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内涵促成人格完善
——论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美术道德观念的培养
2021-11-30许馨允
许馨允
(河北省廊坊市大厂回族自治县夏垫镇北坞回民小学,河北 廊坊 065300)
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所实行的教育模式都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忽略了对学生道德方面、体质健康等方面的培养和教育,在时代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之下,显然这样的教育模式需要做出改变,以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教育需求。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由于他们年龄的原因,需要从多个方面培养他们的习惯和素质,以更好的应对不断变化的社会和时代的发展。美术学科作为小学教育阶段学生比较喜欢的一门课程,学校和教师要深入挖掘出其蕴含的教育价值,通过开展美术教育,使得小学生对于道德素质有更多的认识和理解,并慢慢地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践行道德要求,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为小学生将来更好地成长和成才打下坚实的道德根基。
一、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美术道德观念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助力于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落实
在我国教育教学的不断改进和改革下,素质教育得到快速的发展和推进,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的小学美术课程标准中对于教学的要求是:在美术教育中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向导,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以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小学美术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其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正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具备良好的道德观念,就会让小学生认识到道德约束和法律约束的必要性,会促使小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进而有效的助力于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
(二)有利于学生道德品质的全面发展
通过小学美术教学来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不仅是对学生进行的道德知识方面的教育,更是社会公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核心素养理念下,通过开展小学美术道德观念的培养教育,可以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方向,慢慢养成积极的道德情感,从而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用更高的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积极主动的维护道德公平。进而促使学生道德品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三)促进学校教育职能的完善
在社会和时代的快速发展之下,学校的地位和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也越来越重大,这无疑给学校的教育职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美术学科是对学生开展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课程,是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培养途径。在小学美术中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是现代社会发展和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是新课标下所倡导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内容,这不仅拓展了学校教育的视野,也促使学校教育职能不断扩展和完善,从而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和教育教学不断进步的变化,同时也是新时代下学校教育职能不断优化的应有之义。
二、道德内涵促成人格完善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美术道德观念培养策略
(一)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进行道德观念的教育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一切都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似乎天生对于写写画画就有兴趣,对于五颜六色的画笔更是充满好奇,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得更为明显。为此,教师在进行小学美术教学时,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开展美术教学,让学生从中接受道德教育,慢慢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比如在进行绘画课时,可以鼓励学生用手中的画笔,画出自己心中所想,教师可以设置绘画主题,也可以不设置绘画主题,就让学生大胆的画出自己身边的一些事物、景色等。当然,对于没有专业学习过美术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绘画作品多数也是较为简单的。比如有的同学用红色和黄色画出耀眼的太阳,有的同学用蓝色和白色等画出浩瀚的大海,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说出自己画作的想法,从而进行一些引申,比如红色和黄色还可以画出红旗,借此向学生讲述有关红旗以及相关的革命故事,让学生明白红色是具有顽强生命力的色彩,从而渗透道德观念的教育内容。
(二)运用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涵养学生的道德修养
