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农村建设的村庄规划和村庄管理研究

2021-11-30张婷

魅力中国 2021年29期
关键词:村庄村民规划

张婷

(宁夏思诚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宁夏 银川 750001)

前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新农村建设问题备受关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对农村地区的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先后出台一系列文件政策、法律法规、战略规划等,如《城乡规划法》、《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等,以此来支持推动农村村庄规划管理工作的开展,确保城乡经济处于统筹发展的状态,达到缩小呈现发展差距的目的。虽然农村地区,在村庄规划管理方面取得初步成效。但是,从客观现实来看,农村地区在村庄规划管理方面依旧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解决,如村规政策法律不完善、规划编制模式不符合村庄实际、偏离乡村振兴战略思想、村民公共参与度不高等。因此,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如何做好村庄规划和村庄管理工作,则成为本文的研究重点。

一、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加强村庄规划管理的必要性

(一)符合乡村振兴战略内在要求

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加强村庄规划管理,符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乡村振兴战略于“十九大会议”上提出,以农民、农村、农业的“三农”工作为核心切入点,力求借助这一战略的实施与推进,达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发展目标。而乡村规划管理工作的开展,这可有效缩小呈现之间的发展差距,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为村民提供优质良好的居住环境,对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良好作用。

(二)顺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形势

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加强村庄规划管理,是顺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形势的必然举措。近年来,我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在与“三农”有关的政策指引下,农村地区无论是在经济发展,还是在社会生活方面,与以往相比较均有所改善,农民增收效果较为理想。可是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农村地区的发展现状有所改善,但是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还存有一定的差距,这就需要相关人员做好村庄规划管理工作,科学制定村庄规划方案,提高村庄管理质量。

(三)改善农村发展面貌必然途径

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加强村庄规划管理,是改善农村发展面貌的必然途径。因受历史条件、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的发展面貌尚未从根本上实现全面改善,发展水平还处于相对较低的状态。部分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相比,在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社会现状等方面的差距相对较大。而村庄规划管理工作的开展,则可以改善这一现象,对农村发展面貌的改善具有良好作用,在达成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同时,可促使农村地区朝着可持续化的方向发展。

二、基于新农村建设的村庄规划和村庄管理的优化建议

(一)提供依据,逐步健全相关政策法规

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重视对村庄的规划管理。结合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逐步健全与之有关的法律法规,以便为村庄规划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依据。

第一,成立专项小组,深入到农村村庄实际当中,做出了深入调研工作。对村庄的现状及特点加以归纳总结,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确保其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与此同时,要做好政策法规的后期评估工作,紧跟时代发展形势,及农村村庄的建设现状,对政策法规加以动态调整,确保所制定的政策法规可以更好地指导村庄的规划管理。此外,与村庄规划管理有关的配套政策也需要加以完善,包括自然环境、土地管理、村庄建设、专项资金等。在政策法规的引导之下,确保村庄的规划管理工作朝着可持续化的方向发展,为其提供相应的法律依据。

第二,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对相关的制度加以完善。从土地资源管理方面入手,建立健全农村土地制度及集体产权制度,制定一系列与农村土地资源管理有关的各项措施,适当性放活宅基地和农房使用权。结合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逐步完善乡村发展用地保障机制,使得各项资源在政策适度的实施之下,可以处于活力释放的状态。

第三,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做好农村村庄发展规划。深入到农村的实际当中,明确村庄之间发展存在的差异,考虑多种因素,制定有利于村庄可持续发展的各种计划,包括年度计划、三年计划、五年计划等。确保所制定的建设规划符合国土空间规划要求,并且与农村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处于有效衔接的状态。例如,对于人口稳定、经济基础薄弱的山区村庄而言,可制定长期计划,规划管理方向侧重于村庄整治及环境改造。而对于靠近城区的村庄来说,可制定年度、半年度计划,确保村庄在各个不同的阶段得到有序发展,进一步提高村庄规划管理水平。

(二)优化审批,完善村庄规划编制内容

在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的前提之下,要深入到村庄的实际当中,逐步完善村庄规划编制内容,优化村庄规划方案的审批流程,进一步提高村庄规划管理水平。

第一,做好前期调研工作。设计单位要深入到村庄的实际当中,对村庄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并且加强与镇街相关部门、村两委的密切联系,对村庄附近的各种发展情况加以了解和掌握,获得一手资料,包括自然资源情况、地质灾害情况、人口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技术设施建设情况等。此外,还需要走访到农户的家庭当中,充分听取村民的诉求,了解村庄的发展立场,及其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风土人情等。在征得村民意见的基础之上,对村庄的基本情况做出总体全面的分析。此外,对于偏远地区的村庄而言,如果缺少地形资料,则可将其委托给第三方测绘部门。由其深入到偏远山区村庄的实际当中进行地形测绘,为村庄规划方案的制定提供精准客观的数据资料。

第二,把控好设计关口,确保成果质量。设计单位及设计人员,在接触村庄村民的同时,可将一些设计工作委托给当地的设计部门或外地的设计部门。借助两者的通力合作,共同编制一些重点的村庄项目,充分发挥本地设计单位和外地设计单位的长处,从而进一步提高村庄规划编制质量。

