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积极融合知行合一的研究

2021-11-30马亮

魅力中国 2021年29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大学生

马亮

(河北经贸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61)

总书记在2016 年12 月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体现了国家发展潜力与水平,应紧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1]高校是承载高等教育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战场,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瓶颈在于大学生群体知行方面的言行不一,没有将“知”与“行”良好地传输,有机地结合。大学生应树立具备知行合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以知行合一为基础的文化自信。这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推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高校要注重培养大学生如何形成知行合一的思想,如何将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日常的学习生活当中。

一、知行合一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原因

(一)知行现状

当前,大学生在知行合一的学习及践行方面主要存在两大方面的矛盾。

一方面是由于学生知而不行,大学生已经学习并掌握了基本的道德规范与相关的规则秩序,但这种学习与掌握仅存在于思想层面,只是停留于头脑当中,没有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将其运用于学习生活当中或是本应这样去做,却又未能依规而行。这是由于大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生活实践当中形成的惯性思维与践行模式,或是由于自身对荣誉或利益追求等方面因素,导致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现象,甚至为此违反应遵守的规章制度。当然也存在大学生受宥于周围环境、社会风气等客观因素,心中有知却不敢去实施的情况,比如同窗同学的考试作弊、德性缺失等现象碍于情面没有进行揭露或加以纠正。

二是由于大学生行非所知,也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不知才去为,大学生对于知的内容和本质意义并不真正理解与掌握。他们的行为应该符合社会规范的要求,或者行为出发点是基于好意,不过行为的结果却未达到预判结果。

(二)知行相背离的原因

一是教育目标的单一化。由于高校的教学资源和条件的有限性,同时对于知行合一理念理解不够深刻,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停留在教师在课堂上的理论输出,对于课外实践活动形式持忽视或跳过的态度,对于大学生的情感培养也并不重视,都不利于大学生形成科学系统的知行观,导致大学生的理论与行动产生脱节现象。

二是高校教育出现明显的形式化趋势[2]。高校往往采取自上而下的传统教授方式,并没有考虑学生是否接受与正确理解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教师缺乏与学生的思想交流互动。部分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原封不动地将概念和原理直接灌输给学生,这种单向式的授课模式是大学生对思想政治学习兴趣丧失的直接原因。有些教师对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较为重视,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相结合,运用线下+线上的双途径进行授课或采取多元化的课堂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很显然,前者的教师具有明显的教条化倾向,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忽略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开展讨论学习的形式化严重,轻视实践活动的教育作用。

三是教育者没有起到良好的师德示范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师队伍理论与道德素质较高,但是部分教师在不良社会风气影响下,开始变得功利主义,造成自身心浮气躁和自律不足;部分教师缺乏较深的专业功底,学术修养不足,知识掌握不足,授课内容枯燥乏味,缺乏个人人格魅力;还有部分教师没有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一直采取陈旧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授课,使得大学生对这样的课堂不愿关注、不愿感兴趣。

四是大学生学习主体性被忽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开展中,价值不仅仅是教师的知识传输价值,还有学生的知识接收价值。知识传输的价值体现,必须以学生的知识接收为前提,二者相辅相成、相互联结。学生的知识接收不到位,教师的知识传输价值是无法体现的。因此,需要加强学生的参与,真正融入课堂当中,将个人价值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过程当中。

二、将知行合一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一)知行合一有利于大学生实现文化自信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知行合一是重要源泉,大学生做到知行合一,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化自信。例如,学校举办的十九大知识竞赛等活动,就是为了以知促行,通过引导大学生认同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得以提高,强化文化自信的引领作用,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在大学生内心深处扎根发芽。

(二)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离不开知行合一教育

通过对大学生开展的知行合一教育,比如爱国、信念、理想、精神等方面的活动,使大学生能够建立能够正确的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厘清事物是什么、怎样发展的,才能明确如何去做、怎样去做,并以此为导向开展自身的学习生活,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与理论应用能力,全面促进大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大学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将知行合一作为其教学目标

要达成知行合一教学目标,各高校就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实践应用的给予高度重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将理论力量运用到实践活动当中。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鼓励、引导大学生运用相关理论,促使大学生能够真正地理解并吸收相关的理论知识,以此提升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知行合一的策略方法

(一)将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积极发挥出来

教师对自身素养与职业道德应予以加强,教师对教学工作的及时反思有利于教师提高自身职业修养和道德品格。清醒深刻的认识职业道德是从内心和行为上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前提[3],教师应通过教学实践,通过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活动,使自身的理论和实践活动不断进行完善,大学生三观与处事方式往往受到教师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需要讲解相关理论知识,促进学生对于思政理论的掌握,而且需要采取良好的沟通技巧、运用专业素养与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进行良好互动。同时,对于自身的表率作用应积极重视。做到为人师表,在要求学生的同时,加强对自身要求,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学生指出自身的错误言论和行为时,应积极接受并加以改正。言传身教是教师自身具有一定程度的修为之后,以自身人格魅力对学生产生影响,这就要求教师采取高标准使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养必须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二)校园文化建设应强调知行合一

一是组织校园品牌文化活动,使得校园文化特色能够独树一帜。校园品牌活动容易得到示范的效果,且影响力很大,能够风传一时,掀起较大的热潮。[4]校园文化品牌应使大学生能够参与和认可,以品牌精品意识将品牌形象打造出来,使大学生受到吸引,并得到教育,将校园文化所具有的教育熏陶功能发挥出来。同时,重视营造校园氛围,贴近大学生实际生活,提升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提升校园凝聚力。二是通过志愿服务的开展,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检验,使得知与行达成和谐统一。三是对网络媒体的合理运用。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学校应充分利用自媒体,比如微信微博等,宣传主流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学校学生,并增强其文化自信心。

(三)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科学合理

一是因材施教教学方法的采用。教师应从学生实际状况和具体学业水平为出发点,促使学生将思想政治理论转化为自身实际行动,独立思考,将自身优点与特长发挥出来。二是大学生应认识到自己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又是其学习的主体,因此,需要有意识的统一自身的教育主客体身份,将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尊重自己与其他大学生的差异性,将自身个性特长发挥出来。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应以高素质综合性人才为自身目标,既重视理论知识又注重通过实践活动磨炼自我,促进自身的全面进步与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