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珊瑚生菜标准化生产最佳栽培密度试验初报
2021-11-30朱小强薛在鹏杨子忠
朱小强,薛在鹏,杨子忠
(1.甘肃省永登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 永登 730300;2.永登山里红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甘肃 永登 730300)
1 试验目的
红珊瑚生菜是常见生菜的一种,属菊科,叶片颜色有绿色、紫红色,永登县高海拔地区主栽颜色主要以紫红色为主。近些年来,由于人们对健康生活理念的重视,红珊瑚生菜在蔬菜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红珊瑚生菜由于脆嫩略甜的口味、全面的营养价值,加上适宜鲜食的特质,生活中最常见的是被用作烹调沙律或凉拌菜,很受广大消费者青睐。近几年永登县特色速生蔬菜发展迅速,效益也很显著。目前就红珊瑚生菜种植的密度在120 000~165 000株/hm2不等,何种密度最为适宜有待于实践的证明。为此,结合兰州市人才引进项目《供港有机蔬菜关键栽培技术攻关》项目的实施,在永登山里红合作社生产基地上开展了红珊瑚生菜密度试验,以便为广大种植户提供科学播种依据。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自然条件
试验地点为永登县大同镇跌马沟村、泉水沟村,地理位置为庄浪河东岸的黄土丘陵浅山地带,生产区域四面环山,为一自然形成的山间盆地,与周边大田蔬菜自然间隔,无工业“三废”污染和其他人为造成的污染源。灌溉和加工用水为引大工程引入的祁连山洁净水源,水质符合有机蔬菜生产要求,土壤中各类重金属含量经取样测试均符合有机蔬菜生产要求。有机蔬菜生产基地环境较为封闭,小气候特征明显,自然状况是海拔1 962 m,无霜期125 d,年平均气温5.9℃,年降水量290 mm, >10℃的活动积温2 255℃,土壤pH8.3,有机质15.2 g/kg,全氮0.5 g/kg,有机磷20.8 mg/kg,速效钾272 mg/kg。合作社生产基地完全具备进行有机蔬菜生产的各项条件。
2.2 供试品种
试验选择品种:红珊瑚生菜。
2.3 试验设计
由于该基地特菜生产规模较大,且进行的是有机标准化生产,其垄宽、垄距均为定制,主要是适应机械作业,故不可变动,因此密度的设定,只能以调整株距而定,其密度的变化不定是以整数递减、递增。小区以垄为单元,一垄一沟120 cm(垄面宽80 cm,垄沟宽40 cm,垄高15~20 cm),垄长统一确定为10 m,每个小区面积12 m2。试验设3个处理,处理1:株距15 cm,222 300株/hm2;处理2:株距20 cm,166 740株/hm2;处理3:株距25 cm,133 395株/hm2,以株距20 cm做对照(CK),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随机排列。
3 田间栽培管理
3.1 整地施肥
选择前茬为非菊科作物地块进行翻晒,由于红珊瑚生菜根系较多且分布较浅,种植时应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地块。起垄覆膜前要充分进行土地耕作,并结合整地施用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肥60 000 kg/hm2,由于基地种植的是有机蔬菜,所以不使用任何化肥,有机肥施用时应深翻入土,使肥土充分混合。基肥要充足,否则导致后期植株生长不良。
3.2 起垄覆膜
平整完土地后做成垄面宽80 cm、沟宽40 cm、高15~20 cm的垄,垄面要宽窄均匀,高低一致,垄面平整压实,为防治水分大量散失,要边起垄边覆膜。
3.3 播种
