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赣南采茶戏的艺术形态和艺术革新
2021-11-30温华
温华
(信丰县文化馆,江西 赣州 341600)
赣南采茶戏,又可以称之为三脚班或者三脚戏,是客家文化培育的艺术品。其在长期的发展以及形成中普遍吸收外地和本地融入到赣南客家地区的不同民歌、不同民间舞蹈以及不同民间灯彩的艺术营养成分,成为独特的戏曲剧种,除了有客家习俗,也有戏曲剧种。其在我国每个省的客家居住地区都盛行,比如:江西、广西等等,而且直接影响以上地区采茶戏的形成以及发展,从某个角度来讲,称得上是采茶戏的起源。
一、赣南采茶戏的艺术形态特征
(一)三奇
赣南采茶戏的表演系特征通常能够归纳成“三奇三绝”。这里的三奇如下:第一,传统采茶戏表现的都是下层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以及爱情,五才子佳人舞以及宫廷舞;第二,很多表演身段对动物的动作进行模仿,而且用动物的动作作为名字;第三,歌舞戏兼有,很多人觉得是地方歌舞剧[1]。由此不难发现,赣南采茶戏的善良淳朴的广大劳动人民长时间的劳动生产实践中共同创造的,将民间地方小戏充分反映出来。因此不可避免受到小农思想带来的影响,将诙谐以及风趣的表演特征完全呈现出来。
(二)三绝
若三奇是指赣南采茶戏对于艺术方面的追求,那么三绝是表示其在艺术方面的造诣。三绝能够概括成“矮子步”“单袖筒”以及“扇子花”[2]。该表演技巧十分独特,也是赣南采茶戏和其他戏曲种类最大的不同。具体而言,就男角来讲,矮子步是重要的舞蹈基础,所有动作都是双腿保持全蹲或者半蹲的姿势,矮子步通常可以划分成三桩,一是高桩,二是中桩,但是低桩。
赣南采茶戏的单袖筒和其他剧种经常见到的水袖有明显的区别,而是表演者左边的衣袖应该右边衣袖长66cm,使用甩袖挥舞,而且右手扇子花与身段表演相配合,踩着矮子步,嘴里唱采茶歌,这样不仅有趣,而且有情趣。此外,就赣南采茶戏来讲,最为常见的表演技巧是扇子花,扇子有很多动作,种类也比较多,其中主要包括遥望扇以及装折扇等等,表现力相当强。
(三)三角班
赣南采茶期表演中的行当角色通常是二旦一丑,所以又可以称之为“三角班”,也就是两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表演。就表演艺术来讲,已经形成完善的、全面的表演程式,其最大的特点是小丑和小旦。其中,小丑通常可以划分成两种类型,第一,丑行俊扮,也就是所谓的正丑。第二,丑行丑扮,也就是所谓的反丑。首先,就正丑来讲,多数一些青少年的男子,他们在性格特征方面是机智勇敢且勤劳朴实。其次,就反丑来讲,主要是浪荡公子以及烟鬼赌徒等等,语言动作经常是幽默生动,彼此揭露,其有着相当多的表演象形动作,无论是步法还是扇子花表演,和正丑都大同小异[3]。而小旦是指聪明淳朴的一些农村少女或者少妇。表演相当矫健优美,其身段动作有许多,主要包括开门关门以及梳妆挑帘等等。其基本步法也有很多,主要包括碎步以及八字步等等,有着各种各样的姿态。
二、赣南采茶戏的艺术革新措施
(一)唱腔音乐的规范和丰富
就赣南采茶戏是否需要改革和怎样改革的问题来讲,通常侧重于声腔改革。有些学者觉得不可以改革,必须要将原有的味道全部保持,一旦改革,就很有可能将“茶叶”彻底丢掉,在演出过程中通常套用以前的曲子;有些学者觉得不能大改,只可以小改,在本剧中曲调中选择以一些优秀的进行加工;有些学者提倡应该进行全面的改革,倾向于板腔体音乐,创造不同的板式;有些学者运用某一支曲调或者两个曲调当作主旋律,采用现代取技法来编曲。这些做法以及看法,全部在戏剧创作演出中共存。在笔者看来,这些看法与做法,在理论层面上能够探讨,在实践中能够沟通,不需要急于一时。赣南采茶戏进入现代化社会后,收集整理传统音乐,有了坚实的基础。然而依旧需要深入探究剧种音乐的程式。应该科学规范传统音乐体制以及不同行当的基本唱腔,也能开展改革创新的试验,由于这些是形成剧种音乐特色的关键因素[4]。要想便于演员更好的演唱,可以尝试着男女分腔。就是结合男演员和女演员的各个音域,采用现代作曲技法来适当的处理相同去掉,进而获取和谐且统一,有助于演员更好发挥的效果。要想让唱腔多种多样,也要结合一些优秀演员的演唱特征以及嗓音条件,创造不同的流派唱腔,进而使演员有更高的知名度,使剧种音乐具有更加丰富的色彩和更强的表现力。
