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职院校“德技并修”的途径思考

2021-11-30赵俊

魅力中国 2021年29期
关键词:德育技能职业

赵俊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一、引言

2018 年9 月10 日,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制度”。“德技并修”,更准确地说,应是“德技相融”,是高等职业教育应有之义。“德技并修”指的是在技能的教授、灌输中,以一种隐喻或潜在的方式进行传递。虽然过去高职院校也强调“以德为本”,但更多地停留在灌输和说教层面,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行为规范与其生活和学习相脱离,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践行能力不能得到激发;一些德育教材也存在脱离实际、空洞无物的弊端,因此,德育教育润物细无声的作用难以得到充分的显现。

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在学生思想品质培养、人格与心灵塑造上还存在不足,学校成了代加工厂、包装厂,而学生在课堂上几乎成了“流水线”上的产品—教育的产品,因此,进入职场后,学生内驱力不足,心理承受能力低,能力单一,跳槽频繁。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就重复性的劳动而言,智能机器人完全可以取代人,因此,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教学理念的“厚德载物”,引导学生在人生道路上追求宁静致远,实现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迭相为用”;同时,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人格高尚、情感健全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其日后更好的发展创造条件、铺垫基础。

二、“德技并修”内涵分析

“德技并修”强调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要将德育教育置于技能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需要把德育教育更好地融入到技能教学中,在教学内容、实践过程相互适应,彼此促进。实质是讲究人文精神与职业技能的双提升、双培养。“德”包括一些美好的行为,符合社会行为规范的价值要求,我国是文明古国,其历史之所以源远流长,就在于在教育过程有“周礼”,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统一的规范,重视德行美德,才能起到较好地引导和导向作用,“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如果“大德”问题没有解决好,人们所拥有的知识和技艺就会成为危害社会的一把利刃。因此,作为新时代工匠人才,要有“大德”为先的道德情操,要有家国为上的精神境界,只有这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事实上,德育的本质就决定了它必须融教育理念于实践中。恰好职业教育有很多的教学实践活动,这是传递德育教育教学非常鲜活的活动的载体,应该挖掘专业教学中可以打磨、挖掘的德育元素,并将其融入到教学设计中,对有关的教学理念进行更新,大胆探索。从职业教育的管理模式、改革课程体系等途径进行改进。

三、“德技并修”实施路径

(一)优化德育教育的比重

德育教育是学生走向社会前,所进行的最后的一道精神上的洗礼和升华,高职教师要把立德树人、立德修身、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和人的最核心素养来抓,奠定学生们做人的最基本的规范,教师还应主动在教学过程中践行课程思政,促进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课同向同行,渗透德育教育,实现协同育人。从教学开展方向出发,在教学课程结构设计、课程内容等方面进行衔接德育教育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上进行创新,不单纯地就事论事,不单纯地讲口号,讲大道理,而是通过身边先进的典型,以身边小事、小人物身上的闪光点去凸显其精神内核,凸显其对主流价值的所倡导的精神品质、道德品质。要重视德育教育的经验学习和创新。如江苏徐州经贸高等职业学校的“七维”德育模式:读书养德、课堂书德、活动育德、感恩悟德、实践立德、文化润德、平安护德。这种带有创新特质的德育育德模式,就值得学习和借鉴。也就是说要找到德育教育的接入点、介入点,专业课的教学中总是离不开人的具体实践,这些实践成果、成绩的取得是人的付出,可以讲述那些具有工匠精神的人、学校优秀毕业生、学校学科带头人身上的故事,其思想和品质的高尚,怎样取得工作上的巨大的进步。另外,还可以分别从理论学习、实践互动两个方面出发,首先,要让教师意识到,转变教学观念的关键在于,要让德育教育对高职学生的个人成长发挥作用,并主动的引导“真善美”,借鉴“大思政”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中,不断地利用各种机会、场合开展德育教育,让其成为专业课程教学中一部分,为学生播撒下精神丰盈的种子,为他们走向社会提供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以便行远达高。

