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共体育设施配置研究
2021-11-30韩正甲
韩正甲
(河北水利电力学院,河北 沧州 061000)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已基本被满足。在这种背景下,若要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水平,就要对农村居民的公共体育运动设施建设加强重视。完善农村公共场所体育设施,并对其进行高效地保养和维修,与此同时,加强对农村居民的健身意识的培养,这可以提高居民的身体素质,从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本文的调查研究主要是对政府投资的乡村公共体育运动设施以及社会组织筹集社会资金兴建的运动场所等进行研究。本文所调查的乡村公共体育设施和场所均为非盈利,且向大众开放,用于开展居民体育锻炼活动,满足乡村居民日常的体育运动需求,或是用于大众观赏体育赛事的场地及设备。
一、当前河北省农村公共体育设施配置现状
自2019 年起,河北省加快推进对人民群众的运动精神的培养,加快推进河北体育强区和健康河北建设。由2019 年年初至2019 年7 月中旬,河北省文体局已经组织并举办了90 余次大型群众体育运动赛事活动。同期,河北省管辖的城市已有997 个社区体育健身设施工程项目以及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
农村城镇化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工程是河北省2019 年实施的二十项民心工程之一。河北各个城市开展150 余次大型人民群众体育活动赛事,开展260 次以上冰雪类体育运动赛事,各区县(市、区)有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当地特色体育活动项目,各个城市社区拥有1500 个以上居民社区体育运动健身工程以及农民运动健身工程项目,上述则是该项民心工程--农村城镇化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核心目标。
从当前河北省农村城镇化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完善程度来看,已有十个重度贫困县区拥有社区健身中心,有四百余个农民体育运动健身项目工程在异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开展,超过1300 个农民体育健身项目工程在贫困区县着手建设,上述项目均有河北省体育居统筹资金进行落实。
二、河北省推行新型农村城镇化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人员对新型城镇化的概念缺乏一定的认识
在对河北省负责农村新型城镇化的文体工作的相关人员以及农村居民进行走访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大部分人对农村城镇化的概念缺乏一定的认识。在他们不能很好地认识到农村新型城镇化的前提下,他们就难以落实具体的城镇化措施,这将会对在农村推进居民体育运动健身项目带来阻力。
(二)农村公共体育运动设施缺乏保养和维护
在对本课题进行研究的过程中,笔者对河北部分农村进行了走访调查。通过此次调查,笔者发现,虽然所走访的村落均配置了符合标准的体育运动健身设施,但是存在很多如篮球场、乒乓球桌等公共运动场地没能使用起来,处于闲置状态,还有部分公共的体育运动器械由于长时间无人保养和维护,导致器材生锈或破损。除此之外,部分农村公共体育运动广场因长期堆放闲杂物品或是被商家占用为摊位,使得该部分居民运动场地并没有发挥其原来的功能,未达到该项农村居民体育健身工程为居民提供健身、娱乐以及休闲场地的初衷。
(三)河北各农村当地的特色体育活动缺乏一定的宣传推广
在对本课题进行调研的过程中,笔者走访了对当地体育运动推广宣传以及对公共体育运动器材进行负责的相关工作人员。笔者发现,当地的一些特色体育项目虽然均有在中小学校园中开设相关的课程,如隆化县城乡的二贵摔跤、石家庄井陉县的井陉拉花、沧州六合拳等等,但是诸如上述的地方特色传统体育项目没能在社会上进行广泛推广宣传,仅仅靠在中小学校园内开设相关的课程来进行推广是远远不够的,难以将这些传统的体育项目传承下去。
(四)缺乏对农村居民的运动健身指导
无论是走访乡镇,还是对农村当地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我们不难发现,有一半以上的农村居民对体育运动的概念缺乏一定的认识,甚至有一部分居民不清楚自己平时参加的社区活动是否属于体育活动。除此之外,笔者通过对调研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农村居民的健身意识普遍不足。就拿笔者走访调查人群中经常进行体育运动锻炼的部分群体来看,绝大部分人缺乏专业的健身训练指导,他们缺乏有针对性的、系统的健身运动训练,单一的运动健身项目所锻炼的身体部位局限性较强,身体各部位难以得到全方位的锻炼。
三、河北省推进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实现农村体育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的方案
(一)优化公共资源供给路径
毛主席曾经说过:“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虽然在以“求实惠、保供给,经济兴体”为道路目标,但部分河北农村体育资金配置不甚理想。在负责体育资金规划的城乡部门、社区得到政府拨款后,由于相关工作人员对新型城镇化农民体育运动健身项目的认识不足,导致部分有关部门盲目使用体育资金效仿城市公共体育。由于城市与农村的情况不甚相同,所以使用统一的体育建设规划容易导致农村体育建设资金未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因此,在对农村公共体育设施以及场所进行建设时,要针对当地的情况进行体育资金规划,其建设要满足当前农村居民的运动需求,要把资金用在刀刃上。在此过程中,新型农村城镇化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相关工作人员应充分意识到建设农村公共体育健身运动工程属于一种体育文化的传播,属于对农村居民的精神文明建设,而不是把该项民心工程单一地定位为体育活动建设。