(二)加入行当,增强剧种表现力
对于戏曲艺术而言,行当是最主要的程式,而且行当还是戏曲表演艺术的核心载体。很多表现手段,比如:唱以及做等等,均是结合行当特征来设计。有的时候剧种中有很多角色,也有可能是增加一个小丑。近几十年来,赣南采茶戏迅速发展,因为编演大型剧目,先后出现与小生以及老生等相似的角色,然而很多都是在表演以及扮相动作中和“二旦一丑”有一些小的不同。尚未在表演以及声腔上形成比较特定的程序,也尚未形成全新的行当。因此,赣南采茶戏主要是以小戏见长。就小戏来讲,二旦一丑的行当体制能够适应。然而戏曲观众通常都愿意看清洁波荡起伏的曲目,倘若只有小戏,就很难真正满足观众在欣赏方面的实际需求。为了得到更多的观众,也要兼演一些大戏。在表演大戏时,往往都有很多人物。但是行当不多,就难以在艺术表现上充分表现人物的差异,很难获得显著的艺术效果。观众除了喜欢看喜剧,也应该看悲剧以及正剧。这样一来,便提出在赣南采茶戏中应该增加行当。伴随着行当的越来越多,势必让艺术表现有全新的程式,以确保剧种具有更强的艺术表现力。增加行当,能够从其他剧种引进,然而需要结合本剧种的特征进行科学改造,进而保持协调。若可以结合剧中的实际情况切入,自己设计,创造出不同于以往的行当,势必更好。
(三)加强演出剧目的文学性
赣南采茶戏的剧目建设应该尽可能满足现代观众在欣赏方面的需求。赣南采茶戏必须要以小戏起家,其传统剧体现出农业文明,内容多数表现家庭的事情以及男女之间的情感。自从进入现代化社会以来,不管是经济生活还是人际关系,都有了巨大的改变,而且可见人进到现代文明。同时,采茶戏进到各大城市以及剧院中,演出条件有了显著的改善。小戏评价自身短小精悍的特征,虽然具有娱乐的价值,然而人们也要看一些情节曲折的大戏。就剧目内容来讲,人们不只是要看家庭的事情和男女之间的情感,也要看人们的不同心理状态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就算是表现爱情以及轻轻,也必须要见到现代化社会的环境,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因此,改编传统剧目和创新新剧目都应该重视文学性,以人物切入,结构剧情,采用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段,塑造具有代表性环境中具有代表性的性格,这是赣南采茶戏由俗通雅的其中一个方面。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赣南采茶戏演出剧目具有较强的文学性。通过集中改编后的传统剧目内容,可以加强文学性 以及戏剧性。然而就整体来讲,采茶戏的剧目建设依旧要花费很多的精力和实践。第一,需要站在剧种发展的角度,对剧目创作进行合理策划,不管创演什么剧目,都应该在很多方面进行革新以及改造,比如:塑造人物形象,还有戏剧结构等等,进而使剧种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将剧种的风格全面展现出来 。第二,就运作方法来讲,还是能够运用改编传统剧目和创演新剧目有机结合的方法。也能够对兄弟剧中的一些优秀剧目进行移植改编,而且将兄弟剧种中包含的艺术养分不断借鉴和学习,以确保本剧种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
结语
总而言之,赣南采茶戏在江南采茶戏的重要起点,在长时间的发展后,不仅枝繁叶茂,而且充满强大的生机。国内外客家超过四千万。对于客家文化而言,赣南采茶戏是一笔可贵的艺术瑰宝,就客家人和中华民族来讲,其都是非常珍贵的文化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