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维持性血透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的应用进展
2021-11-30莫双丽
莫双丽
(来宾市人民医院,广西 来宾,546100)
慢性肾脏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是年龄的增高,随着我国人口逐渐的老龄化,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也随之不断增加,使得终末期肾病患者也不断增多。在当前临床上,血液净化技术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老年终末期肾病患者也能够采取血液透析治疗,并能够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1]。但是由于透析治疗时间较长、疾病导致家庭负担重、治疗费用较高等,使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容易出现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特别是老年患者,更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影响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2]。因此要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来缓解和消除患者不良情绪,减少各种并发症发生。为此,本文对老年维持性血透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的应用进展展开综述,汇报如下。
1 影响心理的主要因素
1.1 年龄老年维持性血透患者由于年龄较大,生理出现衰老、体力不足、合并各种躯体疾病等原因,出现生活自理能力差、不能够独立完成日常生活活动等,由于他们身体出现疾病,自理能力差,依赖药物等均会使得其产生悲观、孤独等不良情绪[3]。另外老年人的人生经历长,自尊心比较长,因此不习惯也不乐意听取别人意见,在行为上会表现出固执和坚持己见。
1.2 治疗老年维持性血透患者治疗周期长,并且每次治疗都会产生巨大的痛苦,使得其对治疗充满恐惧,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患者会反抗治疗,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消极的情绪。有研究[4]得出,长期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导致机体出现免疫功能下降、营养状况下降和治疗依从性降低,使得治疗效果受到影响,影响预后。良好的心理情绪能够通过神经-免疫和神经-内分泌等途径来调动机体的潜能,降低心理应激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1.3 家庭老年维持性血透患者家属是特殊的群体,他们也是患病的高危人群。另外患者需要进行长期的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家属便要承担主要的照护任务。有研究[5]得出,维持性血透患者照护者的照护负担偏重,其社交负担比心理负担重。有研究[6]选择1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和其照护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四个月的研究发现,照护者会产生明显的心理负担,还会对生活质量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还有研究[7]得出,有些维持性血透患者的照护者睡眠会受到影响,还会出现体质量减轻、头痛、体质下降等情况。还有研究[8]得出,照护者长期照护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使得照护者也会出现免疫能力降低,感觉到疲劳,因此会出现不良情绪。
2 心理护理干预措施
2.1 解除患者固执老年维持性血透患者在长期的疾病发展中,有自己独特的应对疾病方式,护理人员要通过观察来总结这些经验,对于患者自己认为的有些应对方式,不要急于去否定,要对于其积极的一面给予肯定,不妥的地方要采取提醒和协商的方式指出来[9]。
2.2 给予人文关怀老年患者最希望得到尊重和重视,因此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要设身处地的从患者角度去为他们考虑问题,了解其难处,不是给予同情[10]。对于一些心理状态痛苦不堪的,给予其称呼要带敬语,言行之间要有礼貌,让他们感受到舒适、安全和信任。通过观察了解患者不同的特点,然后针对性的。耐心的向其讲解血液透析治疗的目的、流程和相关注意事项,还要告知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消除患者紧张感和顾虑。有些长期进行规律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护理人员要主动热情的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让其一直保持较好的心理状态去面对治疗,让其了解到良好情绪对于治疗和预后的重要性[11]。
2.3 给予家庭和社会支持护理人员详细了解患者家庭情况、社会地位和经济情况等,对家属的困惑和担心给予耐心倾听,针对性的给予疏导,嘱患者家属多关心患者,亲戚朋友能够多看望患者。有研究[12]得出,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中,独居和空巢老人出现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概率为95.25%和94.98%,和子女同住的老年患者出现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的概率为77.50%,表明和子女同住能够使得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发生情况减少,充分说明家庭支持的重要性。亲人的陪伴和关怀能够帮助患者增强治疗信心,减轻疾病带来的痛苦感,使得不良情绪发生情况减少。
2.4 给予健康教育患者对于疾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不仅能够增强患者对不愉快医疗过程的适应能力,还能够促进患者恢复。有研究得出,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低,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关注一些家庭收入低、文化程度低和自我管理能力差的患者,不断的鼓励患者,帮助其提高心理弹性水平。
3 结语
老年维持性血透患者在治疗期间心理情绪容易受到年龄、治疗和家庭等因素影响,护理人员要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然后针对性的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解除患者固执,给予人文关怀,还要帮助其获得家庭和社会的支持,针对性的实施健康宣教等,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