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饮食护理的研究进展
2021-11-30秦见香
秦见香
(广西柳钢医疗有限公司医院,广西 柳州,545002)
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是针对临床终末期肾脏患者主要采取的肾脏替代疗法,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对延续其生命具有重要意义[1-2]。频繁透析过程中患者体营养物质大量丢失,再加上MHD 患者普遍存在饮食行为不规范现象,容易引发营养不良。营养不良一旦发生,患者容易出现贫血、免疫能力低下、透析性耐受程度下降等情况,并增加机体感染风险,严重甚至引发重大心脑血管类疾病。故积极开展科学有效本文对近些年临床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饮食护理干预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为今后护理工作者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1.MHD 患者饮食治疗态度低的影响因素
有学者指出,饮食状态与MHD 患者生存质量密切相关[3]。而当患者对疾病认知存在偏差时,可影响其康复行为,不利于健康信念的建立,从而消极对待疾病结局(选择回避或屈服的应对方式),对自身健康状况满意度低,康复信心明显不足,最终造成其饮食依从性直线下降。高翠翠、曾华韫、彭红云[4]等人报道认为,MHD 患者低磷饮食依从性与健康信念呈正相关性,与疾病感知呈负相关性;应加强相应健康教育、强化信息支持,以纠正患者错误饮食认知及行为。伍梦寒、王艳、徐艺文[5]等学者通过Spearman 相关性分析后发现,造成MHD 患者饮食治疗态度量表(ASDTH)评分低下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高龄、文化程度第、透析龄短等。因此临床需通过对患者认知以及行为进行干预(例如通过增加宣教形式、强化宣教力度、详细化宣教内容等健康教育措施以提高MHD 患者对饮食的认知水平),并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以减少营养不良状况的发生。
2.常规饮食护理干预
(1)限制钠盐摄入量:钠盐摄入增加后可引起水肿、高血压等情况,告知患者钠盐每日摄入量控制在5g 以内,若患者存在无尿情况,则每日摄入量为1~2g,注意咸菜、辣椒酱等腌制品禁食。(2)限制钾摄入量:MHD 患者若摄入过多钾元素但又无法有效,导致机体钾含量偏高,容易引起心脏收缩及传导异常,故护士明确告知患者钾元素含量高的食品(如蘑菇、浓茶、肉汤、巧克力、坚果等)减少食用[6]。(3)严格限制水摄入量:MHD 患者肾功能障碍,无法有效代谢机体多余水分,大量摄入水会进一步加重肾脏负担;其每日进水总量(mL)=前24h 尿量+500mL,透析当日可增加透析超滤量。
3.低磷饮食
MHD 患者多伴有钙磷钾代谢异常,其中以高磷血症最常见,其临床发生率为57.4%;该病症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皮肤瘙痒等并发症,导致病情加重[7]。故临床为预防MHD 患者并发高磷血症,提出低磷饮食方案。但临床推广后发现,实际血磷控制达标率仅有38.5%,说明MHD 患者存在低磷饮食依从性较差的问题(可能与积习难改、社交应酬、家庭监督力度较差等因素相关),导致其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有学者提出,开展3 ~ 4 人小范围授课,告知患者蛋黄、动物内脏、黄豆、花生类及奶类等磷含量偏高的食物尽可能避免食用,反复强调高磷饮食的危害性;开发“MHD 低磷饮食”微信公众号及小程序,定期推送限磷诀窍等方面知识,并指导患者借助小程序搜索所有食物的含磷量。
4.护理干预模式
4.1 行为转变理论干预模式行为转变理论干预模式要求护士为患者提供规范且全面的健康管理服务,同时对其血糖、饮食、心理状态、用药及运动情况等方面的自护行为能力进行综合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再次与患者开展深入交流,共同商讨制定个体化且全面的护理干预计划,使患者明确临床诊疗步骤、逐渐适应,从而主动配合各项操作的开展[8]。基于行为转变理念的饮食护理干预,借助饮食管理手册,在行为转变不同阶段管理中纳入饮食控制,综合采用多项干预措施,将饮食管理效果最大化。微信具有即时性、可互动等特点,便于患者随时查阅MHD 饮食方面内容;家属支持可通过亲情联系为患者提供持续监督,督促其改正不良饮食行为或习惯,有助于其饮食管理依从性提高同伴支持借助示范效应可引导患者进行正性行为模仿,从而显著改善其营养状况[9]。侍珍珍、唐景凤、庄静[10]等学者研究中指出,实验组(饮食管理联合应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干预)患者液体限制、摄钾管理、自我护理、面对困难等饮食管理依从行为评分,TP、ALB、PA 等营养学指标水平均高于予以常规饮食管理干预的对照组,其营养不良发生率(24.53%)显著低于对照组(43.14%)。
4.2 一对一饮食管理MHD 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肾损伤,机体排磷功能下降,容易引发高磷血症,对其生活质量及生存率均造成负面影响。蛋白质属于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但MHD 患者每日蛋白质摄入量越多,其血液中磷的浓度也随之升高;但蛋白质若摄入不足,又会增加患者病死率的风险[11]。故MHD 患者饮食方面需要在严重控制磷元素摄入量的基础上补充足量蛋白质。一对一饮食管理模式可使MHD 患者转变饮食态度,规范其进食行为,并加大医护患合作力度,为患者尽早实现自我管理提供良好保障。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饮食方案,投入专人监测MHD 患者每日饮食情况,并定期汇报监测结果(每周1 次);依据患者个人饮食习惯及时作出科学调整,能够使患者有意识地依从科学的高蛋白、低磷饮食理念,自觉执行个体化饮食方案,合理控制机体血磷的含量,从而降低患者发生高磷血症的风险。朱艳丽[12]的报道中指出,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对照组+一对一专人饮食管理措施干预后,其饮食态度评分、饮食行为评分以及血清磷、钾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单纯开展常规护理)。蔚雷雷、薛芃石[13]等人对MHD 患者分别开展常规护理干预(常规组)与联合针对性营养护理干预(干预组),结果发现,干预组白蛋白(ALB)、前清蛋白(PA)、转铁蛋白(SF)、血红蛋白(Hb)含量、生活质量各项评分以及合理饮食知识、健康运动知识、疾病认知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其改良主观综合性营养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
4.3 跨团队联合干预模式跨团队多学科合作模式主要由两个以上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固定专家组,针对临床患者某一器官或系统性疾病,通过开展定期、定时、定址的会议,最终提出诊疗意见[14]。该模式用于MHD 患者中,由血透医师负责透析及药物治疗,营养师及护士负责为患者提供科学饮食指导管理及健康教育、并全面评估其营养状况;三者协同配合构建MHD 患者饮食管理体系。相关研究指出,对MHD 患者而言,其BMI 数值越大,死亡风险越低。赖碧红、周东池、叶水英[15]等人发现,试验组(跨团队联合干预模式)患者干预后BMI 及体重增幅均高于采取常规干预模式的对照组;试验组干预后血清ALB、SF及总胆固醇等营养指标检查结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营养正常与重度营养不良人数占比(34.00%、8.00%) 的比例均优于对照组(22.00%、20.00%)。
5.小结
综上所述,文化程度、对疾病认知水平等是影响MHD 患者饮食及营养状况的重要因素,通过积极开展行为转变理论干预模式、一对一饮食管理、跨团队联合干预模式等饮食护理干预可有效纠正MHD 患者错误认知及不良饮食习惯,提高其低磷饮食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