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立德树人的中职班级管理问题及对策
2021-11-30杨小龙
杨小龙
(重庆市永川职业教育中心,重庆 永川 402160)
前言:立德树人的教学模式是通过德育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各方面发展的综合能力,就班级管理而言,以德育的方式更能够赢得班级学生的认可。通过心与心间的交流,通过德育方法的实践,学生能够学会正确地判断是非,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一个班级进行德育教学,全方位地进行德育知识的渗透,能够使得班级管理更有规章制度。进而使学生在德育班级管理规划制度中,不光能养成好的班级集体团队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同时对于学生自身三观以及个人管理等多方面也有着质的飞跃和提高,因此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对如何在中职班级管理阶段通过采用立德树人的管理模式高效提高班级管理质量,进行探索和思考。
一、探究细节问题,研究班级情况
班主任对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都应该进行了解,无论是从性格方面还是从学习方面,对每一个人的特点都要了如指掌。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性格不一,在一些行为表达方面也展现出不同。一个优秀班集体的建立就要付出许多努力,从班级学习氛围上,从班级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方面,都应该争先恐后。在对班级一些细小杂物的管理中,可以将任务进行“按劳分配”,依据每一个学生的能力进行分工合作,在合作中建立起班级的凝聚力。从一些细小事物上出发,创新各种各样的解决方式,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每个活动中来感受到班级团结合作的意义。
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不喜欢遵守规章制度,学习懒散的一些学生。针对这样的学生就需要对症下药,班主任可以全方位的了解学生的各项特点,从中来发现学生的优点与缺点。倘若一个班级形成了学习懒散的氛围,那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都会逐渐懒散,缺乏学习的动力。故而在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杜绝任何一个学生懒散的行为,严格制定班规,从学生实际出发,杜绝一切违法乱纪之事。班主任对班级情况了如指掌,才能够有效地想出解决措施,使德育的教学方法深入人心。
就班级里的课堂纪律管理而言,由于中职阶段学生的自我管控能力相较来说较差,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随时会因某些事物影响或其他人的带动而出现课堂走私或扰乱课堂秩序的现象。因此针对课堂纪律现象,教师也应通过制定出严格且完善的纪律管理制度,用制度引导和约束的方式使学生从自身出发进行严格监督。除此之外,规章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约束和管控作用,但是只有学生从自身出发去有效地管控和严格要求自己,才更有利于班级整体建设方面的有效提升。而对于中职阶段学生而言,由于该阶段学生正是习惯养成和个性形成的开始时期,所以当教师在开展班级管理制度时,不光要根据班级出现的情况去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同时还应通过分析班级成员的个性特征和心理状态,进而在开展德育班级管理的情况下从细节出发,通过以学生为主体制定班级管理模式,使学生在避免出现因班级管理制度的过于严苛性,而导致其形成叛逆等负面情绪心理的同时,通过引导学生将整个班级转变为一个大家庭的方式,进而使学生在意识到自身重要性的同时,为更好地建设这个统一的大家庭去严格要求自身的行为习惯。与此同时,在班级纪律管理规章制度中,教师还可通过设置相应奖惩管理方针的方式,教师通过在每节课堂中留意纪律管理能力较强学生,并在课堂或班会上进行表扬的方式,为学生找到纪律表率的同时也能让学生从自身出发去严格要求自己。只有通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学习情况进行细致观察,并以学生出发制定相应班级管理规划制度,才更有利于促使班级的整体管理情况有更高水平的提升。
二、平等对待学生,树立良好榜样
教师对待每一个学生的态度在学生心里都能留下很深的印象,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他们能够感受到班主任的和蔼可亲。德育教学渗透在班级管理中的方方面面,班主任与学生接触时间较长,会开展各种各样的教育活动,一些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都影响着学生的行为表现。在学生面前班主任就是一面镜子,在班级教学中能够树立良好的榜样,学生也更愿意按照班主任所说的去做。班级管理中,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是最基本的原则,这也同样教会了学生要平等地对待社会中的每一个人。不管他们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应该平等对待。
