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土壤环境监测短板及其对策研究

2021-11-30张莹

大众投资指南 2021年2期
关键词:亳州市土壤环境点位

张莹

(涡阳县环境监测站,安徽 亳州 236800)

一、土壤环境监测的意义

土壤环境监测是掌握土壤受污染程度的必要手段,是科学改善受污染土壤决策的重要依据,是建设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2016年出台的“土十条” ,其核心要义即要把未受污染的土壤如何有效养护好,又要能实现对被污染土壤进行修复和利用,对重污染土壤的环境安全进行风险管控。但是由于土壤污染相较于大气和水污染而言,具有长期性、隐蔽性和不易扩散性,所以极难被发现,土壤环境监测作为土壤环境保护工作的“侦察兵”,不仅可以为生态环境保护大部队提供精准的情报支撑,也可以引领土壤环境保护工作方向,通过土壤环境监测,切实做到监测先行,可以全面客观反映土壤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尽早发现可能的土壤环境问题,为决策部署赢得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为有力打好净土保卫战,建设美丽中国夯基筑台并保驾护航。

二、基层土壤监测能力短板分析

早在“十三五”初期,亳州市就率先安徽全省完成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国控点位网络布设,相继完成62个国控点位的确定,其中52个耕地基础点位,7个风险点位,3个背景点位。所谓基础点位,其实质就是能反映国家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的普查性点位,风险点位是可能存在风险隐患并需要重点关注的点位,不受人类活动影响或者尽管受人类活动影响但影响极小的点位。

“十三五”以来,亳州市每年开展一次国家网土壤环境例行监测,相继完成亳州市三县一区农用地土壤详查和重点行业企业建设用地调查,基本实现了摸清家底,监测结果表明,全市土壤环境总体状况良好,土壤环境质量保持健康稳定发展,土壤环境质量总体处于优先保护类等级。但是,由于从全国层面来说土壤环境监测较水和大气监测相比起步较晚,所以亳州市土壤环境监测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的同时,还存在着一些短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监测技术能力有待提高。土壤环境监测包括样品采集、流转、保存、制备、分析测试、质量管理等监测全过程。以亳州市为例,土壤常规监测项目共计14项,其中pH、有机质含量、阳离子交换量3项理化指标,镉、汞、砷、铅、铬、铜、锌、镍无机必测污染物指标8项,六六六、滴滴涕、苯并(a)芘3项;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分配给亳州市的监测任务仅为pH、有机质含量两项简单指标,其他12项指标,要么无仪器、要么无资质、要么水平不行,故此省监测中心不敢委以重任,并且目前绝大多数兄弟城市还尚未建立符合相关规范和方法要求的土壤样品制备室和市级土壤样品库,安徽省省级土壤样品库2021年也是刚刚建好且尚未投入使用,可见市级土壤基本监测能力一般,县区土壤环境监测现状自是一片空白。土壤应急监测能力更是任重道远,基层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如通过便携式快速测定仪、“3S”技术实现土壤污染情况的初步筛查,通过无人机等载体提升工作效率,通过物联网技术提升监测样品流转和保存的质量和效率等。

(二)土壤监测网络建设还需加强。从监测网络设计方面来说,土壤环境有时空分布的差异性和非流动性,这就决定了任何一个点位获取的监测结果局限于说明该点的状况,很难完全体现点位的区域代表性,也很难由点及面的去评价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因此,要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监测网络体系来提升点位的代表性、科学性和全面性,以便更好地支撑精准、科学防治土壤污染。

(三)专业技术人才严重匮乏。以亳州市生态环境局为例,真正长期从事土壤环境监测工作并且系统接受过国家及省相关土壤监测业务培训的仅有1人,其他人可以说都是门外汉,对土壤环境监测业务知之甚少。市级环保部门情况如此,再往下的县区基层专业技术人才更无从谈起了,由此可见基层土壤监测方面的专业人才严重匮乏,凤毛麟角,亟待加强。

三、有效提升土壤监测能力的对策

(一)首先加大财政投入,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强化土壤污染防治目标责任制和年度考核评价,压实属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责任,为土壤环境监测工作提供强有力的财政支持,以此来推动土壤环境监测各项能力建设。特别要注重奖励政策的制定和施行,对那些为土壤环境监测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提供适当的物质奖励,为相关科研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资金支持,鼓励环境监测部门积极申报中央和省级土壤环境监测能力储备库项目,从而促进土壤环境监测能力提高和人才集聚,同时面向土壤环境监测专业的高素质人员进行招聘,以此来补齐人才短板,促进土壤环境监测长久发展。

(二)加强土壤环境应急监测能力建设。对基层环境执法每3年开展1轮土壤污染防治专业技术培训,定期组织土壤环境监测人员的培训和应急监测演练,监测监管部门均配齐土壤污染快速检测、调查取证设备等执法装备,改善环境执法条件,确保测管联动,随时可以拉得出、打得赢,真正实现对土壤环境的有效监测监管。在此基础上加强土壤环境监测管控,要督促市县人民政府制定并印发突发土壤环境污染事件处置应急预案,进一步构建全国自上而下的土壤环境应急监测能力和预警体系,持续推进土壤污染风险监测点位监测机制的建立和完善,重点加强饮用水水源地、重点行业企业、污水处理厂和园区周边土壤环境监测等,确保监测到位,常态化掌握。

(三)科学构建土壤环境监测网络。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保护红线和“三线一单”工作日益受到关注,但基层土壤环境监测尚出在起步阶段,绝大部分市县两级未真正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监测。针对当前土壤监测网络建设滞后、建设缺位等问题,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开展辖区内土壤质量详查,可以借助第三方社会检测机构,按照“说清现状、兼顾风险、有利整改”等原则,高起点做好辖区内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建设规划,高标准完成土壤环境监测点位标准化建设,高效能管理土壤检测专业技术人员,力争到2021年底前,初步形成覆盖城乡、涵盖各类重点区域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

四、结束语

土壤生态环境监测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离不开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参与,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土壤环境安全事关国家存亡,事关人民群众的福祉,事关能否实现乡村经济振兴,各级生态环境监测部门务必增强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有力保障土壤监测数据的真、准、全的同时,更要克服发展制约瓶颈,在此笔者希望各级主管部门切实关爱基层一线土壤监测人员,提升其职业荣誉感,为全面提升基层土壤环境监测能力发挥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亳州市土壤环境点位
基于“多维韧性”的老旧小区改造策略研究——以亳州市花戏楼居住小区为例
亳州市文化旅游体育局 文旅强市步铿锵
机器人快速示教方法及示教点位姿变换的研究
亳州市水利工程队参建经典工程展示
机器人点位控制速度规划算法选择策略
有机氯农药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土壤环境安全及其污染防治对策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垂直面内建立基线的特殊点位高程测量法
亳州市城区地面沉降现状及形成机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