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初探
2021-11-30刘洪卓
刘洪卓,李 畅,孙 进
(沈阳药科大学 无涯创新学院,辽宁 沈阳,110016)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科技创新驱动的实质和核心所在。顶尖专业人才在行业创新、人才培养、科研引领、核心技术突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培育顶尖人才是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也是“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中顶尖研究型大学建设的重要内容[1]。药学作为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的科学,它不仅是一门单纯的自然科学,也有着深刻而明显的人文精神印记。高等学校的药学专业教育应当强化服务社会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并实施服务型药学人才培养标准是药学教育工作者应当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随着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药学教育培养出来的药学人才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因此药学顶尖技术人才的培养是药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沈阳药科大学早在1997年率先创办了本硕博连读的基础药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基地(基础药学理科基地),多年来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取得了比较显著的人才培养成果。近年来,随着基础科学领域的突破性进展,生命科学、微观粒子、人工智能等领域不断涌现新发现,催生了药学相关产业的颠覆性变革,基础科学、技术和产业汇聚融合,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需求和挑战[2]。新形势下,学校立足基础药学理科基地培养具有杰出科学素养的拔尖创新性人才的培养目标,转变教育理念,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高等教育创新步伐。具体来说,学校新创办的无涯创新学院,将基础药学基础理科基地班纳入该学院,目的是通过科研、教学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选拔最优秀学生、配备一流师资、建立国内培养和国际交流衔接的开放式培养体系,激发学生志趣,推动教学体系、学习方式的变革,强化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和锻造药学领域的顶尖人才。
1 建立新的教学体系
学校以“国家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建设为契机,面向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战略,依托学校药学学科实力和药学教育办学优势,不断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机制,持续提升药学拔尖人才培养成效,辐射带动全校人才培养质量整体提升。至今,基地共以本硕博连读方式培养了400余名优秀药学拔尖创新人才,毕业生绝大部分分布在全国药学院校的教学科研岗位以及知名医药企业药物研发岗位。为了更加深入的贯彻落实学校对拔尖人才培养的政策,无涯创新在进一步探索完善学校拔尖人才选拔方式后,以导师制为起点,逐步开展实施学分制、书院制,为拔尖人才提供更好的培养模式。
1.1 推进基础药学理科基地教学改革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学院加强了药学理科基地本科教学阶段培养体系的顶层设计,强化了通识教育的基础地位,进一步优化了核心课程设计,拓展人才培养路径[3]。
为提升学生对科学整体性认识,学院坚持实施严格的通识教育,设置数量较多的选修课程,保证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同时,整合相关科学课程,为1~2年级有志于从事科学研究的学生开设科学导论等课程,为学生探索基本学术问题打基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强调核心课程的交叉渗透,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进一步加强了基础药学理科基地的办学特色与实力。在学校的支持下,学院还改善了相应的硬件配制,尝试应用信息网络技术,打造线下课堂教学与线上网课学习的有效结合,推进开放式教育,向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在教学方法上,坚持启发式教育,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入“翻转课堂”等新思路,建设混合式课程。授课老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信息,而是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自主学习,主动查阅文献和资料后将自己的收获做成幻灯片在课上与同学们和老师分享。通过这样的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培养他们不断探索、追求新知识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并且有利于使学生们更早的意识到想成为拔尖人才所需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在顶尖药学人才培养的不断尝试和探索中,优秀的学生们在基础药学基地班的培养模式下层出不穷。他们中的大多数在继续攻读硕、博学位时,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及较强的接受新知识的能力,饱含积极乐观的探索精神。目前,已涌现出了许多在药学界产生深厚影响力的知名校友。其中一个典型的案例是石药集团中奇制药技术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员李春雷,他为石药集团搭建了脂质体药物开发平台。不仅如此,他还发明了具有独特释药行为和机理的给药系统,该系统可以解决如脑卒中及哮喘等疾病的临床用药困难。
