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防治工作现状及对策分析
2021-11-30陈鑫
陈鑫
(中安力盾(辽宁)咨询有限公司,辽宁 沈阳 110000)
在化工生产的过程当中,工作人员需要身体接触数种或数十种化工原料、半成品、成品、而这些化工原料、半成品、成品本身就带有有各种有害气体和有毒物质,在搬运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难免会吸入、触碰这些物质,这些有毒物质在生产的过程中会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形态,例如气体、雾状、粉尘、烟尘、蒸汽等并不一定需要通过呼吸道来进入工作人员的身体,也可以通过皮肤侵入,由此来造成工作人员中毒。其次便是尘肺,当尘肺发生的时候,粉尘会黏着在工作人员的呼吸道表面,引起工作人员咳嗽,抑或者是肺部对于粉尘的不断清除产生痰,工作人员通过咳嗽将其排出体外,随后便是呼吸困难。因此,工业化中毒和尘肺这两种化工设备制造中发生率最高的职业病对工作人员的危害性很大,严重影响了工作人员的正常工作与生活。本文对工作人员在生产过程中会遇到的各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分析,并对这些危害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法,而且还要达到健康生产的目的。
一、危害因素
在上述危害因素之中,有的危害因素所造成的结果不会在第一时间在工作人员的身上表现出来,但是长时间的在这些危害因素的影响之下,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及精神的危害是非常大的。
(一)化学物质接触
在化学纤维生产过程中,对化学物质的接触是必不可少的,在生产过程中接触到的化学物质会因为皮肤接触或是化学药品汽化后的吸入等对工作人员的身体产生危害。全线生产中,工作人员能够接触到的化学物质主要有PTA、EG、丙酮、锑及其化合物、三氯甲烷、苯酚、乙醛。部分化学物质长时间接触会导致癌症、重金属中毒等危害,还有部分的化学物质的长时间接触是无法确定对身体具体会有什么样的影响。这种长时间的接触不仅会对在化学纤维生产线上的工作人员造成影响,还会对工作人员的家属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工作器械
对工作人员带来的伤害,机械对人体的伤害多以物理伤害为主,例如绞伤:大型器械外露的齿轮、皮带轮、杠杆等会将人体的头发、衣物手套等绞入机器当中造成工作人员身体上的伤害;砸伤:生产区域高处的零件部件掉落在工作人员身体上造成的伤害;烫伤:机器因为高速运转会产生高温或者是生产区域里的锅炉、焊渣等在接触人体时对人体产生的伤害;刺割伤:主要是由尖锐物、锋利物接触人体是产生的伤害,例如铁屑、车床刀口、断裂的铁材等;压伤:主要是由大型器械倒塌、冲床、压力机、锻锤对人体产生的伤害;物体打击:高速运转的机器零部件飞出击打在人体上造成的伤害。这类机械伤害对工作人员的伤害有着极为强烈的直观性和视觉冲击,伤害较轻时只是会影响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严重时则会导致工作人员失去其工作能力、自主行动能力、基本生活能力,对于人员的打击不只是身体上的,还有心理上的打击。
(三)噪声
在生产过程中,生产用的机械、运输用的机械等都会产生一定的噪声,长时间在噪声的影响下,会对工作人员的听力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这种损伤可能会在工作人员年纪变大之后变成重听等;也会对工作人员的前庭造成一定的损伤,导致工作人员对自身运动状态的感受能力损伤,就会存在误操作等风险的存在;长时间在噪声的影响下,会对工作人员的心情造成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可能会间接地造成工作人员间的冲突。
(四)高温
部分岗位因为生产需要,会让工作人员处在温度过高的生产环境之中,高温可能会对工作人员的皮肤造成损伤,但是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如果不及时进行补水会造成工作人员脱水的情况,很有可能造成脱水性休克,对工作人员的生命有一定的危害。并且工作人员长时间处于高温的工作环境之中,对工作人员的皮肤和眼睛均存在这一定的影响,会对工作人员的汗腺造成损伤从而对新陈代谢有着一定的影响,对工作人员体内电解质的平衡能力造成影响,让工作人员常会出现抽筋等症状,从而提高了误操作的可能性;当高温不断蒸发着工作人员眼睛内的泪膜,从而增加患角膜炎的可能性,对工作人员的视力存在着一定的影响。
二、职业病防治工作措施
在对化工生产效率不造成严重影响的情况下对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进行优化,就可以达到健康生产的目的。
(一)噪声防护
在设备生产的过程中,化工企业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观念,保证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为主要原则。在工作中单个的声音并不会让人觉得是噪声,但是当一整片生产区域都在同时发出同一种声音时这些声音就会进行同声振动,引起工作人员的强烈不适,因此在工厂的设计之初,进行合理的设计,对会产生噪音的机械、生产设备等噪声源头进行降噪处理防止噪音进行同声振动,尽全力减少噪声的产生;同时企业还需要对厂区进行合理的布局,声音是具有传播性质的,当所有的生产厂区都集中在一个地方的时候,即使对生产器械进行了降噪处理,噪声也依然会产生,局部地区的降噪对于整个生产区域来说影响并不大,所以还需要对生产区域进行一个科学合理的布局。当然声音不可能完全消失,所以在生产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佩戴耳塞、降噪耳机等一系列降噪设备。将噪声对人体的危害降至最低。
