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监测在迹地修复中的应用

2021-11-30王春雨

魅力中国 2021年29期
关键词:环境监测重金属污染

王春雨

(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环境监测站,内蒙古 通辽 028300)

土壤污染是污染物长期积累下所形成的问题。在一段时间的风化以及自然作用状态下,土地的性能会出现变化。并且土壤污染的危险性、潜在性相对较高,所产生的影响后果较容易累积。相比于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地污染并不容易被察觉。并且,在长期潜在存在的过程中,污染物的固性会有所加强,污染物与矿物质之间会产生融合,即便污染被发现,也很难在短期内进行治理优化。所以,实施环境监测以及预防十分重要。通过环境监测,在迹地修复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全面实时了解土壤状态,保证后续工作稳步推进。

一、环境监测技术的类型

综合来说,由于土地森林资源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也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所以导致部分群众会存在滥砍滥伐的行为,极大程度上伤害到了地质资源。地质资源被破坏,其自身的防御性能会降低,加大了被污染的可能性。加之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恶化,推动迹地修复工程的稳步推进已势在必行。近年来,我国在相关领域方面所进行的研究相对较多,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迹地修复工作中,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价值相对较高。例如无线传感技术、高光谱遥感技术等,在迹地修复中均有一定的价值体现。

(一)无线传感技术

在我国相关行业发展的过程中,无线传感技术主要借鉴了国外相关技术的开发经验。在依照国家基本国情的前提下,对其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无线传感技术又可被称为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主要用于环境监测以及环境监控。结合技术发展现状分析来看,该技术主要应用于农田土壤信息的收集。所以在迹地修复工作中,工作人员可先利用无线传感技术,对整个土地规模进行监控掌握,根据所得到的相关数据,了解土地的污染情况,确定污染源,合理调整修复计划,加强修复的针对性、稳定性。并且无线传感技术具有较高的抗干扰性,耗费电力资源相对偏低。在利用该技术实施操作时,技术人员可有效节省资源,同时也能保证整体工作的稳步推进。

(二)高光谱遥感技术

早在上世纪80 年代,高光谱遥感技术在我国诸多领域就已有使用,多用于土壤检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技术自身的不断完善,其所应用的领域也在不断扩大。现如今,在迹地修复工程中,光谱遥感技术的应用价值相对变高。该技术的主要应用范围在于分析土地成分,判断土地特性以及监控并呈现土地运动过程。迹地修复工作中,工作人员需要处理的数据相对较多,同时也需要全面了解迹地范围内土壤的成分特性与运动过程。由此可见,高光谱遥感技术在迹地修复工作中也有较高的应用效果。

中国科学院曾经在分析青藏高原表层土壤水分时,应用过高光谱遥感技术。由此可见,该技术的适用性相对较高。并且,由于技术内部有较为精细的光谱分析系统,得以辅助工作人员清晰了解土壤光谱的特性以及差别,从而更好更加精准的判断土壤的性质以及成分。所以在迹地修复工作中,工作人员也可利用这一技术实施相关操作,做好全面的调查工作与准备工作,了解迹地内土壤的性质及成分,从而更好地设定处理方案与修复方案。

(三)检测类型

在监视性检测的过程中,需要对整体的环境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管测量。明确监视的主体,能在一定的程度上进行全面的监控了解。对当前的环境质量问题等多方面的内容,应该从多个角度进行全面的了解提升。通过污染状况、环境因素等多方面的研究了解。从而在一定的研究管理中,能够保证环境因素的了解。对于其中检测的数据,以及相关的质量问题,都能得到有效的监管保证。通过定期的质量监管,保证能对环境污染等情况进行及时的了解。

在日常的监管中,应该保证进行特定性的监管。对于其中想要了解的内容,应该进行多方面的研究考虑。针对需要加强监管方面的内容,应该作出多样种强化和提升。从而能快速增强现阶段的质量监控,保证环境能通过有效的监控,通过特定性和应急性的监管,确保环境的变化情况。从而能够再多方面提高整体的管理形式,加强再多方走访质量监管控制。

在环境监测中,应该考虑在多种角度进行有效的监管强化,确保能在一定管理程度上进行全面的加强,通过对环境中物质的排放、物质检测等多方面进行考虑。及时跟踪环境对整体变化,能够通过有效的监管方式,能进行积极的研究思考。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全面化的质量检测,使周围的环境能够在合理的控制中,进行整体的协调发展,保证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在多种形式下的质量监控,能够保证环境因素的合理化发展。保证环境质量的有效监管和控制。

二、环境监测技术在迹地修复中的应用

在迹地修复工作中,环境监测技术能够帮助修复人员更加全面的掌握迹地的相关信息。例如迹地的整体规模范围、迹地污染类型、迹地修复进展等,使之可以更加精准的实施相关操作,加强修复的最终效果。近年来,我国已逐渐意识到迹地修复工作开展的重要性,所以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技术创新。现如今,迹地修复、土壤修复等的工作已成为环保工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迹地修复技术与环境监测技术相互整合,对于环境保护、环境治理将大有裨益。

