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订单培养模式下的校企深度合作机制的研究
——以漳州理工职业学院会计专业为例
2021-11-30林丽菊
林丽菊
(漳州理工职业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最早源于国外,像美国“合作教育”、英国的“工读交替制”等形式,而我国“校企合作”历时多年发展,已形成自己的特色。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各校在校企合作的深入和创新,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以漳州理工职业学院会计专业与漳州满钇财务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合作的“财务订单班”为例,对校企合作机制进行研究总结。
一、项目简介
国家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把“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作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任务,要注重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而订单班是国家教育“十三五”规则中推行校企合作典型一体化育人模式。推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政策,立足漳州,面向闽南,辐射海西,为培养人才需求的情况下而成立的校企合作办学。该项目开始于2017年6月,从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师资队伍共享、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学习以及考核方式等各个方面进行交流与合作。形成以“企业参与,学校为主”的校企合作长效育人机制。
二、模式的探索
(一)以导入满钇财务咨询管理公司职业人才培养项目为契机,吸收并借鉴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和丰富的教学资源,结合学院条件、专业学生学情情况及职业教育特点予以创新
校企双方积极推行订单式培养,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将订单培养计划与人才培养计划有机融合,共同开发专业核心课程及实训项目。
通过与企业建立深层次的合作,完善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制度,实现工学交替、学校教育与顶岗实习有序结合。
(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根据职业发展特征,按照岗位能力要求,与满钇共同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标准。从典型的工作任务分析具备职业能力,根据学习情境为载体,分析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课程,既注重理论课程学习,又注重实践技能操作,打破传统授课方式,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的特点。在实践课程方面以订单培养模式下的实训基地建设为基础,突出专业教学中的实践性,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培养具有财务会计核算和分析解决会计业务的技能与管理方面,适应现代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课程体系构建
学院会计专业课程的开发是由专业带头人,企业技术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组成课程开发小组,以培养学生职业精神和技术技能相融合为目标,适合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基于职位岗位过程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开发分为6个步骤,首先根据满钇财务咨询公司职业岗位具备技能要求进行分析,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及能力要求,从而确定专业核心课程定位到专业基础课程的确定,其次对整个专业课程进行序化,最后形成系统性专业课程体系。教学上改变以往理论教学手段单一,教师授课为主的课堂教学,专业课程采用学校仿真教学软件进行授课,在企业进行实际操作指导,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了解。教师可根据教学进度控制课程的实训进度,学生通过模拟与真实的会计业务,达到学习的效果,学生可自行对比自己的答案与标准答案,自行查出不足,达到自我纠正与自我提升。校企合作教学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操教学相结合,提高学习积极及与实践动手能力,缩短就业应期、提高对口就业率。
通过财会岗位分工具备职业能力要求有针对性进行技能学习,加强学生专业技能水平。通过财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构建实训项目,体现“做中学,学中做”,针对实践项目校企双方共同编写实训指导书。
(四)职业素养融入课程
在订单培养模式下,除专业知识学习,职业素养学习也是必不可少。校企双方在课程方面进行设定。作为一名财会人员,爱岗敬业,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基本要求,注重企业文化融入、职业素质教育,能在实训过程融合,明确职业素养培养目标。职业素养包括职业意识、职业态度、职业习惯等内容,范围比较广。企业在教学设计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活动,达到良好的培养效果。职业素养在学习期间实现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注重过程考核,通过学生现场展示、模拟训练、实际操作等手段,评定学生成绩;校外评价以企业评价为主,由企业人员根据企业的岗位工作考核标准对学生的考核,如专业技能、工作态度、劳动纪律、任务完成情况及创新意识、团结协作、对企业的贡献等。学生在订单培养模式下接受学校和实习单位的双重管理和双重考核制度,校企双方共同完成对学生的考核与评价。
通过精心设计,通过分组、小组岗位角色讨论、采用自我评价与互评的方法,将学生态度、学习纪律性、团队合作精神、企业制度遵守、岗位职业道德等纳入评价范围,考核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使学生在实践过程养成职业习惯,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三、校企教师团队共建共享,提升教学质量
本学院会计教师队伍年轻化,缺乏实践技能,为了提升专业水平,而订单班学生应该理念与实践并重,作为专业师资力量,应该建设一支由满钇财务公司为代表、专业骨干教师共同参与的教师团队,进行理论知识的授课与实践指导。在专业建设和发展中,教师质量高低起到非常重要的因素,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校企教学团队建设必须企业与校方共同参与。一方面企业导师参与实践教学,把企业制度文化引入教育教学,使企业标准,岗位技能要求,企业文化走进校园,在技能学习方面进行指导,承担实训课程授课。另一方面校内教师在实践方面较缺乏,应该定期深入企业,通过不同时间段实践学习,共同参与企业员工培训、企业岗位实践操作,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及时更新知识体系,既提升实践能力也服务企业,双方在科研、教研方面进行创新,全面提升教师队伍质量。
四、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提高实践技能
会计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不仅需要在专业学习上掌握扎实,实践操作熟练。校内实践基地方面建设仿真模拟实训室,以项目为载体的课程内容选取以满钇财务咨询管理公司会计账套为素材进行实践课程学习、以适度够用的理论为辅,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整合。课程内容的排序根据学生认知的心理顺序与课程所对应的职业工作过程进行排序,课程内容以学习情景为表现形式,设计为“小型”的项目或任务,实施以项目为载体的工作过程的课程。核心课程依据会计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为培养职业能力的教学目标,设计5—10个“学习情境”进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是一种全新的实训职业教学模式的试验。
校企实践基地的建立,为学生实践实习提供了条件。满钇财务咨询公司在漳州芗城、龙文多个实训基地,通过与企业签订跟岗、顶岗实习计划,明确企业对学生进行管理和培训的责任,使校企合作达到更深入的融合。订单班学生培训是企业与校方共同努力的成果。而与满钇财务公司的合作提供实习保障,解决会计专业长期以来学生多、较分散、不利管理的难题。使工学结合岗位实习学生相对集中、有计划、有目的管理与考核。
五、结束语
校企合作实践过程中,通过“订单培养”新模式,不仅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技术实践能力,还优化学院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企业、学院、学生与社会多赢的良好局面。降低企业用人成本,也解决企业人力储备问题,实现资源共享,更有利于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