1.2 本科阶段实行导师制,提早打开学生的眼界
本科生导师制是目前我国高校探索育人的新途径和新模式,针对无涯创新学院师资队伍具有多学科交叉的优势,而我院本科学生人数较少的特点,在基础药学理科基地专业学生中实行导师制,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制度[4-5]。在本科一年级,以药学专论为载体,不同专业的导师着力引导学生了解本学科专业,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逐步培养创新意识;在本科二年级,导师为学生提供参与科学研究辅助性工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本科三年级,导师根据学生个体特点,与学生共同制订针对性的研究能力培养计划,引导学生选择和参与课题研究,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在本科四年级,导师通过具体的科研训练项目、毕业设计等,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参与科研课题,进入到真实的科研情境中,全面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具体方案如下:1)鼓励学生在本科期间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自行联系导师;2)每个学生至少可以选择两位导师,每位导师所带学生不超过五名。导师与学生通过面对面沟通,为学生提供学业指导、职业规划等建议,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3)导师利用自己的课题及科研经费,让学生提早介入科研。一方面培养他们的科研意识,另一方面,通过2~3年的科研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通过导师对学生的引导及师生合作,提早打开学生的学术眼界,促进了学生成长和发展。
1.3 逐步推进学分制、书院制培养模式,将竞争与合作相融合,使学习更加自主化
拔尖人才的培养着重培养创新能力、创业潜力,而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形式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创新创业教育始终与课堂教学、实践育人、学生活动等多种教育形式、教育平台紧密联系。
为了激发学生们的竞争意识和自身潜力,进一步对药学拔尖人才进行选拔,学校对基础药学理科基地专业的学生实行绩点学分制和加权学分制。绩点学分制是在学分制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能用以显示学生每门课程的学习成绩的质量,以及学年和毕业总成绩质量的教学管理制度。其计算公式为:学分绩点=学分×绩点。加权学分制是在学分制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能用以显示学生对某些重点课程的学习质量,以区分学生专业水平高低的教学管理制度。实行加权学分,将教学计划中的学分,根据课程类别,修业成绩差异等分别确定不同的权重系数,计划学分乘以权重系数,得出加权学分,以区分学生学习成绩优劣,并作为选拔尖子生、评优、评奖的重要依据。将两种学分制相结合,不仅能够给予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选修课程的机会,还能敦促学生更加重视基础课程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为了增加药学拔尖人才选拔的更正性和公开性,学校设置了保送研究生的门槛和标准,并施行末位淘汰制。从本科三年级开始,学分没有达到要求的学生流动入其他专业,并且其他专业优秀的拔尖学生有机会进入基础药学理科基地专业进行学习。在本科四年级上学期的综合考核中,只有学分达到标准的学生才能进入本硕博连读的教育模式,其他学生只能通过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的方式来接受进一步的选拔。
中国的书院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教育学术机构,它始于唐,兴盛于宋,于明清时得以普及。书院制教育围绕立德树人,通过落实本科生导师制、加强通识教育课程和环境熏陶,拓展学术及文化活动,鼓励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互相学习交流,建设学习生活社区。无涯创新学院发挥自身多学科交叉的优势,鼓励研究生跨学科上课、跨专业研讨、跨领域交流,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科研训练体系,包括科研课题、创新创业项目等,力争将无涯创新学院高水平科学研究优势嵌入教育教学,既培养高水平的学术创新人才,又培养高素质的创业人才。古往今来,合作共赢永远是各个领域所推崇的。对药学顶尖技术人才的培养,应更加鼓励合作共赢,鼓励学生“走出去”,破除学科界限的束缚,为自己的研究引进新鲜血液,发挥所长,深入开展融合创新。为此,无涯创新学院除为学生搭建各种交流的校内平台外,还积极推动海外研修、国际交流、联合培养项目的实施,为拔尖人才制定国际化培养计划,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学生的学术交流能力,提升特色化、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水平。除此之外,学院每学期为学生们举办校园足球,羽毛球,乒乓球赛,书画竞赛,诗词竞赛,辩论赛等,鼓励学生们加强体育和文化的交流。
2 打造精良的师资队伍
2.1 实行PI制管理
