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红色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2021-11-30王芳
王芳
(郑州财经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各高等学校强化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充分挖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和改进方式方法是新时期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其中,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适应新形势,把握新规律的有益尝试。红色文化以革命话语为主要形式,最具中国特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
红色文化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通过革命斗争、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历程的伟大实践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优秀文化。是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与灵魂,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孕育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红色文化既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一脉相承,又在新的历史时期不断与时俱进,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与时代精神有机结合的特定的文化形态。
红色文化是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统一,既包含革命旧址、历史文物、革命纪念馆等物质形式,也包含了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雷锋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一系列精神文化,同时还包含了如歌曲、舞蹈、诗歌、曲艺、故事等非物质文化内容。
二、红色文化的特点
(一)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从红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来看,它既有历史性,同时又有时代性。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的过程中形成的,源于中国革命的实践,展现了在特定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的精神特质;同时,红色文化又是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践不断丰富了红色文化的时代内涵和特殊功能,随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体现出强烈的时代性。
(二)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统一
从红色文化包含的内容形式来看,它是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有机统一,具有丰富多样性。红色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是物质遗产也是非物质遗产,既有物质文化层面的内容:如革命遗迹、历史文物等,又包含了精神层面的内容:如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以及非物质文化的形式:如红歌、红色经典书籍、革命文艺等。
(三)政治导向性与思想教育性的统一
从红色文化富含的教育价值来看,它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独特的政治资源的有机统一,具有教育导向性。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在革命斗争、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阶段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蕴含着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天然地具有政治导向性,红色文化展现了党和人民勇于拼搏的精神特质,对培育大学生锐意进取的精神品质具有极大的教育意义,体现了红色文化的教育性特点。
(四)阶级性和大众性的统一
从红色文化的属性来看,它是阶级性和大众性的有机统一,具有不可复制的独特性。红色文化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产生和形成的物质和精神遗存,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的政党,代表着无产阶级利益,领导人民群众进行了伟大的革命斗争、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历程的伟大实践,因此红色文化显然具有阶级性的特点。同时,红色文化的服务对象和受众是人民大众,从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年代到改革开放时期,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红色文化无论是从精神层面还是物质形式上,都不断地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与教育,体现出强烈的大众化属性。
三、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一)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受到足够重视
当前高校普遍存在一个认识误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高校党委、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等部门认识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但高校其他部门,乃至相当一部分教师和广大学生都认为高校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意义和实践意义不大,且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简单地视为某些部门或某类老师的专属任务 在这种错误的认识中,其他部门和教师忽略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则对思想政治教育课“不感冒”,致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出现诸多问题。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内容单调枯燥是学生不爱学习的关键因素。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势教育等为主,学生十分爱听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形势教育课,不喜欢纯理论的思政教育课。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在于教师延续原先的传统授课方式,仅仅是在理论剖析时增加一两个案例,便于学生理解理论。但传统的授课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求,加之课堂内容的枯燥,更加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在于大学生未能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尚未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对其今后工作生活的帮助。大学生不仅不能好好学习思想政治教育课,而且易从网络接受诸多不良信息,并信以为真。
(三)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陈旧
大学生不喜欢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原因之一是教学方式陈旧,无法调动学生上课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传统的教学方式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对喜欢自主学习和喜欢新授课方式的大学生而言,枯燥无味。虽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变革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授课内容中增加大量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案例,但仍未取得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效果。
四、红色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一)红色文化是规范和提升学生人格魅力的典范
通过红色文化教育改变学生和教育者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既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也包括传播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笔者认为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要转变观念,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培养情感,提高品位,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抓好管理,不断优化教育环境
将学生的专业学习、教师的教研、学校的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适当结合红色文化知识,不断加强红色文化的校园氛围,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整体氛围,努力把红色文化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中去。这一过程试图将红色文化知识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来达到渗透红色文化的目的。红色文化的教育和学习不仅局限于课堂,也不能仅仅依靠思想政治课堂。要动员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为全社会的红色文化营造良好的环境。
(三)弘扬文化,加强文化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是保障红色文化传播的重要基础。思想政治教育以其强烈的政治性,为红色文化的传承奠定了方向。笔者认为,在确保我国文化安全的条件下,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牢固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话语权,确保主体性。
五、红色文化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
(一)红色文化具有特殊的感染力
承载红色文化的具体形式多种多样,不管何种形式,都具有特殊感染力,比如,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影视文化,在我国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新中国成立之初,尽管是一段特殊的时期,但是我国文艺工作者创作了一些至今仍影响广泛的经典红色电影,如《地道战》《地雷战》《铁道游击队》《平原游击队》《烈火中永生》《小兵张嘎》《上甘岭》等,因这些电影作品特殊的历史背景,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是进行意识形态宣传和教育的重要工具。今天,红色影视仍然在主旋律影视作品中占主流地位,其弘扬真善美,抵制假恶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先进代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极具生命力。
(二)红色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红色文化包括革命纪念地、纪念馆、红色影视、革命烈士事迹、革命传统、革命故事等等,红色文化直接展现出来的要么是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要么是一个个承载着红色故事的革命遗址,要么是一个个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给大学生表现宽广的时空和生动的事物。进入新世纪后,红色文化挖掘和保护以及传承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红色文化纪念地、革命事件发生地、烈士事迹等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各种形式的红色旅游也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喜爱,重走长征路、重上井冈山、延安寻根游等一系列精品红色文化旅游线路开展得如火如荼。
六、红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一)深入开展红色文化社会实践服务活动
首先,在寒暑假的时候对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和红色文化的认知,开展红色文化作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主动增强红色文化实践的实效性;提高大学生关于红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利用寒暑假给社会实践活动所提供的有利环境,有效的鼓励与安排大学生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根据地等等地方主动进行志愿活动。开展志愿服务的时候,可以体会到红色文化对于实际生活中的影响,进而促进其实践的发展。
(二)充分发挥大学生在自我教育中的作用
第一是丰富红色文化的理论知识。若是缺乏牢固的理论基础,那也就难以很好地进行实践。我国红色的历史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必须要主动学习理论知识,丰富理论基础,这样才可以进一步地通过理论来指导实践,推动发展的脚步。第二是主动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红色文化整合的研究,应将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积极转移到革命根据地,学习伟大的革命精神。组织青年学生进行爱心活动,主动开展扶贫工作,进而了解红色文化的深层含义。而且,大学生必须检查自身的理论知识,学好红色文化。
(三)依托校园文化,营造深厚的红色文化实践教育氛围
高校校园文化与中小学校园文化并不一致,它的管理方式与制度要更开明、自由与宽容。思想政治教育不只是要求去记住课本走出宿舍区寻求自身思想政治素养的升华。学校可以运用微信公众号、微信软文、微博、网页链接等方式去引导学生改变思维方式,主动去接受思想政治文化的洗礼。也可以鼓励举办各种线上,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各类思想政治教育类型的活动,把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式变为引导式教育,让学生自主参与进来,把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改变学生的思想文化观念,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文化素养。
(四)利用信息化技术传播红色文化
信息化时代,高校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其中,思想政治教育务必重视利用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专门设置红色文化栏目。将红色文化资源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通过拓展这种大众化、生活化的传播渠道,吸引更多大学生喜爱、关注红色文化,继而感受红色文化。
七、结语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大地留给当代年轻人的宝贵精神财富,其中蕴含的井冈山精神、抗争救灾精神、改革开放精神均能引导人民在生活中奋发向上、百折不挠。因此,在多元文化肆意横行、相互竞争的关键时刻,大学生应正确认识红色文化及其蕴含的精神,自觉继承和弘扬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