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休闲农业与农村体育的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2021-11-30陕西警官职业学院黄琦

河北农机 2021年11期
关键词:体育项目经营者资源

陕西警官职业学院 黄琦

引言

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使得很多群体更加关注休闲农业的生活体验。休闲农业的开发,增加了我国农村居民的经济收益,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差异;同时带动了农村丰富的体育资源的合理开发,有助于实现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的优化升级。休闲农业相较于我国一些传统农业明显的特点就是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得更为深刻。通过开发体育资源可以帮助农业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为农业经营者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休闲体育项目的开发又可以推动周边环境的绿化和体育设施的建设,从而拓宽该地区体育资源和休闲农业的多方面融合发展,对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休闲农业与农村体育融合发展探讨

1.1 休闲农业

休闲农业顾名思义就是在农业基础上达到休闲娱乐的目的,以服务广大人民群众为根本,是利用乡村景观资源、生产条件、独特地势等发展观光、旅游、休闲的一种新时代背景下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常见休闲农业经营模式有亲子庄园、主题田园、真实游戏场地等。休闲农业项目类型大致分为三种,都是以农业及相关产业为基础,旨在为各类型客户群体提供“休闲”生活体验。观光型的休闲农业模式主要是指欣赏农村的田园风光,参加当地居民的传统节日等;体育型模式是指游客真实地参与务农活动,体验粮食的来之不易,也可以采摘果蔬,体验收获的乐趣;度假型的休闲农业模式,是指品尝当地独特的农作物美食,居住当地的特色小屋,体验休闲的农家生活。从农业的生产角度来看,休闲农业的宣传力度可扩大当地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提高当地绿色食品和特色瓜果生产的动力和销量,改变了当地农业生产方式;从社会经济学角度来看,休闲农业合理地利用了农村闲置资源,为当地带来经济收益,补充了农业经济结构,促进了传统农业向新时代农业转变;以生态学理论分析,休闲农业带动了周边环境的保护与改善,为生态事业提供了力量[1]。

1.2 融合发展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产业升级转型事业的进行,农村体育事业和休闲农业也在各自进行产业结构转型。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很多传统农业经营者向休闲农业转变,促进了美丽乡村的建设和乡村旅游事业的发展。另外,随着人民群众对健康的意识加深,健身活动和身体素质的提升逐渐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无论是快节奏的经济发展还是全民的健康生活需求,都有效促进了农村体育资源与休闲农业的融合发展,通过高效利用各类型闲置农业资源,促进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和农业经济的多渠道收入,推动我国新时代背景下农业的发展;通过两者的融合,改变了传统的农耕思维,提高了农业经营者的生产积极性,为乡村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创新思路。充分利用当地的体育资源,提升休闲农业的竞争力,促进城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缩小城乡差距。

2 融合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思想观念较为陈旧

自“三农”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以来,我国农业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生产水平得以提高,农业科技得以进步。但由于传统小农思想根深蒂固,因而严重阻碍了落后的农业模式向新时代背景下的农业模式转变。在我国传统农业时代,少部分农业经营者在满足自给自足的条件下将多余的农产品进行小规模的经营,很多经营者对休闲农业概念认识不足,认为休闲农业与旅游开发项目类似,是旅游产业的另一分支。多数农业经营者认为农村体育资源与休闲农业进行融合发展的理念并不符合生态规律。农业经营者的思想观念较为陈旧,缺乏创新思维,从而限制了休闲农业与农村体育资源的融合发展。

2.2 项目相对单一

通过调查问卷发现,来乡村游玩的旅客和当地的休闲农业经营者都普遍认为,对休闲农业体验的需求可以通过农家乐、草莓采摘、垂钓、栽种植物等项目得到很大程度的满足。因此,在开发休闲体育项目时,经营人员并没有完全发挥出农村休闲农业的优势与特色。游客在当下相对单一的农村体育运动项目中没有很好地体验到当地休闲农业的特色和淳朴的民风民情,因此这些体验项目往往只能给游客带来短期的新鲜感,而无法做到长远的提高休闲农业的吸引力[2]。