PI制对于国内科研环境而言是一种新兴的科研组织管理模式,国内科学界对PI制翻译为“课题组长负责制”“学术带头人制”等。这种新型的项目管理模式基于课题组长或项目负责人较大的空间和权限,对科研计划的实施和项目经费的管理更加公开透明。对于高等院校而言,教职员工需要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分配到科学研究的人力资源有限[6]。只有将有限的科研人力资源聚集到学院发展的主题建设上,才能取得更加有效集中的科研成果。无涯创新学院实行PI制管理,学院师资由近年来学校引进的业绩突出的海外人才组成,他们中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辽宁省高等学校攀登学者等,形成了一支涵盖药剂学、药物分析学、药物化学、药理学、中药学、生物制药等多学科的教学科研专家队伍,PI和青年PI全部为博士生导师,可实现教学与科研的高度耦合,从而达到“高水平研究支撑高水平教学”的目的。
2.2 构建创新教育教学团队
创新型师资队伍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素质,教师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素质。医药行业是发展最快的行业,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与时俱进,努力吸取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新成就,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升业务水平。药学顶尖人才培养还特别需要既有丰富的医药行业从业经历,又有从事科研和教学,在医药基础理论研究领域有很深造诣的“双师型”教师或来自新药研发、药物技术转化、临床药学等各个领域从事实践工作的专家[7]。所以,学校一直秉承“一流师资”培育“一流人才”的理念,从校内外遴选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数量充足、专兼结合,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教师,组建创新教育教学团队,确保科研教学融合的拔尖人才培养的顺利进行。
3 重视药学生的人文精神教育
正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提高药学生的人文综合素养,不能仅靠设置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还应加强专业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渗透,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示范,将人文精神内化为学生的心性涵养,真正实现人格的陶冶和精神的塑造[8]。
3.1 药学人文精神的重要性
人文精神在药学领域的延伸就是药学人文精神,其本质就是“以人为本”的药学服务观念。《黄帝内经·素问》中有“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的论述,阐述了我国古代医药工作者贵“人”的职业精神。药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与人们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息息相关。大量的事实表明,一个失去良知的“人才”远比愚昧无知的人更危险,这说明缺乏人文精神的滋养,科学就可能走向它的反面。因此,药学工作者不仅需要高水平的专业素养,更需要人文精神的熏陶和教育,使他们能够以特有的情感(包括道德感、理智感、美感)来为人民服务,更好地提高人们的生命质量,满足人们的健康愿望和社会、心理要求。强化药学服务意识,引导学生尊重生命、尊重科学,使药学的科学价值与人的价值相统一,这正是药学人文精神的精华所在[9]。
3.2 药学教育者应树立“人本”观念
在药学高等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应当是人与人的主体间的交流活动,学院强化人才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培养作为社会属性的“人”而存在的药学顶尖人才。我校大力贯彻以学生为中心,切忌重授课轻交往,重灌输轻对话,用实际行动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确立“以人为本,药学服务”的理念,通过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帮助学生树立不畏艰苦、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3.3 强化人文社科教育
拔尖药学人才绝不仅仅是拥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才,还是未来药学领域的创新者和领导者,因此大学教育给予学生的人文教育应充分体现中国情怀、理想信念、服务社会、责任担当等精神。我校通过开设选修课或邀请社会知名学者、企业家讲学的方法,强化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向学生传授道德观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不断完善个性、人格,通过人文精神教育培养其自我判断等能力,不断养成服务社会的理想和信念;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一方面可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另一方面还可通过身体素质训练,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不畏艰险的意志品质;通过深入的社会实践活动,唤起学生的责任意识和人文情感,在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同时,强化学生的担当意识,使他们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药学顶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