为农村公共体育运动设施及场所能够有一个较高的利用率,首先要帮助农村当地居民建立起正确的体育运动观念;除此之外,相关的文体宣传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要注意宣传方式与农村当地的文化底蕴和习俗进行有机结合。在对农村居民进行体育健身运动的推广时,结合当地的文化能够更好地帮助宣传工作人员拉近与居民的距离,对帮助农村居民接受体育健身知识的宣传。另外,要做好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还应进行新型农村城镇化推行制度的改进以及对其中的工作人员的权利与责任划分明确的界限。就当前河北省推行新型农村城镇化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工程的情况来看,由于河北省文体局没有对其进行明确的权责划分以及各城市政府使用的方案和措施不同,导致了部分农村乡镇出现了一些权责纠纷、管理不善等问题。以上现象的产生出了上述的原因之外,还有一部分是由于农村公共体育运动设施资源的性质带来的。这部分公共资源属于公共物品,而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以及非排他性,若政府介入力度不够,就容易造成建成的体育健身器械资源浪费。若对这些建成的体育器械资源缺乏管理,放任不管,这些运动器械设施就会出现生锈、损坏的情况。这种情况将会降低农村居民的运动积极性,更有甚者会给附近的农村居民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二)加强对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资源的配置监管
若要更进一步地推进河北农村居民体育健身意识的建议,政府应加大介入力度,加大对该项民心工程的投入。在公共体育运动资源公共的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的性质影响下,政府介入的执行、监管力度会对这部分公共体育运动建设设施资源的利用率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政府首先应加大对工程项目的投资,确保公共体育运动设施的及时完工以及其质量保障。其次,政府应建立健全相关的监管制度,加强对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资金以及场所规划的监管,确保公共体育资源建设工程的顺利推行。
(三)加强对社区体育运动指导老师的培训
根据笔者对河北部分地区的区县、乡镇走访调查数据分析,当前河北乡镇中的社区体育指导老师存在较大的缺口。政府部门应使用自身的调控以及监督功能,鼓励高校大学生积极到基层服务人民,加强对现有的社区体育指导老师的培训,利用好当前先进的互联网信息技术,让更多的人加入到社区体育指导员的岗位中,使得更多的农村居民能够得到优质的体育健身指导,提高农村居民的运动意识,促进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
(四)增强农村当地居民的健身意识
在新时代下,新型农村城镇化建设已是大势所趋。而在人民物质生活需求被日渐满足的今天,农村居民的体育运动需求已不容忽视。在社会主义新型农村的物质文明建设中,农村居民的体育健身意识培养是发展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加强农村当地居民的健身意识,有助于推动农村居民身体素质的提高,丰富农村居民的休闲生活,对改善农村精神面貌有着极大的帮助。除此之外,在农村居民间发展体育运动精神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极强的示范作用。因此,加强农村当地居民的运动健身意识是很有必要的。
(五)丰富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结构
在财政学的定义中,公共物品是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以及外部性的。其中,非竞争性是指物品被提供出来以后,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减少任何一个人对该物品的消费数量和质量,而其他的消费者消费该产品的额外成本为零,换而言之,也就是增加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非排他性是指物品被提供以后,一个人在消费一种物品时不能排斥其他人消费该物品。完全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公共物品称之为纯公共物品,通常由政府出资免费提供。但是,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属于准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是指不同时具备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因此,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也可以引入市场资源,丰富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结构,繁荣农村公共服务市场。
四、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农村新型城镇化建设已在国内进行推广。在经济发展良好和科技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人们的物质生活保障已基本满足。此前,我国农村居民的体育运动意识不强,在此背景下,农村公共体育运动设施的建设被提上了议程,农村公共体育设施的配置以及保养维护问题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具备良好的公共体育运动设施与场所是推进农村居民积极运动健身的重要物质保障,与此同时,建立健全公共体育设施,增强农村居民的体育健身意识也是农村新型城镇化公共服务体系改革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随着人民的物质需求不断地得到满足,若是对农村居民的公共体育设施及场所疏于管理维护,难以进一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