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儒家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中的价值运用与路径探索

2021-11-30王翠华

魅力中国 2021年29期
关键词:儒家文化政治课政治

王翠华

(哈尔滨广厦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一、儒家文化概述

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是文化不断变迁的一个过程。儒家文化是我国封建时期的主流文化,影响了我国两千多年的文化发展,在朝代更迭的过程中不断发展与传承,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兴盛衰败,在现代化社会中,儒家文化在诸多领域仍然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在国际上是重点研究的一个对象。民族文化的复兴决定了一个民族的复兴,也就是说在民族文化发生危机的情况下,民族也将会面临危机。在那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封建时代,儒家文化成为了统治者们巩固集权的有力工具,但是在逐渐发展的过程中儒家文化也体现出了一定的局限性,产生了对国家、对社会的抑制作用。因此先辈们曾致力于打破儒家文化对人们思想的禁锢,注入新文化运动时期,先辈们一再强调打破传统封建思想的禁锢,尤以胡适先生提出的“倡导一切非儒文化”的观点,实际上是一种建设新儒家文化的方式,是摒弃陈旧、发展创新的一种方式,为后续儒家文化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现代化社会中,无数学者通过研究的方式,进一步验证了先辈们的观点,儒家文化也得到了空前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学术界对儒家文化未来发展的一致看法。

二、高校思想政治课开展现状分析

(一)高校思想政治课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就一再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思想政治课在高校领域的地位逐渐提高,也就是说高校思想政治课的地位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巩固的过程。近年来,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相关部门先后下达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如《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等,进一步强调了国家对高校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决心。诸如“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等理念的出现与发展,进一步加大了高校思想政治课在高校总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力求通过开展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方式,实现教学目标、指导学生思想、构建教学途径。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逐渐完善

党和国家对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重视,因此进一步加大了对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投入力度,着重强调各大高校需要打造一直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职工队伍。为了进一步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相关部门联合高校构建了一套健全的人才培养体系,在新时期已发货出了良好的效果,进一步提高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师队伍的工作水平。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课程设置等方面取得了十足进展,教材编辑、理论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丰硕成果,进一步拓展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奠定了扎实的基础[1]。

三、儒家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的价值分析

(一)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时候儒家文化中非常经典的一句话,后世人在对这句话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认为这是在提醒人们学会居安思危,想要发展得更高就需要具备忧患意识。在儒家文化中强调的忧患意识,对于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将忧患意识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课中,不仅需要关注学生个人的发展,还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养成爱国主义精神,着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增强学生的爱国使命感和责任感。儒家文化中还着重强调了和谐的思想,将其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课中,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言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儒家思想重点强调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同时还着重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将和谐的理念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课中,对实现我国未来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也就是说在儒家文化中,蕴含着非常丰富且积极的思想,这些思想都可以成为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资源,可以不断创新高校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和形式,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

(二)儒家文化的道德追求

高校开展思想政治课,需要树立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教学目标,以推动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所谓全面发展,就是学生智力水平、身体素质、道德水平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其中道德水平的发展,可以让学生在未来生活实践中,懂得如何取舍。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才可以自觉承担社会责任,才可以将为人民服务当成个人的行为准则。所以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中,教师在引用儒家文化的过程中,还需要强化对道德教育的认识,力求将每一位学生都培养成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在儒家文化中,强调个人的人格操守和品德修养,比如将“内圣外王”当成终身学习的榜样。孔夫子将“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当成自己理想的生活状态,并视良好的道德情操为生活的基础,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行为、活动,都要围绕“德”来展开,也进一步说明了儒家文化对“道”与“德”的重视。儒家文化追求道德体现在多个方面,如孔夫子提出“弟子入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样的道德主张,同时孔夫子还将这些道德教育主张融入到了自己的教育实践当中,让门下诸多学子都成了中华文坛中举足轻重的人物[2]。新时代教育,将道德教育放在了和知识教育同样的高度,尤其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进一步体现出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儒家文化中对道德的追求,给高校思想政治课的开展提供了一个方向,以道德教育的方式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势必会起到良好的效果。

(三)儒家文化的思想教化价值

高校开展思想政治课,以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为一种主要手段,而在儒家文化中,多有人文精神的体现,主要体现在儒家思想领域中。儒家思想在教化人的过程中,始终将人文精神放在首位,人文精神也不断丰富了儒家文化的内涵,这刚好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育理念相符。如《大学》中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就强调了人需要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坚定意志、追求上进,在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完善自我。因此儒家文化在健全高校大学生人格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儒家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路径分析

(一)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实现儒家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课的融入,并有效挖掘、利用儒家文化的价值,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引导学生主动接触、了解、接受儒家文化,为儒家文化的融入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学生、让教师都认识到儒家文化的重要性。孔夫子曾说“里仁为美,则不处任,焉得知?”进一步强调了孔夫子对生活、学习环境的重要性,在选择邻居的时候,希望邻居是一位有仁德的人[3]。“孟母三迁”的故事,也着重强调了儒家文化对成长环境的重视。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师也需要认识到,环境学生学生成长的重要性。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可以让学生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受到文化的熏陶,在这个过程中,文化直接在精神层面对学生产生作用,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的一种手段。

(二)借助现代化教育媒介

科技推动了教育发展,现代化技术融入教育领域逐渐成为了主流趋势,在儒家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重视现代化教育媒介的应用。尤其是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各种现代化媒介进行授课,让学生了解到更加丰富的课程知识和儒家文化。比如学生在面对问题的时候,通常喜欢在网络上寻找答案,针对这一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就可以建立一个网络平台,通过网络反馈、专业解答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难题,避免学生在浏览网页的过程中,受到网络上各种不良思想的影响[4]。在网络学习平台上,教师可以向学生们普及儒家文化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受到儒家思想的熏陶。在建设网络学习平台的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避免内容孔洞、理论说教等情况出现,要重视平台内容多样性、灵活性,在传授学生知识的过程中禁止主观臆断,要站在更加客观的角度对内容进行分析,并着重向学生戒毒。

(三)贴近学生的生活

教育的意义在于,利用所学知识推动生活发展,需要将知识具体应用在生活实践当中。但是我国大学生长期受中学应试思维的影响,很难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当中,在这样的情况下,高校思想政治课的开展就缺乏了生活导向。当前我国在对教育进行改革的过程中,致力于帮助学生解决应试教育的影响,不过因为学生数量过于庞大,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效果甚微[5]。高校思想政治课的开展,需要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政治教师在应用儒家文化的过程中,也需要重视与生活实际的关联性。实际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与儒家文化接触,儒家文化也在人们脑海中印下了晦涩难懂的影子。而将儒家文化与生活时间相融之后,学生将更有耐心去学习,去钻研儒家经典,不断学习儒家的先进问题。同时因为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抽象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在具体开展思想政治课的过程中,重点需要对儒家文化进行简化,便于每一位学生掌握,让学生有能力、有信心去钻研和学习儒家文化。

结语:综上所述,儒家文化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自新文化运动以后,以一种全面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值得各大高校借鉴。在国家、高校越来越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高校想要推动思想政治课发展,起到良好的育人作用,积极引进儒家文化是一种良好的方式。在这之前,还需要重点对儒家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价值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制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家文化相结合的策略。

猜你喜欢

儒家文化政治课政治
谈初中政治课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游览中华大地,体会儒家文化(二)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高中政治课培育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教学策略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中国儒家文化视角下的跆拳道运动
巧设导入,精彩课堂——浅析政治课导入的几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