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多样化探微
2021-11-30万志敏
万志敏
(青岛广播电视广告传媒有限公司,山东 青岛 266000)
在新媒体技术全面发展的形势下,为过去的广播电视行业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同时也给其提供了很多新的机遇。现阶段我国广播电视新闻行业也在不断地发展,节目类型逐渐多样化。各种类型的广播电视节目可以给人们的生活添加很多乐趣,符合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由于新媒体技术的促进作用,使各种广播电视节目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更好地实现广播电视台顺利发展。
一、期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在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也促进了广播电视行业的全面发展。现阶段,广播电视企业要会根据自己的发展优势,研究市场要求的变化规律,完善过去的管理模式,提高广播电视的收视率以及收听率。想要顺利的实现以上的目标,就需要相关的编辑人员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加强自身的革新能力,完善编辑模式,打造出观众喜爱的品牌节目,提升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效率、水平和质量。在新媒体技术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新闻编辑人员会在制作节目的时候运用各种全新的设备。所以,必须要重视编辑人员的培训,使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掌握新媒体技术,理解新设备的运用方式,以此提高制作节目的质量与效率。新闻编辑人员需要提升自身整合以及收集能力,进一步研究新闻真正的含义,为用户带来丰富的视听感受。还需要不断完善新闻传播方式,完成用户和媒体的有效互动,充分满足用户对信息服务的需求[1]。
二、传统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中的缺陷
(一)传播方式单一
由于新媒体技术的作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新闻传播方式的发展,使其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过去的新闻传播方式较为单一,通常都是通过记者采集相关的新闻信息,之后再新闻编辑人员进行整合和编辑,最后把剪辑好的新闻传播给用户。综上所述,过去的新闻编辑方式的过于单一,而且比较受限,跟现代的新媒体相比,在编辑和传播方式上都没有办法真正符合用户的实际要求。在新媒体的背景下,所有人都可以成为新闻的编辑者、传播者和采集者,让新闻向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除此之外,因为大部分的新媒体的传播者都不是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所以导致新闻内容不统一,在传播形式还存在一定的问题[2]。
(二)编辑风格缺乏独特性
过去的新闻编辑方式比较单一、固定,难以更好展示出编辑的独特性。但是在新媒体的背景下,传播方式、编辑方式和新闻内容等都逐渐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现阶段互联网在我国已经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内容,人们获取新闻的方法也越来越便利和快速。新闻编辑需要革新工作模式,创建自己独特的编辑方式,让新闻内容概括人们实际生活的每个方面,提高新闻对大众的吸引力和时效性。
(三)传统新闻时效性差,传播受空间限制
在过去的新闻信息中,从采集到编辑到最后传播给用户,中间相隔的时间比较长,部分新闻不能及时地传达给大众,没有时效性。因为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过去的广播电视新闻没有办法顺应现阶段用户的要求,因此需要在新闻传播方式上不断革新,把新媒体技术与现阶段的新闻编辑工作有效结合。同时,过去的新闻内容因为空间和区域的影响,在传播的过程中有区域的局限性。但是在新媒体的背景下,可以在信息采集的时候进行编辑,打破了地区的限制,让新闻传播可以更加及时,范围更加广[3]。
三、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多样化开展的策略
(一)积极采用个性化新闻编辑方式
在现阶段的新媒体背景下,新闻编辑的工作人员需积极运用个性化的编辑方法。过去的新闻内容和传播方式比较单一、固定。根据这一问题,新闻编辑人员需要融入全新的编辑模式,完善节目内容和传播方式。
(二)选取合理的编辑方案
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大众也能够成为新闻的传播者和制作者,把自己的所看到的信息发布到各种新媒体平台上。由于在新媒体上的信息类型更丰富、更多样,因此对用户更有吸引力。为了提升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和收听率,新闻编辑人员需要不断学习新媒体的传播方式,革新新闻内容,完善制作方式。新闻编辑必须要在节目主体与传播目标的基础上,选择最科学的编辑规划,提升新闻编辑的水平。另外编辑人员还要合理的区分新闻内容,将新闻板块进行分类,在比较适宜的时间播放。
(三)增强受众黏性