(一)结合生物技术修复迹地

生物修复技术,指的是以自然环境为主要载体,利用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生物个体、群落在特定时间内所形成的变化规律,了解土壤内污染情况,并设计完整修复方案的修复技术。相比于其他技术,生物修复检测技术的敏感性比较高。并且,不同的生物种类对于污染地块所产生的反映有所不同,但均能直观地展现出污染地块的具体情况。但由于生物具备多样性特点,所以在选择生物或微生物时,工作人员要做好分析比较,加强监测精准性。此外,利用微生物技术可对迹地污染加以适当的处理,降低污染对于土壤造成的不良影响。而在微生物修复工作中,技术人员可利用环境监测技术,监测土壤内的特性,以此客观判断需要应用的微生物类型,更加精准的利用微生物修复技术,强化土壤活性。相比于其他技术来说,微生物修复的成本相对偏低,并且见效比较快。

(二)结合植物技术修复迹地

植物修复技术与微生物修复技术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指的是用植物为主要载体,吸收土壤污染物或土壤毒性物质的一种手段。广泛适用于被重金属污染过的土地环境。在具体的操作中,技术人员可先利用环境监测技术,获取迹地整体规模及结构的相关信息,根据信息,合理选择植物种类、调整植物种植密度以及布置种植范围。通过合理种植植物的方式,利用植物的根系吸收迹地内部的重金属,以此降解重金属。在利用植物修复技术实施迹地修复工作时,技术人员需要关注两个方面,分别为植物挥发以及植物稳定。其中植物挥发指的是利用植物的根系吸收土壤内部的有毒物质,将其传输到植物本体中,然后从植物地上部进行挥发的一种方式;而植物稳定指的是在种植完植物后,植物可直接接触土壤中的重金属,在彼此接触的过程中,控制重金属的活性,减少重金属对于周边生物或土壤造成的不良影响。或者,可以利用植物降低重金属的形态,使之由重毒转化为低毒,控制危害,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其对于迹地所造成不良影响可以达到可忽视状态。并且,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工作人员需要客观分析植物的状态以及其在迹地修复中所能够发挥的作用,加强迹地修复的针对性有效性。

(三)结合动物技术进行的迹地修复

动物修复技术与微生物修复技术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多适用于森林砍伐或污染后的迹地修复工作中。其整体的应用原理如下。

首先,技术人员可利用环境监测技术,监测迹地整体状态,获取其内部资源的相关信息,以判断是否能够利用动物修复技术实施操作,并合理选择需要应用的动物类型。之后合理的释放动物,并利用动物肠道中的微生物,对迹地加以调整优化,构建微型生态系统。与此同时,技术人员可实时利用环境监测技术,对工程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检测,以动物所展现出的实际状态,判断迹地修复的工作情况,对存在问题的环节及时的调节优化,避免损失,强化效果。

(四)结合固化稳定技术

固化稳定技术具有较高的化学性质。与植物修复技术相同,多用于污染类的迹地修复工作中。例如在我国冶炼行业发展的过程中,经常会生成或使用大量的重金属物质,而这些物质在与土地的直接接触过程中,会直接导致土地受到污染,其表面也无法再种植任何作物,最终变成废弃用地。但应用稳定固化技术可有效调节这一问题,对迹地加以修复,促使其重新拥有生命。技术人员需要利用环境监测技术,检测稳定固化剂各组成成分的比例,如石灰硅酸盐、水泥以及沥青。同时,需通过环境监测技术,实时监测稳定固化剂与土壤资源之间所发生的反应状态,做好记录。在不断实验、不断优化的过程中,生成完美稳定固化剂,并大范围实施既定修复工程,控制非有机物的污染,促进我国环保事业的稳定开展。

结论:综上所述,在迹地修复工作中,适当的引入环境监测技术,可有效调节整体工作的复杂程度与难度,也可辅助工作人员更好的检验迹地的整体状态,从而更有针对性的实施迹地优化、迹地改良,解决迹地环境存在的各种污染问题或破坏问题。而在迹地修复工作中,技术人员也可适当融入其他技术,将环境监测技术与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动物修复及固化稳定技术相互整合,打造更加完善的修复方案,避免对迹地造成二次伤害。

猜你喜欢

环境监测重金属污染
沉淀/吸附法在电镀废水重金属处理中的应用
关于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分析
关于如何做好水质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研究
基于6LoWPAN的智能家居环境监测系统设计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鱼头中重金属含量真的很高?
环境监测市场化后存在问题分析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吃蘑菇不会重金属中毒
对抗尘污染,远离“霾”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