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国汉语教学现状分析

2021-11-30亢俊洁方峥炜

魅力中国 2021年29期
关键词:汉语德国教材

亢俊洁 方峥炜

(广东培正学院,广东 广州 510830)

一、德国汉语教学的源起

中国的文化早在张骞出使西域时期时就已经传入了西亚和欧洲了。汉堡大学和柏林大学分别在1909 年开设了汉学专业和汉学教授席位;1914 年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东亚语言学院,是汉语教学在德国的开端。在新中国成立后,德国于1962 年开办了慕尼黑圣安娜高级文理中学,用于汉语教学。20 世纪80 年代后,德国对中国的刻板印象正随着汉语和中华文化在德的传播而有所好转,并且中德双方举行了很多文化和语言的研讨交流会。到 2016 年,德国已经有三百多所学校开办汉语课程,其中孔院更是作为最主要的渠道受到广为关注。

随着汉语教育的推广和流行,越来越多的德国中学生通过申请国家汉办奖学金等方式到中国继续深造。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介绍,目前每年赴华学习的德国学生超过8000 人,两国高校建立了1300 对校际伙伴关系。孔子学院在德国达到19 所,10 个联邦州制定了汉语教学大纲,3 万人学习汉语。

二、德国汉语教学理念现状

(一)汉语教学的目的

受制于语言环境,汉语教学仍是以知识性为主,技能型有待提高;近年来,汉语技能教学、专业汉语教学发展迅速。(较早进行汉语研究与教学的高校:柏林、汉堡、莱比锡、法兰克福。)

(二)汉语教学的内容

语言形式上注重句法的分析与教学,汉字的教学较难且周期长;语言意义上注重对篇章的理解、对汉语的语用、日常交际进行教学。

三、德国汉语教学方法现状

(一)指导理论上

兼顾语言的结构与功能,且近年来越来越注重汉语实用功能的教学。

(二)教学实施上

先音后义后形;汉字教学循序渐进。

四、德国汉语教学设计现状

(一)教学年龄设置上

德国多个州将汉语定位为“较迟开始学习的外语”,建议9年级以后学习。

(二)教学类型上

汉语作为外语教学(义务教育阶段的选修课教学、高校选修课教学、孔子学院教学、“人民高校”等继续教育教学)、华裔子弟的汉语教学、汉语专业教学(本科教学、研究生教学;学术型汉语教学与研究)。

五、德国汉语教学师资现状

目前德国汉语教师主要由以下几个群体组成:本土的汉学家,或者汉学、汉语师范专业的毕业生;德籍华人或者华裔;国家汉办外派的专业汉语教师;以及在德国留学的中国留学生。然而绝大多数德国中学汉语教师都是合同制临时教师。这种状态与德国蓬勃发展的汉语教学形势极不相称。目前德国还没有本土培养的汉语师范专业生,也没有与中学汉语教育相关的教学研究与评估。因此,急需培养德国本土汉语教师。

六、德国汉语教材现状

德国中小学使用的汉语教材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经过国家汉办审核、中国国内出版发行的对外汉语教材,比如《新实用汉语课本》《快乐汉语》等。不过大部分的教材都为英语版,虽最近德文版翻译教材的数量在逐步增多,但这些翻译教材并不是具有国别针对性的教材,这只是一种语言上的转换而已,完全没有考虑到德国学生的文化特点、学习特性和生活语境。另一类则是德国汉学家、汉语教学研究者针对德国学习者外语学习特点合作编写的汉语教材,如中学广泛使用的教材《懂不懂》《汉语,说,读,写》《聊聊》等等。近年来,一些专业的汉语教学组织也都编写出版了一系列教辅用书,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德国中学汉语教学的资源,为汉语教学提供了可以参考的依据。

七、德国汉语教学出现的问题

(一)德国汉语教师资源短缺

德国汉语教师基本上以外派教师和当地华人为主要群体,外派教师主要通过中国孔子学院和汉办派遣为主,一般任教时间短且人员流动性较大,师资力量得不到巩固和建设;当地华人出任汉语教师虽然能够相对稳定,但是由于非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出身的限制,语言知识和语言教学知识有所欠缺,在专业技能上有所偏失。其次,由于德国教育系统的严谨性,我国培养的大量汉语国际教育人才不能申请当地教师资格证,在资源配置上同时也出现人才浪费,教育系统的不对等造成资源浪费,也是我们在资源交流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二)德国汉语教材内容滞后

德国汉学和汉语教育虽然很早就开始了,但是由于对中国和汉语的研究相对滞后,导致德国当地出版的教材内容还是停留在20 世纪的内容。内容的陈旧和信息相对的滞后,不能给学生带来更为直观和真实的现代中国的样貌,更不能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当代发展和特色,势必会造成信息滞后性和交流障碍,同时也会让学生产生错误的中国观念,在错误中学习,也会降低学生对汉语的兴趣。

(三)德国汉语教学资源相对缺乏

德国汉语教学资源主要以当地出版社印刷的教材为主,辅之以YouTube等网络视频资源。教育资源的种类甚少且涉及面相对较窄,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就可能出现资源短缺问题,不能更好地自主学习和更为充分地展开教学。

