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系优化与风险防范措施

2021-11-30刘军

大众投资指南 2021年2期
关键词:预警事业单位部门

刘军

(辽宁省体育事业发展中心,辽宁 沈阳 110179)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事业单位面临着改革创新,推动了事业单位的持续化发展。为了确保事业单位能够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需要通过加强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力度,并在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指导下,加强对财务风险问题的有效防范,确保事业单位内部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使各部门工作人员都能够明确掌握自身的职责与义务,保障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性,在最大程度上降低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几率。

一、事业单位建立财务管理内控体系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事业单位的文化建设

事业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塑造出了良好的内部文化,并对事业单位的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事业单位需要及时地意识到文化建设在发展阶段的实用价值,通过对内部文化建设项目的有效落实,为财务管理部门提供清晰的指导,进一步打造更加优质的文化氛围和工作环境。除此之外,在事业单位独特的文化氛围支撑基础上,使员工能够在轻松、愉悦的工作环境当中,确保各项业务的顺利开展,并通过加强员工与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在相互指导、相互监督的同时,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施效率,为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完整奠定基础。不仅如此,在良好的文化氛围影响下,促使员工能够坚持正确的工作理念和认真的工作态度,并树立了良好的职业道德观,通过对新型专业知识和技术方法的引进和学习,进一步提高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质水平。与此同时,事业单位还需要充分地发挥出文化建设的实用价值,确保内部控制体系能够不断完善,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能力。

(二)划分清晰的内控工作层次

事业单位面临着不断的改革和创新,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不断修订与完善。事业单位业务层面内部控制主要包括预算业务控制、收支业务控制、政府采购业务控制、资产控制、建设项目控制和合同控制。为了保障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需要梳理事业单位各类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通过对内部控制体系的层次进行合理的划分,有针对性地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按照内部控制制度及各层管理人员的逐级审批权限,制作内部控制流程图,加大对财务管理事前工作行为的控制力度。内部控制应贯穿经济活动决策、执行、监督的全过程,覆盖经济活动所涉及的各种业务和事项,实现对经济活动的全面、全过程的控制。除此之外,在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还需要与其他部门的工作之间保持紧密的联系,确保各个部门的员工都能够明确地意识到财务管理工作在事业单位发展阶段的重要作用与实用价值,规范管理员工工作行为,促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化与健全化。不仅如此,还需要加强对事业单位审计工作的执行力度,通过设置相应的监督部门,在保障部门职能独立性的基础上,实现对日常工作内容和形式的有效监督,加强对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全面核查,对员工的任职和离职进行有效管理,将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胜任能力作为选拔和任用员工的重要标准,确保为内部控制关键岗位配备的工作人员具备与其工作岗位相适应的资格和能力。

(三)优化事业单位内部的组织结构

事业单位应当单独设置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确定内部控制牵头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同时发挥两个作用:一是建立各部门或岗位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积极发挥与经济活动相关部门或岗位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二是充分发挥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纪检监察部门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通过对事业单位内部组织结构的优化与完善,打造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使各部门员工都能够及时的明确自身的工作义务与岗位职责,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调整和补充,保障体系建设的整体性。为了进一步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施水平,还需要通过加大对人员队伍的培训力度,丰富财务管理人员的知识体系,提高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质水平,在正确的管理理念指导基础上,加大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力度,提升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与此同时,在打造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过程中,还需要坚持全面性的原则,事业单位的所有相关工作人员都要参与内部控制建设工作,并加强各部门以及岗位人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在相互配合与协同合作的基础上,对事业单位的内部组织结构进行优化处理,保障事业单位内部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

二、防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的相关策略

(一)强化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内控意识

由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意识和理念的树立,会对自身的判断能力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为了保障财务管理工作风险防范措施的有效落实,需要通过对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内控意识的不断加强,使其明确地意识到财务管理以及风险防范工作的重要作用,在完善的制度体系指导下,对自身的管理工作行为进行规范化的调整。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具有特殊性质,为了保障对财务风险问题的有效防范,需要通过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内控意识进行加强,培养其良好的工作原则和职责意识,使其能够在实施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念。不仅如此,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内控意识的不断加强,对人员的工作理念和责任意识带来了积极的影响,确保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实现了对财务风险问题的有效控制与合理防范。

(二)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风险预警机制

事业单位需要坚持早发现、早预防的理念,及时的找出财务管理工作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通过对问题的及时整改,降低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几率。在事业单位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对财务管理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有助于实现对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监管,并通过对财务风险的合理化规避,提升了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防范工作水平。在建立风险预警机制的过程中,能够对事业单位在财政资金运行以及流转阶段所出现的问题进行监督,并提前发出警告,使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能够根据相应的预警信息,对资金运行环节的问题予以正确的处理,通过预警系统所提出的相关提示,保障问题解决措施的有效性。与此同时,在构建财务管理风险预警机制的过程中,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帮助事业单位合理避免相应的风险问题,通过提升预警风险防范机制的运行效率,为事业单位的持续化发展提供了保障。除此之外,事业单位还需要加强对风险预警机制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为财务信息的安全性与规范性奠定有力基础。

(三)设置了独立的事业单位内部审查部门

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的运行过程中,需要积极的设立审查监督机构,在保障机构独立性的基础上,对事业单位的财务收入、支出以及单据的整理等情况进行全面化的审计。同时,还需要对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风险防范工作予以高度的重视,提出更加优质的改进措施,结合预警机制的实际情况对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进行监测和防范,保障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另外,为了保障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规范性,还需要积极地开展自查工作,在健全的财务制度以及工作流程指导基础上,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体制进行完善,保障内部审查工作的有效性,强化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自觉意识以及责任意识,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风险防范体系的运行水平。除此之外,为了保障事业单位财务内部审查工作的及时性与有效性,还需要适时地对财务管理工作阶段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对问题发生情况的总结与整理,采取有针对性的改善与改进措施,保障问题整改阶段的实时性。

三、结束语

内部控制属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执行水平以及实施效率,合理保证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事业单位逐渐意识到了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并建立了完善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并在体系的运行过程中,还需要通过积极的顺应事业单位的革新趋势,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管理,在正确理念的指导基础上,不断提高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效率。为了推动事业单位的持续化发展,还需要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建立健全的风险防范制度,有效实施风险防范措施,保证预警机制监督工作的严格性与严谨性,实现对财务风险的合理规避。

猜你喜欢

预警事业单位部门
法国发布高温预警 严阵以待备战“史上最热周”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园林有害生物预警与可持续控制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机载预警雷达对IFF 的干扰分析
7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