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施工的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探讨
2021-11-30芦乐梅
芦乐梅
(贺兰县兴盛水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宁夏 银川 750200)
前言:在当前的社会领域,水利水电是重点项目,在很大程度上关乎着水资源的配置水平。在负责具体的水利水电项目时,施工单位需要做好技术规范,加强质量管控。从而保证所搭建的施工环境更安全、稳定,在显著提升整体施工成效的同时,也能够切实保障工程最终所呈现的质量符合国家在水利水电建设上所提出的具体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够助推水利水电事业实现更长远的发展,让水利水电项目呈现出高品质形态。
一、水利水电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的必要性分析
在国家高度重视水利水电项目发展的背景下,工程的规模越发增大,同时所呈现的施工环境也越发复杂,施工单位在具体开展相关作业工作期间面临着较大的风险隐患,这给工程稳定施工和有效建设造成了十分不良的影响。因此,为了进一步突出水利水电作业的效能和品质,施工单位有必要从技术和质量层面加强管控。根据新时期的水利水电建设要求探索优质而新颖的施工处理技术,对具体的施工流程加以规范,从而保证施工人员能够有序参与到工程建设中。同时,施工单位还需要从质量管控层面出发进行有效干预,根据国家所提出的质量标准,深入分析水利水电项目实践中可能存在的不良风险,进而提出有效的控制举措,从而达到良好的防范与预防效果。因此,施工单位有必要对水利水电项目管理引起重视,并结合实际分析具体的技术要点,探索合理的质量管控路径。
二、水利水电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一)坝体填筑施工
坝体是水利水电项目的重要组成,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水利水电内部结构的稳定性。在针对该部位进行施工处理时,施工单位需高度关注填筑作业,科学设置具体的作业流程,把握好施工工序,从而全面提高施工的综合效能,进一步突出工程的综合质量。首先,在作业前期需要做好水利水电环境全面调研,了解具体的施工条件。之后,科学进行分段设置,分层次地进行施工处理,从而保证围绕坝体所开展的浇筑作业更规范。这种分层的处理模式比较适合规模不断扩大的水利水电项目环境趋势,施工单位在实际作业时,可以有效利用相关机械设备作为辅助,根据坝体面积参数进行合理划分,从而高效开展作业。在此需要强调一点的是,不同坝体形态、结构和面积规模,对设备的型号与类型具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在进行机械化作业期间,施工单位需全面了解坝体实际情况,并科学选择机械设备和处理工艺,这样才能够保证所开展的填筑工艺更符合规范。
(二)预应力锚固技术
该技术在当前的水利水电项目领域所具有的适用范围比较广泛,在功能表现上也比较突出。施工单位在执行水利水电项目建设期间,需要科学利用该技术,有效掌握其类型,然后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和作业。通常,拉猫和岩锚是两种比较常见的技术类型,在巩固工程内部结构,以及提升整体稳定性方面所具有的支撑作用比较显著,所以,施工人员则可以有效采取这一技术,对水利水电的整体结构和内部环境进行优化处理。同时,为了有效避免水利水电项目在实施期间出现裂缝等不良风险,施工单位则可以将该技术与其他技术工艺进行结合,在GPS 等智能化技术载体的支撑下,精准而高效地定位具体的施工位置,并有效确定深度等各项参数,这样才能够保证施工处理更符合规范。
(三)围堰技术
在水利水电作业期间,围堰技术所具有的操作性和实践性特征比较突出,同时也具有一定的临时性特点,能够有效保障水利水电环境的安全性,同时也能够有效保护在水利水电区域范围内枢纽建筑。在实际开展这一技术操作之前,施工单位需要组织技术人员全开展试验处理。先根据所了解的工程信息进行有效建模,在录入具体的参数之后进行科学分析、有效验证,这样能够保证所设置的围堰结构更科学、合理。同时,围堰技术的有效运用,能够合理控制河道被冲刷的风险隐患,从而切实保证整个水利水电环境具有较强的安全性。
(四)施工导流技术
该方法在水利水电项目中所占据的地位比较显著,相较于其他的技术手段,在成本控制和执行力上具有较强的优势。一般在选择该技术进行施工作业之前,施工单位需要做好全面的准备工作,要根据所了解和掌握的工程信息合理设置技术方案,从而支撑技术人员规范落实相关工程作业。同时,施工单位还需要综合调研施工环境,判断其在上方还是下方,之后规范设置导流计划。再配合围堰技术的应用,进而保证所构建的工程环境更符合规范,也能够保证所落实的作业施工具有较强的执行效能。
(五)防渗墙防渗处理技术
该技术在水利水电项目施工领域所具有的功能优势比较显著,能够有效规避工程在实际应用期间所出现的渗漏风险。通常,在针对粒状地层进行施工处理时,则有效运用这一技术,并科学设置墙体的厚度参数,进而全面提高工程整体的安全性。不仅如此,该技术的优势还体现在能够有效控制水利水电建设的经济成本,从而促进整个工程事业实现长远性发展。在确定具体的技术类型之后,施工单位需要关注国家在水利水电建设上所提出的具体要求,并规范探索有效的质量控制路径。