第三,以简明扼要的方式表达成果,逐步优化审批流程。在村庄规划管理方案成果呈现时,要具备简明扼要的特点。村民通过观看规划图纸,可对村庄规划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以便更好地在村庄规划方案执行时,可以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在规划方案成果呈现时,可适当性的考虑到当地村民的语言习惯,用方言的形式表达一些主要的建设措施,以此来更好地贴近村民的实际生活,重点规划内容可制作成公众读本、实用型操作手册等,为村民查阅与执行创造便捷条件。同时,优化土地审批流程,主要包括乡村建设用地许可、农村宅基地建设等,由所属区域的最近机构完成审批工作。如果村庄所在位置偏远,则可委托村干部进行统一办理。此外,在“互联网+”背景下,可推行信息化行政审批模式,以网络的方式完成村庄规划行政审批事项。

(三)强化效果,加强规划管理实施监督

在村庄规划方案制定之后,若想进一步强化村庄规划方案的执行效果,则需要加强对规划管理全方位监督,以此来更好地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为振兴乡村战略的达成奠定基础。

第一,实施至上而下的村庄规划管理模式。在这一环节中,村民组织要处于主导地位,而政府部门则需要处于辅助状态。结合所在村庄的实际情况,成立专门的建设小组。借助各种管理工作力量的凝聚,妥善有效的解决村庄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如果村庄规划管理的现存问题通过组内协商的方式没有加以解决,则可进行层层上报,由上级部门予以一定的支持,包括财政支持、物资支持、政策支持等,以便提高村庄规划管理问题的解决效率。

第二,成立村庄建设专项资金。该项资金主要用于村庄规划管理工作,包括规划编制、农村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道路修建等。同时,要结合所在村庄的实际情况,对专项资金的管理与使用做出明确说明,建立与之有关的规章制度。在申请的前提之下,方可使用专项资金,并且以村庄的经济实力、建设需求为依据,确定相应的资金额度,对资金的使用范围、申请条件、拨付流程等进行明确说明。委派专门的人员管理村庄建设专项资金,及时做好资金的支出记录工作,确保每一笔资金的支出都可以落到实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专款专用。

第三,规范村庄规划的监督管理。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在法律法规的基础之上,对村庄建设用地进行有效管理。秉持规划在前建设在后的基本原则,结合村庄的实际情况,做好村庄规划设计工作。对村庄建设项目规划的许可流程加以完善优化,在获得乡村建设许可证的前提之下,方可进行农村宅基地建设。政府及相关部门、村级组织、村民等都可以对村庄规划方案的执行进行监督管理,一旦发现其中出现违法违规行为,则可及时检举,由相关部门进行制止及处罚。

(四)以人民为本,提高村民公众参与度

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对村庄进行规划和村庄管理时,要始终贯彻落实以人民为本的基本原则。尊重人民群众在村庄规划管理中所处的主体地位,运用多种方式提高村民公众参与村庄规划及村庄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方面,强化舆论宣传,提高村民主体认知水平。相关部门要利用新媒体和旧媒体,对村庄规划和村庄管理的相关内容进行大力宣传,如电视广播、报纸宣传单、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小视频app 等。加深村民对村庄规划管理的了解,明确村庄规划管理的重要意义。定期开展与村庄规划管理有关的知识讲座活动,宣传周围县市在村庄规划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及做法,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舆论环境,为村庄规划管理工作的有序推进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对于村民提出的想法意见,相关部门及组织要积极主动地听取,将其融入到现代规划管理思想当中。结合所在村庄的实际情况,加以总结和不断完善,以便更好地迎合新农村建设要求,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

另一方面,拓宽公众参与渠道,提高村民公众参与度。首先,在政策法规制定阶段,鼓励村民积极参与,集中对自己的意见想法进行表达,确保所制定的政策法规,符合当地村庄的实际情况,满足村民的实际需求,获得村民的支持与认可。其次,在村庄规划编制阶段,相关部门可组织村民代表参加成果会审活动,确保村民更好地了解村庄规划管理方案。汇报完毕后,村民代表可与各部门进行沟通交流,对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加以提出,以便进一步完善村庄规划编制方案。最后,在村庄规划实施阶段,村民要明确自己所处的位置,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到村庄规划管理活动当中,发挥自身的监督权,对村庄规划管理中出现的违规违建行为进行及时举报。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保证村庄建设质量,极大程度上提高了村庄管理水平。

结论:综上所述,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且系统的工程,对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中,村庄规划管理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符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在顺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形势的同时,也是改善农村发展面貌的途径。若想借助村庄规划管理工作的推进,落实新农村建设任务,则需要党、国家、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参与。因此,可通过提供依据逐步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优化审批完善村庄规划编制内容、强化效果加强规划管理实施监督、以人民为本提高村民公众参与度等一系列策略的实施,优化村庄规划方案,提高村庄管理结构,打造生态宜居、自然和谐的农村环境,为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猜你喜欢

村庄村民规划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我的小村庄
承包地收割时遭村民哄抢,谁来管?
村庄,你好
村民喊我去“摘些咱家的菜”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村庄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