播种时间选择在上午或下午气温较低时进行,在垄面上种3行,行与行之间按照“品”字形错开,行距20 cm,株距按照试验设计依次进行。播种时先破膜挖穴,点水0.1 kg,待水分下渗完全后衬一层壤土,每穴点3~4粒种子,最后覆湿润细土0.5~1 cm。
3.4 间苗定苗
间苗和定苗同时进行,当植株长到4~5片真叶时每穴可留健壮苗1株,间苗后用手将周围土压紧实,以免水分大量散失造成“吊苗”现象,同时结合间苗拔除垄沟杂草。
3.5 水肥管理
幼苗期适当控制浇水,尽量减少浇水,可促进作物根系向土壤深处生长形成健壮的苗子。当幼苗长到第一叶序5~7片叶子时,可根据土壤干旱情况、当时天气降水状况适当浇1次苗水,并结合浇水追施1次提苗肥,提苗肥主要以沼液为主,主要做法是浇水时将沼液兑入水中,通过滴灌、喷灌等设施将营养送到红珊瑚生菜根部,便于作物充分吸收。由于特菜属于速生叶菜类,整个生长周期一般2个月左右,浇水一般根据作物根部土壤实际情况进行浇水,一般情况下见干见湿即可。追肥根据浇水情况进行,一般在作物整个生长周期内结合浇水追沼液肥3次就可满足红珊瑚生菜整个生长期营养。
3.6 病虫害防治
红珊瑚主要病害有霜霉病,虫害主要有蚜虫。
3.6.1 霜霉病 发病症状:该病主要为害叶片,病害通常从基部叶片开始发病,逐渐由下向上蔓延,最初叶片呈黄绿色近圆形病斑,后逐渐扩大呈多角形病斑。当外界空气潮湿时,叶片背部病斑长出白色霉层,后期叶片病斑枯死呈黄褐色连接成片,至全叶干枯。防治方法:主要以物理措施为主。首先,合理轮作。红珊瑚属于菊科莴苣属,所以轮作时应选择在非菊科作物进行,一般与十字花科作物如娃娃菜、菜花、西兰花进行合理轮作。其次,由于霜霉病的发生与周围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气温16~24℃、相对湿度在80%以上条件最有利于霜霉病的发生,因此在田间栽培时要适当增加起垄高度,科学安排栽培密度,便于通风透光。同时,加强田间管理,结合作物生长定期进行中耕除草,及时摘除病叶,拔除病株,带到远离田园处集中处理,以便减少病害发生。
3.6.2 蚜虫 防治主要以张挂黄板为主,同时结合使用植物源农药进行防治。许多害虫都有趋黄性,利用此特性可达到防虫的目的。均匀设置黄板300张/hm2,张挂位置略高于植物生长点,为了进一步增加防治效果,在其中5张黄板上添加诱芯,诱芯就是人工合成的模拟雌虫性诱剂,可以大面积灭雄虫,减少繁殖,防治效果更佳。由于基地种植有机蔬菜,所以在蚜虫药剂防治上重点应用推广了生物农药,结合前期试验效果,有印楝素、烟碱素对蚜虫的防治有很好的效果。
表1 3个处理下红珊瑚生菜生理性状及产量调查
4 结果与分析
4.1 不同处理的生长现象描述
从生长发育的进程来看,从播种到出苗3个处理并无区别,但在莲座期、生长中期、收获期则有所差异,主要表现为随着栽培密度的加大,生育期相应增加,处理1生育期68 d;处理2生育期62 d;处理3生育期58 d。从红珊瑚生长的开展度看,随密度的加大开展度相应减小,处理1开展度18 cm;处理2开展度20 cm;处理3开展度24 cm。3个处理其商品率依次是处理1为90%、处理2为95%、处理3为92%。另外,3个处理下霜霉病、软腐病发生程度不同,分别是处理1发病率26%、处理2为19%、处理3为14%(见表1)。
4.2 产量表现
试验设置3个处理,从测产结果来看(见表1),随着栽培密度的加大产量也相应提高。处理1小区产量27.3 kg,折合产量22 800 kg/hm2,位次第一;处理2小区产量26.7 kg,折合产量22 275 kg/hm2,位次第二;处理3小区产量25.5 kg,折合产量21 300 kg/hm2,位次第三。
5 结论
通过本次密度试验显示,随着密度的加大,其产量有所增加,但红珊瑚生菜在整个特菜的销售过程中有其特殊性,红珊瑚产量与效益并非完全是线性关系。3种处理就总体而言,均符合市场要求,只是在商品率上有些差异,在高密度下商品率有所降低,但其个体数量多,弥补了总体的缺陷。综合各方面因素,在同一管理水平下,红珊瑚生菜的种植株距应以20 cm为佳,株数166 740株/hm2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