感,影响到人力资源管理质量与效率。
二、新时期国企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一)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国企应该积极改变过往传统的管理理念,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结合企业发展与市场环境变化等,更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此外,企业应该综合文化与组织管理战略,强化文化宣传工作,帮助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挖掘出现有人力资源的最大价值。
(二)建立完善的人才培训机制
首先,国企应该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人才培训机制。深入基层,全面了解职工的切实所需,结合职工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内容。其次,强化新员工岗前技术培训。在岗前培训环节,要将基础知识与工作技能传达给职工,使得职工对后续即将投入的工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在岗前培训工作结束后,要及时进行综合素质考核工作,并合理运用淘汰机制,全面提高职工的综合素养。对于一些考核不通过的职工,要进行返岗学习,直至考核通过,方可以上岗。
(三)建立完善的薪酬考评机制
首先,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薪酬机制。将员工到薪酬、福利待遇等与员工的日常工作表现相融合,为员工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薪酬环境,使得员工在实现企业价值的同时,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增加职工的企业认同感,并留住人才。其次,考评机制要突出公平、公正性,防止流于形式。员工所担负的职责或者工作岗位等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企业应该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考评机制,并保证考评指标的合理性。
(四)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团队建设
国企应该结合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需要,组建一支高专业素养的人力资源管理团队。首先,国企要制定出完善的管理人才选聘制度。综合考察应聘者的职业素养、管理技能等,进而择优录用,组建高专业素养的管理团队。其次,要定期组织培训活动,更新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技能等,使得管理人员能够科学合理地应对日常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需要。
三、结束语
总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企在转型发展过程中,逐步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现实中,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往往会受到管理人员综合素养、管理方式方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以上内容分析了国企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工作对策。希望相关工作者可以从中得到一定的启示,并全面提高我国国企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