三、水利水电施工质量控制路径分析
(一)加强设计阶段的质量管控
设计是水利水电项目领域的关键环节,也是决定工程质量的重点要素。在针对水利水电项目进行施工建设之前,施工单位需要做好全面的准备工作,积极引进先进的设计理念。组织技术人员先针对水利水电现场环境进行全面调研,了解具体的环境参数。之后,针对坝体、围堰等组织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在方案设计过程中要做好建模、分析,从而及时发现在设计方案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根据国家所提出的质量控制标准,科学改进和调整具体的设计参数,从而保证最终所获得的设计方案具有较强的合理性与执行性。同时,在设计方案完成之后,需要组织多个部门进行有效沟通、协调,加强方案审计与综合评估,在发现风险之后及时进行调整,从而在方案优化的前提下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综合质量。
(二)做好施工材料的质量监督
在水利水电项目领域,原材料所具有的支撑作用尤为突出,可以说是决定工程质量的关键。因此,施工单位需要重点把控材料质量,分别从采购、存储、使用等各个环节进行有效干预和管理。在采购初期,需要组织采购人员全面了解工程信息,明确具体的采购标准与目标。之后,组织采购人员深入到原材料市场中,通过性价比综合分析,选择出比较符合工程规范标准的原材料。在采购进行期间,需要先进行抽样检测,在确定材料品质达标之后,方可进行大规模采购,这样才能够保证所开展的材料采购工作更符合规范。同时,在具体应用原材料的过程中,需要组织技术人员先进行测试,确定材料的性能和品质是否符合标准,然后再投入使用,从而有效避免材料质量问题而给工程进度以及施工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三)完善施工技术管理体系
在水利水电施工处理时,施工单位需要从技术角度出发就具体的管理体系加以完善。首先,要根据新时期国家在水利水电项目建设方面所提出的具体要求,确定工程建设的目标。之后,将多种技术工艺进行有效结合,并科学分类,在信息化载体的支撑下,构建分模块的管理体系。这样,管理人员能够有效借助现代载体对施工工艺进行规范管理,科学管控工程进度。同时,也能够在智能监督以及综合管理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工程中存在的不良隐患,并以此为依据科学设置具体的管理和实践方案,从而将施工工艺的效果发挥到最优状态。此外,科学构建工程档案体系也十分必要,记录水利水电项目的具体参数信息,从而为后期的维护与跟踪服务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四)强化施工现场环境风险监管
水利水电项目施工环境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实践中很容易诱发多种风险隐患。因此,在进行施工建设期间,施工单位需要遵循预防为先的战略原则,针对现场环境中存在的风险隐患进行有效分析,并科学制定合理的预防机制,加强风险防范与有效监管,从而保证所创设的工程作业环境更加安全、稳定,也能够全面提高工程作业的综合效能。首先,在现场环境中,施工单位需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有效清理,避免在工程建设中存在不良障碍。同时,还需要针对现场环境中的基础物料、机械设备以及人员调度进行规范管理,从而支撑工程作业进度高效推进。此外,在负责具体的工程项目时,施工单位还需要利用现代技术构建智能监控中心,以便管理人员可以从中及时发现不良风险诱因,并积极探寻有效的管理实践举措。
(五)加强施工队伍素质培训与监督
施工队伍是支撑水利水电项目高效建设的重要载体,其素质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程的综合施工水平。为了达到质量管控的发展目标,施工单位需要根据国家针对水利水电建设所提出的全新战略要求,科学制定完善性、系统化的培训机制。将先进的施工理念,以及多元化的技术手段有效地渗透给技术人员,从而培育其形成良好的施工态度,杜绝以往经验施工所诱发的风险。督促作业人员严格按照规章体制进行施工作业,从而推进工程进度有效进行,也能够切实保证工程的综合质量更符合规范。不仅如此,科学构建完善性的考核与监督机制也十分必要,落实责任制,并细化合同要素,从而有效督促施工人员严格规范自身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行为表现,提升整体的专业素养,进而为水利水电实现高品质建设而提供基础助力。定期根据工程建设情况组织反思工作,引导广大技术人员分享经验,探讨在施工中遇到的难题,探寻有效的解决方法。
四、结语
依前所述,在水利水电项目施工作业期间,施工单位需要积极转变思想,要根据新时期的工程建设要求深入探索比较规范而合理的技术手段,把握好施工要点,从而构建更安全而有序的施工作业条件。同时,在具体实施水利水电作业时,施工单位需做好质量监督与控制工作,分别从设计阶段、原材料、施工技术、现场环境以及人员素质等多个方面进行有效管控,以保证所搭建的工程项目体系更符合规范,促进水利水电事业实现深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