(二)毒气、有毒物质以及粉尘的防护
化工生产的过程中免不了需要工作人员接触到这些有毒气体和有毒物质,为此,企业首先需要的就是对有毒物质有一个安全的管理规章制度,做好对有毒物质的防护工作,这些防护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建筑的改建、扩建、增设防护设备、安全防护知识培训、人员中毒之后的急救措施等。粉尘的防护则需要从根源上解决,①需要更换落后的生产设备与技术 ;②工作环境要采用湿式作业,避免粉尘飞扬;③采用密封的方法将粉尘进行封锁,防止粉尘进入空气中难以控制;④强化工作环境的通风设备,将密封的粉尘抽离,排入指定的容器中统一处理 ;⑤加强个人防护,对于工作人员的防护设备采用要达到国家规定标准;⑥加强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完善有效的管理制度,建立对防尘设备、设施的维护和维修制度;⑦强化安全知识教育,企业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粉尘防护方面的安全知识讲座,提高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 ;⑧对工作人员进行就业体检和定期个人体检,以确保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工作人员在工程的生产过程中应该严格遵守安全手册中规定的相关规定,穿戴相关的防护用具,包括防尘服、无缝式呼吸面罩、防毒面罩、氧气呼吸器以及空气呼吸器,呼吸面罩和防毒面罩需要定期进行更换,避免面罩呼吸口堵塞,降低效果。
(三)机械加工的人身安全防护
化工设备制造行业,避免不了与大型生产器械的接触,然后因为各种突发情况而对工作人员造成的伤害。为此企业首先要做的就是在设备的采用上要使用有质量保证的生产器械,避免出现机器因故障而伤害到工作人员的情况,还要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宣导培训以及机械安全操作考核,避免工作人员因安全意识不到位或者是操作出现错误而导致受到伤害,随后就是企业为工作人员准备的安全防护用具需要达到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准,禁止偷工减料。然后就是工作人员方面,在生产过程中,生产机械的操作要严格按照培训中的标准进行,不可因为省时省事而胡乱操作,在生产过程中需要集中注意力,切不可因为疏忽大意导致自身受到伤害,最后是防护用品的穿戴,在生产开始之前,工作人员需要穿戴全套劳保防护用品,例如防切割手套、护裙、防护外套、安全帽、防护鞋等。在保护自身人身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工作,当生产设备出现故障时,应该呼叫专业维修人员进行故障维修,切不可自己动手维修。
三、职业病危害的风险评估
(一)风险识别
风险评估人员需要将化工设备制造的生产过程中基础资料进行收集,包括工作环境、生产设备、人员职业素养、器械布局、生产原料、企业生产管理制度等,然后对这些资料进行识别,利用物理、化学、生物知识找出这些资料当中可能会引发职业病的风险因素。
(二)风险分析
评估人员需要凭借这些风险因素来对工作人员受到的职业病进行分析,将工作人员的工种、工序进行明确的类别划分,然后联系与风险因素相关的职业病,让这些潜藏的职业病暴露出来,方便评估人员在之后对其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
(三)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人员进入工程现场对风险进行最直观的观察。观察并记录工作人员在一个工作位置上的人数、工作的持续时间。工作人员对防护用具的使用频率、工程监察人员的巡视频率,再结合自身之前收集到的资料和对风险的分析,对工作人员职业病的危害进行评估。
(四)风险控制
风险评估人员在发现风险因素的存在之后,要对风险进行补救,按照相应的风险等级,执行相应的补救措施,尽早地解除风险,使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得到更好的保障。
(五)风险管理
在经过一系列的风险评估过程之后,需要对风险的产生、存在和解决风险的措施进行回顾,然后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安排专业的风险评估人员对容易产生风险的区域、人员进行定期的风险评估。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减少因为职业危害元素对工作人员带来的危害,不是生产企业单方面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工作人员在生产的过程中对自身的保护意识和生产企业提供相应的条件两者相结合,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因为工作环境中的危害因素给工作人员带来的各种危害,减少职业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