(四)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

对于大部分只把学习汉语当作是爱好和兴趣而非应试或其他主观性因素的学生来说,在前期饱有兴趣的时候有极大的兴趣学习汉语,但在中后期,汉语的学习难度逐渐加深,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相应的慢慢地减弱。初学者在刚开始学习汉语时语音相对简单积极性也就高些,但是中后期的汉字语法等越来越难,也就使得学习者积极性不断减退。学生一旦缺乏了学习的积极性,教学就会进行的相对艰难。

(五)学习进度缓慢

每个学生接收知识的水平和速度都大不相同,汉语语音的学习对于大部分的德语母语者最难的就是有声调,这对德国的学生来说完全是陌生的,尤其是那些青少年时期之后才开始学习汉语的学生想要掌握汉语的声调几乎是不太可能的;语系大有不同对于未接触过汉语的德国学生来说汉字更是难上加难。汉字教学如果速度过快对于德国学生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学习进度就会相对缓慢。

(六)汉语会话和书写较难掌握

对于二语学习者来说会话是听说读写中最难的,想要形成一个系统的语言体系并不容易,汉字的结构复杂,对于德国学习者来说认读相对简单但是书写规范与美观还是很有难度。

八、针对德国汉语教学出现问题的对策

(一)弥补德国汉语教师资源短缺

条件允许可以汉办和德国教育部门进行协商合作,首先根据德国教育系统要求的实际情况确定在汉语教师在德国任教所需要的条件,确定在中国也可完成培养的部分,以及德国教育部门可以提供帮助的部分(如当地汉语学习的需求等),商议好大纲和教师资格证的对接等问题;其次德国本土华人与汉办的培养老师进行对接,定期进行人员交流学习,在符合制订大纲的前提下,外派教师可得到当地实践机会,本土华人老师也有机会进修汉语教学提高自身能力,工作上也实行分工合作;最后,外派教师的聘用要改变,更适合当地情况及能长期工作的优先考虑,同时提高外派教师的待遇保障等。

(二)开发德国本土化教材

根据德国汉语教育的大纲中德老师合作重新编制教材。内容要求不仅能让学生学会实用的汉语知识,掌握会话运用能力,更能讲好当代中国样貌,让学生能学能用,了解到一个开放包容的中国,同时剔去敏感内容。

(三)丰富汉语教学资源

组织人员开发中德双语说书等传统艺术内容的新形式,按当地情况引进中国动画等,同时发动外派教师的智慧与当地华人合作,选取一些普世的内容组织游戏等,让德国学生不仅在教材中能接触汉语,在有趣的故事中也能体验古老的中国智慧和当代中国人的热情,寓教于乐。

(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除了上面提到的丰富汉语学习资源外,多组织汉语讲故事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增加成就感;同时创造一些机会让中德学生进行交流学习,组织当地学生来中国实地实习参考,体验中德友谊,也能找到自己学习汉语的定位,明白学习汉语是很有用的,确定目标,提高积极性。

(五)适当调整学习进度

在语音教学的开始就强调声调在汉语中的重要性,每天进行短时间就能完成的声调练习;多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让汉语先融入学生的学习行为中,从较容易接受的听说开始增加学生的运用能力和成就感;汉字的学习可以适当放慢进度,通过基本的部首形义讲解让学生明白汉字的基本结构,慢慢培养汉字辨识和读写能力,掌握一定汉字后与口语对接,会逐渐加快学习进度。

(六)逐渐克服会话和书写的畏难心

介绍一定的音像资料给学生学习,同时逐步从完形填空、看图说事到话题会话,鼓励学生多说而不是在意对错,老师适当纠正,多运用任务教学法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书写可以先掌握认读,有一定基础后结合字帖慢慢练习书写。

据介绍,截至2014 年,全德有304 所中小学开设了汉语课程,其中有70 所中学将汉语设为选修课或者毕业会考科目,全德学习汉语的在校中小学生已经达到1 万人。25 所大学建有汉学系并设置约50 个汉学教席。中国驻德国大使馆教育处公使衔参赞董琦指出,汉语热在德国持续升温,这与两国在政治上的互信和经济上的紧密联系分不开,也体现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和影响力日益扩大。

不仅是在德国伯乐中学,现在越来越多的德国中学开始开设汉语课。据统计,德国目前有300 余所中小学开设了汉语课,其中近70 所中学把汉语作为正式学分课程及高中毕业会考科目。在北威州,有学校从初中就开设汉语课。2018 年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预计有200 多名中学生在毕业考试中选择汉语科目。根据北威州2014 年公布的最新教学大纲,学生经过三年汉语学习,需掌握功能交际、跨文化交际、语言贯通等目标。随着越来越多的德国人开始学习汉语,汉语教学在德国也发展得如火如荼,如若是想要让汉语在德国有更好的发展,让中国文化在德国更好地传播,就还需要在师资方面,教学方面多努力,从而使德国汉语教学的质量更上一层楼。

猜你喜欢

汉语德国教材
学汉语
教材精读
重视教材探究,多法破解圆锥曲线点线距
题在书外 根在书中——圆锥曲线第三定义在教材和高考中的渗透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我们在德国怎么扔垃圾
在德国喝啤酒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梦梦”“娇庆”德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