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本土民族文化对外传播的高校笔译课程改革研究
——以贵州省为例

2021-11-30郝利强

魅力中国 2021年29期
关键词:笔译贵州省民族

郝利强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贵州 兴义 562400)

“经济全球化”“地球村”“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意识浪潮席卷全球,其共性在于提倡共存、共享、共生的价值理念。人们逐渐认识到文化的多样性,原本被边缘化的文化同样可以走出去,同样需要他国的认可。因此,本土全球化这一创新概念应运而生,指的是曾被边缘化的、失去话语权的民族和区域,借助于现代传媒技术与网络世界的“民主化浪潮”,力争赢得世界关注,塑造自身形象。[1]面对濒临灭绝的众多民族文化,本土全球化理念的到来无疑是雪中送炭。而本土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依赖于翻译人才队伍的壮大,翻译人才的培养又取决于课程质量的提升。据此,本研究以贵州省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为例,探讨在本土全球化背景下的高校笔译课程改革路径,以期推动本土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

一、贵州省民族文化对外传播的时代背景

近些年来,贵州省致力于打造山地旅游品牌,先后多次召开国际盛会,邀请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在实现旅游产业增长的同时,也为本土民族文化的传播带来契机,也有效保护了不少濒临消失的宝贵文化。

(一)贵州省民族文化传承迫在眉睫。民族文化是世代各族先辈们的智慧结晶,是一个国家最为宝贵的遗产。自古以来,贵州省便以民族众多而著称,其中聚居着汉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等18 个民族。同时,贵州省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有85 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61 项省级,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其中,黔西南州就囊括了12 项国家级、77 项省级、172 项州级、500 多项县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然而,当下贵州省的民族文化传承遇到困境,甚至有部分民族文化面临失传的威胁。调查发现,现在50 岁以下会讲布依语、苗语、侗语等少数民族语言的人数急剧下滑,高校大学生对于本民族的文化认同感极低。此外,社会上的民族文化活动形式也比较单一,大多都是司空见惯的歌舞表演。随着西方文化的强势影响,本土民族文化的渗透力较弱。除了极少数有志人士在竭力保护部分民族文化,大多数人的民族文化传承意识淡薄,渐渐地导致省内民族文化走向边缘化。如若对当下的形势不加以扭转,当地多元的民族文化将会一去不复返,损失的不只是文化遗产,更重要的是丢掉自己的身份,失去的是文化自信。

(二)贵州省旅游文化发展势如破。2018 年3 月,国家文化部与国家旅游局合并为文化和旅游部,这一重大举措表明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成为新时代的发展潮流,其目的在于增强国民文化自信心,繁荣民族文化,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开发旅游资源。贵州作为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全省共有55个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丰富。此外,贵州省大力深化改革,发展旅游业,不断探寻本土旅游资源,结合原始的山地部落、特殊的民族风情、丰厚的文化遗产等优势,着力打造国际山地旅游目的地。在这种形势下,迫切需要培养有助于民族文化对外传播的人才。

自2015 年以来,黔西南州首府兴义市已连五年续举办国际山地旅游大会暨户外运动大会,吸引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嘉宾和游客前来参会,是推介民族文化的绝佳时机。这项大会秉持“天人合一、山水贵客、健康生活”等理念,对外展示山地旅游品牌。在推动山地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展示了美丽的中国形象,传播了优秀的本土民族文化。正如《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发展文化旅游不容忽视,关键在于有机整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旅游产业,“发挥旅游对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2]。足以说明,文化是旅游的软实力,是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贵州省大力深化改革,发展旅游业,着力打造国际山地旅游目的地。在这种形势下,迫切需要培养有助于民族文化对外传播的人才。通过对贵州省民族文化翻译教学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和研究,为高校和政府提供决策咨询、理论支撑和道德辩护。

二、高校笔译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大部分高校大多开设有笔译课程,且历史较长。但从往届学生的笔译作品可以看出课程质量差强人意。通过实地访谈调研,发现目前高校的笔译课程在课程资源、课程实施、课程质量等方面存在问题。

(一)课程资源丰富度不够

任何一门课程都需要以素材为载体,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搭起教与学的桥梁。笔译教学本身就具有跨语言、跨文化的本质属性,其教学素材或资源自然是丰富而多元的。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教师所使用的教材仍以传统的文学翻译、科技翻译、商务翻译居多。就语种而言,大部分都是以英汉翻译为主。可以看出,翻译教学资源配置过于单一。一方面,素材过于传统会导致学生难以技能时代步伐,在全球化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很难胜任翻译任务。另一方面,重英轻汉的教学内容必将导致师生出现“本土文化失语症”,结果使得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难以得到继承和发扬。

(二)课程实施创新度不高

在笔译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学模式一度在理论导向和实践导向上进行热烈争论,教学模式也在“教师中心”和“学生中心”左右徘徊。反观教学实践,发现当下省内高校的笔译课堂上的教学模式难以从本质上进行创新。看似教师在采用了较为前沿的翻转课堂教学法,但并没有对其进行深入思考,只是盲目地赶时髦,机械复制形式化的教学套路,导致学生的课堂适应力不高。此外,还有部分教师坚持认为笔译教学就是让学生多多练习。在这样的教学理念影响下,教师在课堂上渐渐失去主导地位,甚至论文隐形人。笔译教学模式改革一旦忽视校情、班情、学情等方面的具体分析,即便有再先进的理论做指导,无非是纸上谈兵。

