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及其途径探究
2021-11-30武丽娜
武丽娜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045)
引言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体现,其中凝聚着中国人民的价值追求。高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在追求学生学术能力和技能的同时还需要肩负起培养民族复兴人才的伟大任务。对大学生强化教育引导,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将大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思想动态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师需要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目前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实现对大学生正确思想引导的目的。
一、新时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一)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能够更好地迎接新时代的挑战
1.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挑战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从文化、经济、政治等层面都发展了较大的改变。全球经济一体化推动了科技的进步,让国家贸易的速度加快,促进了全人类的发展。但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也降低了每个国家的经济主权,让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利益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高端人才都是十分稀缺的资源,培养大学生成为这种“稀缺资源”是目前各个国家都在倡导的主流思想。对于我国大学生的教育情况来说,改革开放和科技的进步让更多的大学生开拓了眼界,领略到世界多元化的魅力,但是由于大学生的价值观不是很成熟,在这五彩缤纷的全球一体化趋势中容易受到错误思想的引导,尤其是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没有自制力的大学生缺乏判断力和控制力,受到网络腐朽文化、暴力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产生了消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不仅没有成为国家的人才,范围成为诱发社会不安定的因素。所以,在面对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高校需要针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进行深入式教育,让大学生远离不良文化,让红色基因深埋心中。
2.社会稳定发展的需求
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发展是目前人们最基本的需求。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虽然在经济上获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在一些社会问题上也出现了新的矛盾。所以,人们传统的价值观也会随着发生变化,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思想碰撞,让社会和国家出现了一些不稳定的因素。价值观只有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情况相符合才能成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支撑,并且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正确的价值观念能够保证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从而有更大的能力去抵制西方势力的文化入侵,在我国提出社会主体核心价值观的背景下,大大提升了民族的凝聚力和国家的竞争力,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尤其是对大学生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为社会的问题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3.应对文化多元化的冲击
良好的文化传承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传承的内容一般包括核心价值观、文化感召力、文化影响力、道德准则等方面。不管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文化能够提升人们的凝聚力,意义非凡。在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互联网成为了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人们能够在互联网中获得全世界的各种信息。所以,世界各种文化的交流变成了常态,拥有文化发展优秀的国家就能在这样的趋势下获得文化输出的主动权。所以,作为拥有五千年文化历史的中国更应该在文化竞争的过程中增加自身的势力,发挥我国文化的优势。针对大学生而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是增强国家文化底蕴的重要手段,若是每一名大学生都能拥有强大的思想觉悟,有独立判断是非的能力,不会受到外界文化的冲击,中国的文化输出就能在全世界占据不败之地,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增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势在必行。
(二)针对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增强大学生自身成才发展
高校的教育目标是为国家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从而参与到国家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去。大学生在高校的学习也是为了提升能力,实现自身的发展。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知识成为了市场竞争中的重要筹码,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新时期对大学生的要求是既能够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还应该从 思想层面具备爱国主义精神、民族奋进精神和科学探索精神。大学生应该把自身的发展和国家的发展融合在一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追求理想的信念。大学生应该积极地投身到国家的建设中去,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去,到能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岗位中去。大学生需要先成才,后成人,才能将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最大。作为大学生的培养者,高校必须要认识到大学生政治思想的重要性,加强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引导,让每一名大学生成为知识技能合格,思想进步的全方位人才。
2.大学生肩负历史使命的需求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大学生应该肩负的使命,他们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参与者,是中国梦是否能够实现的关键点。大学生总体素质与国家发展息息相关,所以为了完成中华民族的中国梦,大学生应该有责任感,勇敢地肩负起历史的使命。当大学生毕业后就会进入到社会中的各个领域,针对目前世界上多方面的文化入侵,作为转型期的中国更应该对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加以关注,防止出现价值观冲击和不良思潮影响的后果。高校应该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科学的采用多种方式,有针对性的改善教育方案,让大学生能够在良性的环境下生活,形成健康的思想观念。
二、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分析
(一)大学生思想积极方面的表现
在国家教育体系的培养下,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积极地拥护党的领导,有鲜明的政治立场,是有信仰、有理想、有诚信的中国新一代青年。还有一个优秀的大学生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和公益性活动,愿意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奉献自己的一份热情。这些大学生有强大的国家责任感和使命感,能够肩负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楷模。从学校中的表现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大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学校的活动中去,开展校园内有意义的社会时间活动,学习能力和思想觉悟都在大学三到四年的生活中稳步提升。现在的大学生都是00 后,这个年龄段的人群有着较强的个人主见,对人生价值的看法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面对社会中的竞争能够努力的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在学习的过程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练习自己的专业技能,为日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部分学生思想消极方面的表现
虽然大部分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呈现积极向上的变化,但是仍然会有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出现。首先,部分学生集体意识较为薄弱,个性化明显。有些学生过分地强调独立意识,不会积极地在团队中融合,导致性格的自私自利,人际关系能力的下降。其次,部分学生只重视自己的专业能力忽视道德品质的提升,在校园中重视现实利益忽视理想信念,这些现象的发生对大学生未来的成长规划有较大的限制作用,没有了道德品质的支撑,个人的修养也会出现大幅度的下滑,这些现象阻碍了大学生综合性的发展。最后,有些学生因为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费观念的变化产生了奢侈性享受的观念,在校园中互相攀比,形成了享乐主义。大学生的生活费所来自于家长,过度的花费自然是不合适的,另外,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更应该继承良好的传统文化,以艰苦朴素的精神完成自己的大学学业。
三、新时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路径探索
(一)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形式为教育引导
高校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将思想教学内容转化为群体意识,在这个转化的过程中不是强行地让学生接受核心价值观而是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首选就需要充分发挥学校各级教育的作用,具体来看就是从学校领导、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等不同角色的层面形成合力点,发挥整合传播的效果。学校领导总制度层面这顶要求,思政教师在课堂中知识导入,辅导员从生活上适当引导,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从根本上在大学生心中建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
(二)学生日常生活是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阵地
培养学生核心价值观需要从学生生活的细节着手,充分发挥学生自律的内化作用,即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律观,那么在教育的过程中主要强调大学生在多元化文化面前能够做到慎言慎行,不越过法律的底线和道德的底线。高校在管理的过程中就可以将日常的生活有机地融入进去,学校的管理制度就是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作为学生的直接管理者,辅导员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起到重要的作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让大学生看到辅导员在生活中的表现,形成榜样的力量,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社会实践是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的创新路径
从学校的层面来看应该积极的鼓励学生走出院校到城市农村的基层去进行社会实践,培养大学生的奉献精神,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更加有意义的收获。大学生深入基层的实践可以培养他们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确立为国家建设奋斗的信念。学校也应该拓展宣传渠道,将优秀大学生的实际多范围的传播,树立当代优秀学生的楷模,让其他学生也能够感受到优秀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精神,从而产生带动性作用。另外,学生的社会实践应该是一个长期且系统性工程,学校在组织的过程中也应该强调这个问题,需要每一名参与的大学生将参与的过程内化于心,外践于行,从根本上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
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高校需要认识到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不断地拓展教育渠道,改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让学生主动的改变错误的思维方式,成为国家需要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