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家川县旱地马铃薯全程机械化不同模式对比试验初报

2021-11-30李雪萍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1年19期
关键词:全程机械化马铃薯

李雪萍

(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木河乡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甘肃 张家川 741506)

为了提高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效益,在张家川县旱地进行了马铃薯全程机械化不同模式对比试验,摸索出适应于张家川县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的最佳覆盖栽培模式,为科学指导马铃薯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试验马铃薯品种为陇薯7号原种。

1.2 试验方法

试验设在张家川县木河乡秋木村马成娃的责任田里。试验采取“三对比”方式进行,占地1 334 m2。设3个处理,处理1:全程机械化黑色地膜覆盖模式;处理2:全程机械化白色地膜覆盖模式;处理3:全程机械化露地模式(CK)。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选择前茬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水肥条件相同的同一地块,种植方式、田间管理方式等均相同。播种前结合旋耕整地,一次性施足基肥,施尿素261 kg/hm2、过磷酸钙750 kg/hm2、硫酸钾315 kg/hm2;播前进行土壤药剂处理,种植带75 cm。为了便于选取中间行实产测定,准确区分处理效应,3种处理均按120 cm为1带,每种植带播种2行,小行距0.35 cm,大行距0.85 cm,每小区7带幅,小区长16.7 m、宽8.4 m,小区面积140.28 m2,小区间没有留走道,重复间留走道0.8 m,保护行留0.8 m,试验总面积1 334 m2。各处理播种穴数相同,穴距28~33 cm,平均穴距30 cm左右,密度55 500株/hm2。播前种子用霜脲·锰锌进行拌种。4月20日播种,每穴播种1粒脱毒种薯。5月25—31日出苗,按禾割除草剂使用说明,杂草3~5叶期在马铃薯行间喷雾化学防治杂草,多次进行人工除草。在生长中后期进行了3次以马铃薯晚疫病为主的病虫害综合防治。

2 结果与分析

2.1 温度和土壤含水量

通过观察各处理,共分5个土层使用直角地温计分别测定,分别在早、中、傍3次测定,取平均值,每处理测定2个重复。得出温度:在夏季高温时段,20~40 cm耕作层土温黑色地膜覆盖模式比普通白色地膜覆盖模式和露地模式分别低1~2℃和0.5~1℃。各小区分5个土层在第4行种植带2行间分别取土样,用烘干法测定土壤含水量。得出马铃薯全生育期20~40 cm土壤含水量比露地高2~2.5个百分点。

2.2 不同处理对马铃薯生育时期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不同处理对马铃薯生育时期及生育期有一定的影响。处理1生育期最长,为120~121 d;处理2生育期次之,为115~118 d;处理3生育期最短,为109~111 d;处理1和处理2与处理3(对照)相比,幼苗期、块茎形成期差异较明显,幼苗期分别提前2 d、5 d,块茎形成期分别提前4 d、7 d,块茎休眠期分别迟10 d、5 d(处理3提前干枯死苗),处理1与处理2相比,幼苗期、淀粉积累期、块茎休眠期差异也较明显,幼苗期推迟3 d,块茎形成期推迟3 d,淀粉积累期推迟5 d,块茎休眠期推迟6 d。可能是由于普通白膜在幼苗期增温效果优于黑膜,因为黑色地膜覆盖时,照射到膜上的太阳光大部分被黑色地膜吸收,然后通过热辐射使膜下地表增温,虽然地膜自身增温较大,但覆盖增温效果比白膜直接增温的透明度差。

表1 不同处理生育时期记载

2.3 不同处理对马铃薯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商品薯单株结薯个数处理1为6.3个,处理2为5.7个,处理3为4.7个。商品薯率以处理1最高,为87.5%;处理2次之,为81.43%,处理3最差,为75.81%。

表2 单株性状测定

2.4 不同处理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处理1平均折合产量最高,为39 970.5 kg/hm2,处理2平均折合产量次之,为32 236.5 kg/hm2,与处理3平均折合产量27 283.5 kg/hm2相比分别增产46.5%和18.15%;由于2020年在生长前期干旱持续时间长,中后期阴雨连绵时段较长,导致大中薯率低,机械起垄黑色地膜覆盖栽培模式产量高于机械起垄白色地膜覆盖栽培模式,更高于机械起垄露地栽培模式产量,增幅大,应主推机械起垄黑色地膜覆盖栽培模式,因地制宜推广机械起垄白色地膜覆盖栽培模式。

表3 经济性状统计

方差分析结果:从表4可知,不同重复间F0.05=6.944 3,F0.01=18。F=1.026<F0.05,故p>0.05,说明各重复间差异不显著。不同处理对马铃薯产量有影响,F0.05=6.944 3,F0.01=18。F=11.94>F0.05,故p<0.05,说明各处理间差异显著。

表4 方差分析

处理间丰产型和稳产型:从表5可以看出,处理1表现高产、不稳定型,处理2表现低产、不稳定型,处理3表现低产、稳定型。

表5 基因分组法对各处理丰产性和稳产性的综合分析

处理间差异显著性测验:从表6可知,在5%水平上,说明机械起垄白色地膜覆盖栽培模式与机械起垄露地栽培模式无显著差异,机械起垄黑色地膜覆盖栽培模式与机械起垄白色地膜覆盖栽培模式及机械起垄露地栽培模式处理间差异显著性达到α=0.05水平。机械起垄黑色地膜覆盖栽培模式与机械起垄白色地膜覆盖栽培模式无极显著差异,为显著差异,机械起垄黑色地膜覆盖栽培模式与机械起垄露地栽培模式呈极显著差异。

表6 处理间差异显著性测验(SSR法)

3 小结

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全程机械化种植马铃薯,黑色地膜覆盖综合性状优良,增产效果最好,为39 970.5 kg/hm2,处理2平均折合产量次之,为32 236.5 kg/hm2,与处理3平均折合产量27 283.5 kg/hm2相比分别增产46.5%和18.15%,适宜在张家川县干旱地区全程机械化种植马铃薯生产上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应用。

因试验条件所限,这次仅对不同模式的增产效果进行了初步验证,在今后对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种植播期、密度等方面对产量的影响做好进一步的试验摸索。

猜你喜欢

全程机械化马铃薯
马铃薯有功劳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定边马铃薯
胖胖的马铃薯
手工制鞋全程LOOK
秋马铃薯栽培技术
全程监控的更多可能性
农业机械化
对我国煤矿岩巷掘进机械化配套的探讨
从骡马化到机械化、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