(三)课程质量提升度不强

近年来,贵州省对外交流日益频繁,对翻译人才的需求也大大增加。高校则是提供翻译人才的主要供应方。通过历年的国家山地旅游会开展情况来看,翻译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不尽如人意。其一,专业知识和能力不扎实。学生在实际的笔译活动中,难以从课本上的翻译理论走出来,不会灵活地处理具体问题。其二,团队合作能力不强。一个人不可能完成所有的任务,翻译工作更是需要集体力量。但在现实中,学生的团队意识差,协作能力弱,习惯于单枪匹马地完成任务,最终弄巧成拙。其三,学生的本土文化外宣能力差。即便是少数民族籍的学生也很难用英语流利地向国外友人介绍当地文化。不仅缺乏专业术语的积累,而且对本土文化的喜爱度不够高。上述三方面直接反映出当下笔译课程质量的提升还需进一步强化。

三、高校笔译课程改革策略

针对上述调研发现的问题,并结合本土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的时代背景,今后应当从课程目标、课程资源、教学模式等层面开展切实可行的笔译课程改革。

(一)完善笔译课程目标

在过去传统的笔译课程设计中,课程目标大多以掌握双语知识和笔译技巧为主,虽然谈及跨文化沟通能力,但也是侧重于国外文化输入。现如今,国家大力倡导课程思政建设,目的在于将爱国情怀、创新意识、人文精神等思政元素融入各类课程之中,进而提升师生的政治素养。因此,笔译课程目标也需要迎合时代呼吁,进行相应地完善。此外,外语专业学生群体所变现出的“本土文化失语症”愈演愈烈,不禁令人唏嘘,更会阻碍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有鉴于此,笔译课程目标需要加入“本土民族文化对外传播”这一项,旨在强化教师与学生对周边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要求学生在完成笔译课程学习后,不仅能够准确翻译本土民族文化素材,更要自信而积极地对外推介家乡文化,成为合格的文化译介者。

(二)丰富笔译课程资源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迈入普及化阶段,各高校逐步从以往的扩张式发展走向内涵式发展。因此,本科教学质量的提升成为各院校竞争的发力点,其中课程又是主要筹码。课程既是高等学校教学建设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大学学习成长轨迹记录的载体。就笔译课程而言,其教学资源的实际开发与理想标准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当下,翻阅各大出版社的翻译教材,便可发现笔译课程资源更多的是来自于国内外各大主流媒体发布的文章、著作、视频等,虽然包罗万象,但涉及到贵州省民族文化的少之又少。而且,学生由于所处环境的客观限制,对于部分素材表现出陌生、无感甚至是抗拒的态度,渐渐地失去翻译学习的积极性。据此,笔译课程资源应当更加丰富,开发极具本土民族文化特色的教学素材是大势所趋,教学内容需要做到因地制宜,结合所在地方的民族文化特点,整理具有代表性的校本教材。例如,布依族的“八音坐唱”、侗族的“侗族大歌”、苗族的“刺绣”等。同时提供规范的参考译文,便于课堂讲解,规范评价标准。

(三)创新笔译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教师在特定的教学理念指引下进行操作的具体教学程序。根据“产出导向法”所提倡的“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笔译课程的实施应当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通过课下、课上两种渠道,全方位贯彻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在课下,为学生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观看与特定的本土民族文化相关的新闻、视频、讲座等内容,进行系统的课前预习。有助于储备丰富的民族文化知识,进而成功实现民族文化的导入。在课上,采用笔译工作坊的教学方法。具体的操作步骤是:学生按事先分好的组(六人1 组)坐在一起,组织能力强的担任组长。教师会针对当堂课学习的主题布置笔译任务(例如:布依族八音坐唱简介的翻译),然后组长会按照翻译的工作流程将信息搜索、词汇查找、平英语料库创建、翻译、校对、排版等任务分配给具体的组员,接着大家各司其职,并随时与组员进行互动交流。最后,组长会把最终译文再次让全体组员认真审核一遍,确保没有明显的文法问题。接下来,教师会让每一个组展示自己的翻译成果,然后要求其他组对译文提出评价意见,各组都会对修改意见进行记录整理,便于下一步的改进。最后,老师会对每个组的翻译成果以及翻译评价进行总结。一方面,对具体的翻译知识点进行概括和梳理。另一方面,对学生的翻译工作坊的表现进行评价,既要给出表演,也要提出可行的改进意见。这种教学模式正是以本土民族文化为基础,以笔译工作坊为教学模式,向学生输入民族文化,保障民族文化在笔译课程中的融合质量。

猜你喜欢

笔译贵州省民族
跨学科口笔译研究的百科全书——Researching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介评
贵州省博物馆大悬挑超限结构设计
2019年贵州省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如何有效应对当前市场对商务英语笔译的需求
英语翻译中的笔译要点研究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