众所周知,在同一班级中虽然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都是不同的,但是他们每一个个体都有自己的发光点和擅长之处。所以,当教师在制定班级管理规划制度时更应抱着平等的心态去对待每一名学生,通过班级活动中的各项组织和安排,去真正走进学生并发现他们在班集体中的作用。一个班集体就如同一个大家庭,每一名学生都是这个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教师只有时刻抱着师生平等的态度去接触和感受学生的特点及对班集体的作用,才能真正从学生角度出发以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去制定管理制度和管理方针。尽管在同一个班级中学生的学习情况都是不同的,但是在班级管理中教师更不能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班级成员,应始终秉着平等的管理理念去对待每一名成员,真正将班级管理制度做到公平公正。与此同时,因为该阶段学生正是习惯养成和三观意识形成的重要阶段,所以作为一名班主任更应不断严格要求自己,不论在任何时候都应时刻注意自身言行举止,用饱满的热情和好的状态去投入到班级管理和实际教学中,为班级全体学生树立榜样和标杆。使其在熏陶和耳濡目染中真正养成正确的个人习惯和三观意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班级中的每名学生都抱着积极向上和共同建设良好班集体的发展目标出发,为构建优质班集体打下夯实基础。
就班级里的卫生管理而言,这体现出一个班集体对于打扫卫生的态度。干净卫生的班集体能够让人赏心悦目,而杂乱无章的班集体在各个方面都不会有出色的表现。在平常课堂上,班主任应该制定严格的卫生打扫制度,每个人要管好自己脚下的那一块地方,这是班主任分给大家的责任。有一次,在检查卫生时,发现有两个学生的座位底下特别的脏乱。一个学生的成绩很好,一个学生的成绩较弱,班主任不应该偏袒任何一方。因为他们就打扫卫生而言,犯了同样的错误,就应该受到同样的惩罚。在平时的管理过程中,班主任更应该以身作则,地上有垃圾主动去捡,玻璃上有一块没擦干净的地方,拿上纸巾轻轻擦拭……明心如一的态度也能够影响学生,使得他们在完成自我任务时更加认真负责。
三、完善管理机制,执行规章制度
对于班级的各项化管理应该严格执行,学生与班主任不应该有一丝的懈怠,认真的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能够培养学生遵规守纪的习惯。在此之前,可能班级里的学生都没有遵规守纪的意识,他们蔑视规章制度,他们不会循规蹈矩,而以德树人的教学方法需要将规章制度不断渗透在教学的各个方面。班主任可以特定进行规章制度班会课的讲解,让每一个人谈谈自己对于规章制度的理解,并讲述自己曾经遵规守纪的案例。总会有学生没有这样的经历,那教师就更应该鼓励学生在平常学习中应该做到守规矩,而不是肆无忌惮地玩乐。
对于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应该进行完善,根据目前班集体这一个阶段的各项情况,制定和这个阶段相符合的规章制度。班主任可以设立监督小组,以分数制进行规章制度的渗透管理,倘若一个学生有一天违反了相应的规范,就要接受扣分的惩罚,反之也会受到一定的奖励。监督小组的意义就在于监督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严格执行班规,互相监督,使得班规能够更好地开展。定期对一个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在班会课上,每个学生都可以畅所欲言,总结过去的得失,展望下一个阶段的发展。如此一来,班级里会形成良好的管理制度,那德育教学的渗透就更有意义。就班级里的学习管理而言,这是整个班级学习风气的集体体现。不论是在课堂中的学习纪律、还是课下有关学习活动或作业收取的相关任务,都是需要教师与学生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而在整个班级体内为了能够将这些任务和活动更好地开展进行,则必不可少的就是班级学习规划制度的安排和实施。首先在学习纪律管理上,教师除了在课堂中进行强调之外,还可以在组内通过设置相关纪律管理委员的方式,使课堂纪律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监督、共同督促的过程中,真正提高每节课堂中的学习纪律。除此之外,对于班级纪律管理制定,教师还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突出强调纪律的重要性,进而使学生在课堂以及相互监督的过程中,更大程度促使班级整体纪律的大幅度提升。而对于课下所安排的学习活动,教师则可通过在班级中设置相关班干部的方式,使其通过与教师反馈班级情况以及传达信息的方式,使整个班集体在班干部的监督和管理的过程中,进而在完善班级管理制定的同时,也能为有效提高班级管理的实施有效性打好基础。
结语:结合德育的班级管理教学对于中职学生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学生能够提高这方面的综合能力,对于学习与生活都能有更好的规划。班主任不但要做一个优秀的教育者,更要做一个实践的管理者。所以班主任应以爱心的姿态走近学生,关注学生学习与生活的点点滴滴,严格制定班级规章制度,细致地做好班主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