新闻编辑人员需要不断增强用户与节目之间的互动,第一时间采取用户合适的建议和意见,从用户的角度播出新闻,有效实现新闻的传递。及时反馈用户的意见,可以体现出新闻编辑人员的工作质量,可以更好地加强用户黏性。
(四)提高新闻的趣味性
在过去的媒体中,广播电视新闻通常都是比较严肃的,虽说树立了比较强的权威性,但是缺少鲜活度和趣味性,时间一长,就会导致用户出现审美疲劳,不愿意再观看和收听电视新闻,转变为新媒体用户。所以新闻编辑人员必须要灵活地使用各种编辑模式,在确保新闻内容真实的前提下,有效提高新闻的实用性以及趣味性,通过生动形象、直观的新闻内容,吸引用户的关注[4]。
(五)合理运用新媒体技术
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逐渐稳定,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很多行业都开始运用媒体技术进行企业经营。广播电视台需要合理、科学的使用新媒体技术,创建官方微博以及微信公众号等,利用人们比较常用的社交软件和用户展开积极的互动,更好地提高新闻节目的引导力和传播力。广播电视的新媒体平台需要在过去媒体的基础上,延伸以及扩大电视、电台报道的广度与范围,实现大小屏之间的互补,最大程度发挥新媒体技术的优势,为用户带来最佳的新闻体验。在“新媒体观察”的节目中曾提出,技术是最为核心的因素以及推动力,在广播电视的背景下更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在最近几年,随着我国大数据、云计算以及5G 等重要技术的发展,形成了四全媒体的时代,重新塑造了媒体生态与舆论格局。要快速融合广播电视和新媒体、服务以及技术等方面,不断创新模式、产品和业态等,以此提高广电“四力”。当前,促进5G 高新视频和超高清视频的发展是比较重要的工作,需要广播电视台促进高标清同播逐步转变为高清化,慢慢地关停标清频道。这一工作对制作的新闻内容有更高的标准以及要求,媒体制作人员也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我们会实现超高清视频的快速全面普及,在视觉升级的过程中,市场也将面临全新的挑战和机遇。广播电视新闻编辑需要以最快的速度顺应新时代的变化,更好地实现全面改革。
(六)新闻编辑应具备多元化思维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提高新闻信息的传播效率和实效性,可以有效保证广播电视新闻收视率和收听率。新媒体要想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就必须要第一时间掌握最新消息,保证新闻可以及时传播给用户。在手机终端被广泛应用的背景下,大部分的广播电视媒体都过于依靠互联网,在网络上直接采集新闻内容,致使新闻编辑没有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极大程度上降低了节目的经济以及社会效益。所以,在新媒体背景下,新闻编辑人员需要树立多元化的意识,全面提升编辑人员自身的能力和水平。第一,新闻编辑人员需要具备发现新鲜事物的观察能力。这样才可以获取到更有吸引力和价值的内容,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更好的分析和探究繁琐复杂的信息,给用户传播丰富的新闻内容。第二,新闻编辑需要跟用户利用微信、微博等平台完成有效及时的互动。将过去的媒体和新媒体有效融合,实现群众互动,可以有效促进重要新闻传播效率的提高[5]。
四、新媒体下对新闻编辑多样化提出的要求
无论是新媒体或是过去的媒体,面临的新闻采集来源在根本意义上是相同的。新媒体关注的热点,过去的媒体同样也关注,它们之间的不同只是在于传播与编辑形式上。过媒体的特点决定了其传播形式,但是编辑形式可以通过相关的工作人员自主发挥,没有具体的标准。因此,在新媒体的背景下,新闻编辑形式也逐渐向多样化的趋势发展,主要是来至于艺术、服务群体的职能需求和美学。从艺术和美学的角度出发,广播电视新闻是通过听觉艺术以及视觉艺术有效融合形成的,是由图片、声音、解说以及视频等方面组成,各种信息的融合,产生出新闻节目独有的艺术美感。倘若新闻编辑的方式太过固定,肯定会对节目的视听效果造成影响,失去艺术美感,还可能会导致节目庸俗,使用户出现视觉疲劳。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过程中,给新闻编辑带来了较强的支持力度,丰富的新闻编辑形式把新闻节目独有的直观性和真实性更加充分地展现出来,充分发挥其独有的美学价值。在服务大众需求的方向出发,新闻比较的多样化不能只在方式上出现改变,更需要注重满足用户的需求。在现阶段的社会中,各式各样的媒体陆续出现,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下,用户的需求喜好也在逐步提高。他们想要多角度、立体的、全方位的收看新闻信息,比如探测太阳系中的其他行星,用户不仅想要掌握探测技术的发展,还想观看比较直观的画面以及研究成果。针对现阶段社会发生的热点事件,用户也需要清楚事情的整个发展过程,进而吸取当中的经验。所以。实现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多样化不仅可以让用户感受到新闻节目在艺术与美学上的享受,还能够促进在新环境、新时期下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顺利发展[6]。
五、结束语
在新媒体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想要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收视效果,需要实现新闻编辑工作的多样化,将渠道、用户和资源紧密联系,让报道形态从静态转变为可视、动态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