同其他一些课程有所不同的是,小学美术课程的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尤其是小学美术教育不必局限于室内开展,可以在教室外、学校外更多姿多彩的开展,以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感受来自于美术课程的道德方面的教育内涵。
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学校内的花花草草、雕塑雕像,让学生在欣赏美、评价美的事物的过程中,可以明白保护花草树木、保护我们生活学习环境的良好的道德情感。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博物馆、美术馆等去参观展览,通过观看更高级别的艺术作品,深刻感受我国各类艺术作品的美,从而学会发现美并创造美,以涵养学生的修养。还可以利用我国的传统节日来对学生进行道德方面的教育,因为我国的很多传统节日中,本身就包含着非常丰富的道德内容。比如在春节、端午节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活动,并通过自己的画笔把相关的故事、风俗等描绘出来,如春节可以画出大红灯笼、漂亮的烟花、小朋友的欢声笑语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春节浓浓的节日氛围。端午节可以举行包粽子比赛、去看划龙舟,在引导学生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魅力的同时,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热爱。需要说明的是,各种实践活动的开展,一定要根据学校实际的条件开展,既能够达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目的,也不会因为活动的开展而给学校造成更多的困扰。
(三)深入挖掘艺术作品中的道德内涵,深化学生的道德体验
虽然对于年龄还比较小的小学生来说,在欣赏一些艺术作品时,不能够更深刻的感受其中所表达的思想内涵,进而会影响到学生对于艺术作品的欣赏和感受。为此,就需要教师选择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和智力特点的艺术作品,并深入挖掘艺术作品中所包含的道德内涵,对学生开展道德方面的教育,以进一步深化学生的道德体验。
比如我国著名美术家古元所创作的版画作品《人桥》。经过观察,学生大概可以了解其中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但更深入的情感和内容还需要教师进行深入挖掘和讲解。为此,学生会更深刻得感受到,在红色硝烟的衬托下,中国人民解放军义无反顾地跳入滔滔江水,肩上扛起一座座浮桥,其他的战士飞奔而过,最终顺利渡江。战争的硝烟弥漫了整个画面,红色的背景更加烘托出战斗的激烈和解放军战士的勇敢无畏。在此情况下,会唤起学生爱祖国、爱人民,为了民族的发展壮大而努力学习和奋斗的信念,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道德情感体验,促使学生的人格不断得到完善和提升。
(四)教师以身作则,使学生具备基本的道德意识
大部分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模仿能力是比较强的,为此,作为小学美术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给小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发挥出自己的人格魅力,让小学生在不断地观察、接触中,受到良好的道德熏陶,激起学生思想上的波澜。这样学生不仅会对教师从心里产生一种敬佩之情,也会愿意听从教师的指导和教育,而这非常有利于教师美术教学的开展,进而使得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更顺畅的道德观念的培养,促使学生具备最基本的道德意识,使道德教育更加高效。
比如在开展美术教学时,美术教师要仔细观察和留意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一视同仁看待学生,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时刻感受到来自于教师的关心和关爱。在捏陶泥时,教师可以在学生身边认真观看和欣赏,并对那些不熟悉的学生,手把手得进行指导,通过自身良好的行为和习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具备最基本的道德意识,让学生深刻明白不要对身边的人漠不关心,要懂得帮助他人,鼓励学生之间多进行交流,使每个小学生都是积极向上,快乐的。
(五)发挥家校合作的优势,让道德教育时刻陪伴孩子
在新时期的学校教育中,家庭教育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并且不可缺少。对于小学生来说,很多事情都需要家长或者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特别是在道德教育方面,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要给予小学生正能量的教育,让孩子在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中学习、生活。因此,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在对孩子进行美术教育时,也要充分发挥出家校合作的优势,让道德教育可以时刻陪伴孩子成长和提高。
比如学校可以和家庭相互合作,鼓励学生在家里多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尤其是一些自己可以独立完成的劳动,就不要求助于他人,让学生在体会到强烈的参与感的同时,也慢慢地培养学生独立的习惯。家长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家庭情况,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因地制宜地开展家庭美术教育,如种花、养鱼、观察生活中的变化,并鼓励孩子用画笔表达自己的想法,用画笔描述精彩的生活,积极配合学校完成对学生的美术教育,在锻炼学生艺术细胞的同时,也让不同的道德教育内容陪伴孩子、影响孩子。
结语
如今,我国的学校教育已经进入素养教育阶段。在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下,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美术教师,一定要深刻理解美术教育中所蕴含的道德方面的教育价值,明确美术教育和道德教育之间具有的紧密关系,在开展美术教育时,把对学生的道德观念的培养潜移默化的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运用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深入挖掘艺术作品中的道德内涵、教师以身作则、发挥家校合作的优势,帮助学生把高尚的道德品质思想在他们的心里生根发芽结果,用良好的道德内涵促进小学生人格的不断完善,进而更好的助力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个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