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发伤急诊抢救期的护理进展

2021-11-30韦琳

今日健康 2021年9期
关键词:伤情前瞻性评估

韦琳

(东兰县人民医院,广西 河池,547400)

随着我国城镇化与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类外伤中单纯伤的比例逐渐下降,多发伤在急诊科越来越常见。其是指在同一致伤原因的影响下,机体出现两处及以上脏器或解剖部位的创伤,且至少一处位置有致命风险。针对多发伤患者的抢救,强调落实有效的护理干预,保障手术理想的疗效获益,降低各类并发症风险。下面,本文基于护理视阈下,探讨多发伤的急诊抢救期护理,综述如下。

1 强调多发伤急诊抢救期的应用价值

多发伤发生率近年来有所增长,伤情严重、病死率高、护理治疗困难是疾病的三大特点。多发伤一旦出现,要求及早送院接受治疗,越早的护理介入,越能够改善患者预后,保障患者术后更好地恢复。现阶段有关多发伤的护理研究文献较多,李敏等人[1]基于多学科协作的护理环境下,开展急救护理,最终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患者们得到最高效的急症抢救,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低。赵楠[2]研究同样肯定了科学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多发生患者手术预后,极大程度上降低病死率。

2 主流护理模式

2.1 路径式护理路径式护理的优势在于将护理环节“路径化”,护理的执行更加标准与规范,护士不必再为如何安排护理环节而“手足无措”,摆脱既往遵医嘱式的固有护理印象,即使低年资护士也能够很好地完成标准的护理流程,极大程度上规范了护理服务内容。且各项护理内容的衔接,均经大量循证证据证明有效。韩小琴等人[3]为多发伤患者提供急救护理路径支持,发现在该护理模式下,患者的绿色通道停留时间明显缩短,并发生与死亡率也较之对照组显著降低,证实了路径式护理在多发伤患者急诊抢救期的确切地位。

2.2 前瞻性护理前瞻性护理又被称为预防性护理,是在循证医学的支持下,通过前期罗列护理风险,并前瞻性地采取相应“提前”护理干预,追求防患于未然的一种护理模式。其优势在于能够很好地规避一些护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良风险,尽可能保障患者理想的生活质量。朱琼瑶等人[4]为多发伤患者提供前瞻性护理,最终患者的各项伤情客观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创伤后应激障碍、脑积水、肺部感染)发生率更低,肯定了前瞻性护理的效果之确切。

2.3 多学科协作护理多发伤因其伤情特殊性,因此为保障护理质量,往往需要多学科联合协作。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的推出,保障予以患者不同领域的护理服务高质量,满足患者急诊抢救期的护理需求。陈倩等人[5]为多发伤患者提供多学科协同团队护理模式,在高效的护理干预下,最终试验组患者的抢救效率、救治成功率均优于对照组,肯定了多学科协作护理在多发伤抢救工作中的有效性。

3 具体护理措施

3.1 伤情评估积极高效的伤情评估,能够更好地鉴定患者伤情,便于后续各项护理与治疗方案的决策。伤情评估要在接治患者的即刻进行,如A护士即刻为患者进行呼吸道清理与评估,B护士负责循环管理,开放两条静脉通道,着手抽血、输血、输药等操作并评估,C护士协助护理,如帮助患者做好保暖措施等,监视生命体征并评估。各项护理干预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最终综合评估,评定患者伤情,再决定是否采取对应的护理措施。伤情评估遵循同步进行、忙而不乱、各司其职、求快求准的基本原则[6-7]。

3.2 呼吸道护理临床发现,多发伤患者围术期有较高几率出现呼吸抑制,可能导致的合并症有气道损伤、肺组织损伤、气血胸等。吴巍等人[8]为严重多发伤患者建立吸氧与畅通呼吸道等护理,最终94.29%的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多发伤患者理想的呼吸道护理,需要:(1)按时检查、及时清理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畅通;过程中注意舌后坠风险,需头向一侧偏避免误吸、窒息。(2)准确建立人工气道,避免患者窒息。(3)机械通气治疗期间加强血氧指标监护,肺部听诊,评估呼吸系统功能,合理设置设备参数;过程中保证气道湿化,按需吸痰;保障导管无菌,各类耗材按时替换。(4)如有必要,前瞻性抗生素给药。

3.3 循环护理在多发伤患者的急诊抢救期,落实好循环护理内容是十分必要与关键的。临床认为[9],多发伤患者因伤情严重,且多合并大出血,因此极易导致循环功能紊乱,可能表现为失血性休克、低血压等。临床主要的循环护理落实方法为:(1)止血。迅速控制伤情,避免血容量进行性下降;若为裂伤所致的广泛性出血,加压包扎处理;若为静脉窦损伤,可采取半坐位或头高位包扎;若为动脉损伤导致的出血,缝线包扎处理。(2)建立静脉通道。建立2~4路静脉通道,注意避开损伤血管。(3)规范化抽血送检。(4)遵医嘱用药,注意合理用药,降低用药风险。(5)静脉通道补液扩容。旨在缓解血容量不足引发的相关并发症(休克、低血压等)[10]。

3.4 复苏护理(1)心肺复苏护理。护士与医师协作,在接治患者前准备好进行胸外按压式的心肺复苏操作,以100~120次/min为标准。但本法并不适用于胸部创伤患者,需要严格鉴别适应人群。(2)院内复苏护理。选择气囊-面罩装置,气道规范化插入,行通气复苏护理;在此过程中,预见性地给予利多卡因、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与室性心动过速[11]。

3.5 生命体征监护临床大量有关多发伤患者的抢救护理研究,均强调加强生命体征监护。总结如下:(1)血气监护。该指标用于反映患者的机体酸碱状态与肺部交换功能。(2)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该指标用于反映机体组织代谢与心肺功能,是直观反映氧的运输和消耗的重要指标;若该指标数值低于20,提示临床,患者可能面临不良的预后结局,此时需要吸氧、强心针等各项干预措施,缓解预后。(3)瞳孔检查。术中每隔5min检查一次瞳孔表现,若出现异常散大瞳、椭圆瞳、光反射瞳等情况,加强护理关注。(4)意识。可基于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这一客观标准评估患者意识状态[12]。

3.6 心理护理必要的心理护理,不仅能够使患者术前更好地放松,利于生命体征更好地稳定,还有助于拉近护患关系,便于围术期各项护理干预措施的开展。此外,黄晨捷等人[13]提出,做好心理护理,有助于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的提升,更好地提升康复效能。目前临床常见的有效心理干预方式有情绪转移法、抚触法、家属情感支持法等。

4 小结

多发伤患者的急救护理,要做到合乎规范、强调效率,要追求伤情评估、呼吸道护理、循环护理、复苏护理、生命体征监护、心理护理等多元护理内容于一体,争取患者理想预后。

猜你喜欢

伤情前瞻性评估
形式正义的前瞻性要求:麦考密克的后果推理
3D-ASL在TIA预后的前瞻性评价中的价值研究
伤情驱动在卫生分队演训中的初步探索
384例急诊军事训练伤伤情及心理应激分析
经腹腔镜Nissen与Toupet胃底折叠术治疗GERD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
眼外伤围手术期护理50例效果分析
评估依据
最终评估
EMA完成对尼美舒利的评估
关于发展中国雕塑“网上教育”的前瞻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