(二)打造沉浸式德育教学模式

职业教育是为学生赋能的教育,其特质就是培养和帮助学生练好“内功”和“外功”。内功,是做人之本,指德性和品质;外功,是立业之功,指能力和本领。教师要注重学生“德技并修”的培养。过去德育教育教学形式比较单一,这中教学方式容易组织教学效果不佳,容易流于表皮,而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能够实现“沉浸式”教学效果,要践行以做为主、做学合一的理念。教师应该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改进传统理论知识不足的教学模式,借鉴项目教学法的组织模式,创设情境化的学习情境,选取一个独立的专业实践教育基地,从人才技术能力和人才综合素质角度给学生进行讲解,特别是管理和服务行业,对人才的道德素养要求更高,需要引导学生在工作环境中去观察和体验,因此为学生提供职业性的、实操性的学习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根据课程的专业特点,尽可能地创造真实的职业岗位情境,营造职场氛围,强化学生职业素养的日常养成。深入挖掘课程的隐形德育功能,并将其恰切和有效地融入专业教学育人的过程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的社会实践,加强专业技能与专业素养的融通与互补,让学生感悟“纸上得来终觉浅”和“躬行”的学习真谛。让学生在实践和历练中提升品德素养、获得真知识、真技能。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德技并修”。实现由新手到能手的飞跃。

(三)完善德育教育评价体系

任何教学活动的成功的组织,都离不开精密地组织制度保障,因此,应该建立完善的德育教育评价体系,提高评价的全面性,要以评价倒逼教学组织的落实,目前,教学评价在德育教育的新时代要求下,效果不明显,评价不够细致,评价标准不统一。出于获得更好的评价效果的初衷,可以让教师承担部分评价任务,还可以让学生参与评价工作,只要这样才能提高参与主体的积极性,使得教学评价工作具有更好的公信力、认可度。将学生的个人技能与德育教育结合起来考量,完善德育教学评价体系。应该培养高职学生“善于表达自己,活跃思想,探究新事物,不断地超越自我”。首先,创造机会让学生通过主题演讲比赛、“辩论大赛”“职业技能大赛”等活动载体,激发学生主动沉浸式学习的热情,通过实践活动不断优化学生的综合素养,激发学生学、思、践、悟,增强其主观能动性,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业务水平。总之,德技并修需要来自社会、学院形成共同育人的合力,提升德技并修的水平。新时代办好职业教育首先离不开社会、家庭,提高德技并修的水平,就要建立职业教育的自信,也就是职业教育“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特色,在制定德育教学过程中,可以邀请企业骨干、专家共同搭建培养目标的制定,形成共同育人的合力,让学生学到真本领,奠定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吃苦、懂技术、会学习、有担当,引领某一个行业的“强人”,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四、结语

对于高职教育而言,德技并修理念的提出如同一针见血,切中要害。这种口号的提出是回应了时代的呼声,高职教育应该要重视学生个人技术能力的提升,德技并修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教育的根本特质,高职院校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关于更加注重以德为先、更加注重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只有提前布局,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应该要积极打造工匠人才培养路径,锻炼好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以“德”武装好学生人际交往的基石,赋予学生更多的道德底蕴,为建设社会人才体制提供价值保障,德育是激发学生努力学习技能的激发器,是学生掌握好技能的“航标”。“技”是学生将来走向社会的重要存活保障,对于学生而言是硬件,技术是学生道德培育的载体,因此,教师要树立科学的“德育教育”思维,要在职业教育的技能的形成中做好德育教育,不能将德育悬空化,也不是形式化的活动,应该把德技并修放在重点位置,且关键性地落实。“德技并修的教育才是职业教育的基石,只要把技能灌输和道德素养结合起来,使得学生知行合一,人格健全。著名的教育学家黄炎培提出了敬业乐群、灵肉双修、大职业教育等理论,成立了中华职教社,创办了中华职校,这对现代职教本土化和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这就是“德技双修”的源头。德育教育的大量道理和理念,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进一步的入脑入心,并产生实际教学效果,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德育是技能水平的内在品质和素养,只有一个技艺高超,又宅心仁厚的人才能走得更远,职业教育应该拾其教书育人的担当,主动追求对学生灵魂的塑造。

猜你喜欢

德育技能职业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职业写作
劳动技能up up!
拼技能,享丰收
我爱的职业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