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泛娱乐化思潮下大学生教育管理问题思考

2021-11-30刘轶群朱金融佟海涛

魅力中国 2021年29期
关键词:娱乐价值观校园

刘轶群 朱金融 佟海涛

(辽宁医药职业学院,辽宁 沈阳 110101)

伴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人类精神需求的多样化,社会资本增长的需要,导致泛娱乐化已经不仅仅体现在娱乐业。目前,泛娱乐主义已经蔓延到所有与资本相关的领域[1]。泛娱乐主义已经完全渗透到更多的娱乐元素及其商业化、利益化的价值贯穿在商业、政治、教育和整个社会的教育中。泛娱乐是指整个公共话语的娱乐性表达[2]。为满足部分观众的喜好,使用暴力、死亡、色情等元素来吸引眼球,娱乐化原有的社会动态。泛娱乐化的飞速发展,导致大学生在娱乐世界沉沦,失去了对社会真相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另外,它严重阻碍了主流社会意识的构建,有碍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3]。

一、泛娱乐化的内涵

“泛娱乐化”一词最早由美国学者尼尔·博兹曼阐述。1985 年,他将泛娱乐现象描述为:娱乐成为城市文化的精髓,所有的情感都在娱乐中表达。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商业都作为了娱乐文化的附属产品[4]。“泛娱乐化”一切以娱乐为中心,避免宏大的叙事和崇高的价值观,所有传统的价值观和意义都可以被娱乐和消费。在娱乐的语境下,价值和意义也消失了,只有表面的娱乐和欢笑。与此同时,泛娱乐也表现出很多现象:媒体传播暴力的、低俗的内容;大众追求一切娱乐至上;娱乐节目层出不穷;严肃新闻也逐渐娱乐化;网络流行语不断涌现。

二、泛娱乐化带给大学生的影响

(一)造成大学生审美观低俗

大学生在业余时间利用娱乐来丰富生活,目的是提升精神需求和文化品位,而不是注重感官刺激的体验。然而,在后现代主义和消费主义下,泛娱乐主义延伸到了文化领域,导致了青年亚文化的兴起和多元价值观的冲突[5]。比如《中国有嘻哈》的PG one,他的音乐作品中就含有色情、毒品等低俗文化。在被央视点名批评后,微博上出现许多依然支持他的粉丝,并且这些粉丝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表明大学生非常认可年亚文化,很容易沉浸在大众传媒娱乐潮流所营造的低俗审美中,造成审美能力的低俗化。

(二)阻碍大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形成发展

青年学生理性思维培养最重要的时段就是大学,泛娱乐化导致大学生在学习阅读逐渐视觉化和图画化,出现“浅阅读”、“碎片化阅读”,导致功利化阅读现象[6]。在泛娱乐化的环境下,大学生缺乏深度思考和问题探索,进而导致不利于大学生理思维形成。另外,“碎片化阅读”的倾向很可能导致阅读内容缺乏完整性和客观性,造成学生不能全面掌握信息,阻碍其形成正确价值观[7]。泛娱乐强调感官愉悦和理性思维,这种享乐主义思想阻碍了大学生理思维的发展。泛娱乐的感性特征与理性思维的本质分离,造成浅层感官思维的出现,促使大学生的认知方式变得感性和肤浅,对逻辑思维的形成产生了一定影响,阻碍了大学生对内容的判断和辨别能力[8]。

(三)导致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

长期以来,大学生长期沉迷于在泛娱乐虚拟网络中,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对社会问题缺乏反思,自身社会责任意识浅薄[9]。现目前,一些大学生在网络上对严肃的节目进行恶搞,不谈论政治,回避主流意识形态,享受泛娱乐地带来肤浅体验,导致大学生在现实社会中缺乏社会适应能力,造成生活中出现冷淡的人际关系,缺乏互助、友谊、社会责任感等。从实践来看,泛娱乐化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学生参与和理解社会的能力,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行为[10]。

(四)有碍于大学生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大学时光应该是学生提高知识储备、坚定理想信念、树立人生理想的重要节点。大学生要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结合起来,做新时代的追梦人,过有意义的生活[11]。然而,由于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一方面过于沉迷于这种泛娱乐化的信息,而淡化了对生活得长远追求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另一方面,这种泛娱乐化的内容投射出享乐主义和功利主义倾向,造成大学生过分关注实际利益,缺少生活与社会理想的结合[12]。

三、泛娱乐化思潮下高校对大学生教育管理对策

(一)提高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

随着互联网的大力推广和移动设备的发展,让大学生很容易沉浸在互联中,很多大学生还没有形成正确的感知能力和分辨当前互联网中各种复杂媒体信息的能力。现代教育,不再是传统的被动灌输教育,他们可以主动选择网络信息,尤其是充满感官刺激的娱乐内容。运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对大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让他们逐渐接受泛娱乐给予的价值观。所以,高校要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媒体素养,增加相关领域的课程,提供多种途径让大学生深入了解网络媒体,以提高大学生对网络媒体的认识反思网络意识形态的能力。

(二)充分利用高校校园媒介

学校校园媒体由:校园官网、官方微信、官方微博、校园广播、官方抖音、快手账号等。大学校园媒体应该大力发挥抵制泛娱乐观念的侵蚀作用。强化校园媒体舆论引导作用,增强青年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作为校园媒体,要坚定不移地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基础,以社会主义基本价值体系为指导,充分利用校园媒体在优化校园建设中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适应新兴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借助手机等无线网络终端,建立相互交流的思想政治教育“微平台”,有效地获取大学生的动态,及时发现大学生动向和不良社会动向,然后进行教育和整改。从党员、学生干部群体中,选拔理论教育水平高、有影响力的人作为校园网的“意见领袖”和校园文化的“代言人”,批判泛娱乐化中“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校园文化现象,揭露恶搞历史文化、传统经典等泛娱乐化现象,避免大学生被错误的价值观误导,发挥校园媒体舆论的引导作用,进而传播校园文化的正能量。

(三)鼓励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

大学生价值观与社会历史有关,不同时代的大学生有不同的实质性价值观。目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更加多元化,价值主体更加自我,价值评价更加多元化。在泛娱乐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功利主义严重影响着大学生。大学生通过互联网了解到的社会现实,所获得的信息是片面的、主观的。高等教育教学要多组织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提高大学生认知社会的能力。参与实践社交活动,大学生可以减少上网时间,更贴近现实生活,设定切实可行的人生目标,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避免吸取泛娱乐错误的价值取向。

(四)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中华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初心,接纳外来,面向未来,更好地塑造中国精神和价值观,人民进行精神指引。我大学教育教学要着力培养接受传统优秀文化的大学生。大学教育工作要与时俱进,把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大学生乐于接受形式相结合,以提高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主动性,创造学习传统优秀文化氛围,从而利于学生培养高尚的文化,成就优雅的审美,可以在面对不同文化时树立牢固的思想地位。另外,高校要把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加强大学生普遍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流影响。

四、结语

一方面,泛娱乐主义活跃了社会文化,给大众带来了新的文化形态;另一方面,娱乐主义冲击大学生群体思想意识,导致社会主流价值观影响力被弱化。泛娱乐化越来越多的出现生活中,对现代生活的各个领域造成严重影响。高校教育中,泛娱乐化现象有碍于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成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不断改进创新叫徐内容和方法,帮助当代大学生保持清醒的头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娱乐价值观校园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娱乐眼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娱乐眼
娱乐眼
娱乐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