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在线开放课程的高职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探析
2021-11-30张敏
张敏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思想政治课教学部,湖南 长沙 410100)
习总书记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这一重要论述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与改革指明了方向。构建基于在线开放课程的高职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能有效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吸引力。该教学模式主要由课前自主预习、课中探究学习、课后拓展练习三个环节七个步骤构成。下面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第十三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为例,探讨这一教学模式的具体运用。
一、基于在线开放课程的高职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之课前自主预习
课前自主预习主要基于超星在线开放课程,给学生布置三个课前任务,可使课中探究学习更加高效。
(一)基于知识导图的课前教材自主阅读
高校思政课关系着“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2]陈宝生指出,想要上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就要用好、讲好新修订的思政理论课教材。教育部统编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该课程的教学依据。请学生根据教材第十三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内容,画出思维导图,并在超星学习通上展示。目的是希望学生在课前对世界的整体形势和趋势有大致了解;基本熟悉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外交政策演变;明确当前中国坚持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了解“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内容和建设成就;思考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基本内涵及构建路径。
(二)基于在线开放课程的课前分层自学
真正的因材施教,需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实施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传统思政课教学难以实现这一目标,在线开放课程海量而多样的学习资源则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分层教学得以顺利实现。课前运用超星学习通做一个“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网络问卷调查,摸清学生关于本章内容的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然后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为了高效利用课中学习探讨的时间,要求学生提前观看案例视频和搜集相关资料,为课中答疑和深入讨论做好准备。
二、基于在线开放课程的高职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之课中探究学习
课堂时间主要是针对学生的难点问题和教学的重点问题,进行分析与解惑。
(一)基于线上线下互动研讨的课中答疑解惑
新课导入:2021 年3 月26 日,人民日报发表微博——“外交部回应拜登称不会让中国超越:华春莹称中国不为超越美国只为超越自我”。发布课堂任务:请学生登录微博,就拜登言论和我国外交部发言跟帖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该微博话题,引出当前世界的形势和特征,从而进入第一个问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因”的探讨时间。
1.第一个问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因”的混合式教学设计
首先,请学生分析已预习的中美关系典型案例:新疆棉事件、中美安克雷奇对话等,引导学生用一种辩证视角看世界,当前全球形势既有机遇,也存在挑战;接下来,请学生针对当前世界局势,谈谈自己对于全球发展的设想;最后,教师展示世界各国提出的不同方案,如美国方案是华盛顿共识,欧洲方案是区域一体化,日本方案是由政府主导驱动发展,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样设计,一方面,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外交时事热点问题,理解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分析外交热点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第二个问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义”的混合式教学设计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义”是本章的重点问题之一,将引导学生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进行深度探讨。首先,请学生从历史维度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思想来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发展,新中国和平外交思想的结晶;接下来,请学生从现实维度全面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五层内涵: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发布学习通讨论:中俄伙伴关系与美日伙伴关系的本质区别?安全上: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提问: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有何不同?经济上: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思考:美国提出的“美国优先”政策对于经济全球化有何影响?文化上: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在学习通上跟帖发表看法:美国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提出的“文明冲突论”错在哪里?生态上: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发起学习通投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要不要删除关于日本核废水的推特?
3.第三个问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径”的混合式教学设计
第一,党和国家在主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提出思考题: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领导力量?案例分析“印度疫情严重,中国主动支援,美国坐壁上观”,使学生明晰中国及中国共产党的全球担当,了解中国共产党强烈的世界责任感,强大的全球领导力以及超高的人民支持度。
第二,社会在行动: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请学生通过学习在线开放课程的丰富教学资源,回答“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过程、具体涵义以及建设重点。请学生分小组上台展示“一带一路”上的湖湘“精气神”,重点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与团队合作能力,了解“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湖南贡献与成就,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与自豪感。
第三,个人在参与:青年投身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用三个案例启发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首先,用“90 后湖南小伙在尼日利亚种辣椒”的故事鼓励学生开展全球科学研究和创新创造;其次,用“李子柒古法手作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的案例,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传播的多样化;最后,介绍“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全球志愿者服务。
(二)基于课堂作业和测试题库的巩固学习
学生通过深度探讨上述三个重点与难点问题,知识掌握和能力提升的学习效果到底怎么样?学习目标是否完成?传统思政课的学习效果常常难以测试和客观呈现,运用在线开放课程的题库进行检测与评估,则能发挥显著作用。重点测试学生对于当前全球形势是否有客观的把握;对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历程是否明晰;对于当前中国坚持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是否详细了解;对于“一带一路”建设特点与成就是否明确;特别是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必要性、基本内涵及构建路径是否有深入思考和践行。在线开放课程的题库不仅能在课堂上帮助教师检测学生的学习掌握程度,还能方便学生在课后随时随地自测和巩固复习。
三、基于在线开放课程的高职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之课后拓展练习
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生完成课后拓展练习,教师则根据在线开放课程大数据对学生进行较为精准的评估和考核,以及开展教学反思活动。
(一)基于线上线下综合资源的课后拓展实践
学生课后实践任务主要有三个,要求课后两周内完成:
1.分组开展主题研究性学习
要求学生自由组成研究性学习小组,围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撰写《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
2.制作“人类命运共同体”主题微视频
请学生运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知识,结合所学专业制作一个短视频,时常为1—5 分钟。将短视频成品发布到在线开放课程学习平台,以供学生互相学习和评价。
3.结合自身专业,积极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请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属性,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具体行动结合起来,为参与全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贡献。
(二)基于在线开放课程大数据的精准考核
高职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考核也要充分运用混合式考核方式,做到三个结合:线上考核与线下考核相结合、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3]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练习各有三个任务,权重分别是30%,40%,30%。其中各项任务的子权重分别为:课前:在学习通上展示思维导图占20%,观看在线开放课程案例视频占30%,搜集“一带一路”上的湖湘“精气神”相关资料占50%;课中: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占30%,在学习通上跟帖发表看法占30%,小组展示“一带一路”上的湖湘“精气神”占40%;课后:分组开展研究性学习占50%,制作主题微视频占30%,结合专业,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占20%。由于有了在线开放课程的大数据,让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过程清晰可见、可查、可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能力,自主选择分层学习资料,并灵活掌控自己的学习进度,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多少分数,学生自己说了算,真正实现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的有机结合。[4]
(三)基于在线开放课程大数据诊断的教学反思
教学改革实践表明,基于在线开放课程的高职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而且有效增加了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喜爱度。与此同时,在教学探索过程中也不免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反思。一是如何解决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出现的诸多问题,不少师生反映,在学习通的使用过程中,不时出现网络拥堵、乱码、后台数据滞后、功能设置不合理等现象,当然这些问题会随着我国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日趋成熟,得以不断改进与完善;二是如何加强传统思政课教学与信息化教学的融合,虽然信息化教学有其优势所在,但由于师生的信息素养不高,导致信息化教学繁琐且容易出错,这显然与我们的改革初衷背道而驰。因此,如何发挥各自优势,使其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实现真正的混合式教学是高职思政课教学未来改革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