2.3 缺乏有效资金保证

将农村体育资源和休闲农业的发展进行良好结合需要持续的资金和技术支持,这样才能为游客提供软件推广及硬件游乐设施方面良好的体验。休闲农业可开发的项目众多,像田园写生、人文观景、农作物种植等体验文明农耕和体会农作物来之不易的项目,但是广大农业经营者的经营规模小,可流动资金有限。缺乏充足的资金支持,因而无法快速、全面地推进农村体育资源与休闲农业良好的融合发展。

2.4 产业布局不合理

目前在休闲农业和体育资源融合的产业规划中,虽然已经将农村体育资源挖掘并融入休闲农业的发展计划中,但目前的融合仅体现在丰富多样的产品上,而并未从生态产业链进行融合生产,这种产业布局显然是不够完善的。农村体育项目的开发是建立在休闲农业已经形成的基础上,而并没有从根本上在二者生产角度进行融合,不同步的发展导致无法做到二者产业化的生态运转。休闲体育项目的开发没有体现出农村、农业的本质特色,比较难以满足市场长远的发展需求,从而削减了休闲农业的竞争力,无法带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二者在产业链布局上仍需进一步的融合。

3 休闲农业与农村体育资源融合策略

3.1 转变思维观念

转变传统农业经营者普遍认为农村体育及休闲农业结合不现实的思维理念,是实现农村体育资源与休闲农业融合发展的第一步。打破传统农业的封闭思维需要强有力的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通过乡村级政府的宣传与支持,举办融合发展大会,选取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负责融合发展大会的志愿活动,邀请行业有知名度的运营管理者和相关领域的商业家去乡村传授新时代背景下休闲农业的理念,以成功的先例和可观的农业利益转变当地农业经营者对二者融合的偏见思维;以美丽乡村旅游思维加深农业经营者对农村体育资源与休闲农业融合理念的认同。

3.2 着重体现乡村特色

休闲农村体育项目不同于城市体育或者竞技类体育运动,在建设农村休闲体育项目时,以展现地区丰富的农业特色为重点,使游客既能体验到农村体育运动的新鲜感也能感受到当地浓厚的风土人情。在环境支持的情况下开发卡丁车、划船、垂钓等投资成本较低的体育项目,借游玩之地让游客欣赏到当地美丽的田园风景,放松身心的同时得到了带有乡村特色的体育活动[3]。依照当地的农业、林业、渔业等独特的乡村优势科学地开发休闲体育资源,在合理开发当地体育资源的同时注意保护生态环境。结合当地民族的历史文化和农耕文明,开发不同类型的体育资源,像广场舞、球类运动等项目,既让游客体验到了当地独特的乡村文化,又满足了当地居民对休闲体育运动的热爱。

3.3 遵守农村休闲体育的开发原则

3.3.1 综合利用原则

首先,对当地的经济实力、农业收入情况和旅游发展前景做好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适当开发农村休闲体育项目,合理开发并最大化利用当地资源,以休闲农业技术促进农村休闲体育事业的发展。综合利用当地的资源,为农村休闲体育事业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从而极大地提高农业经营者投资建设休闲体育项目的意愿。

3.3.2 协同发展策略

传统的农业经营模式是较为封闭的,新时代背景下,农村体育与休闲农业的融合发展不能沿用传统的农业经营模式,需结合当今时代国家相关政策,在新农村文化背景下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从而,使休闲农业和农村体育的融合发展思路更加符合新时代背景,其发展空间更加广阔。

3.3.3 可持续发展策略

为保证农村休闲体育经济的长远发展,体育资源的开发要贯彻落实低碳、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注重增强农村休闲体育可持续发展理念薄弱的环节,使农村休闲体育生态链各环节得以完善和扩展,在此生态环境中,重点开发扮演“分解者”角色的体育资源。大力发展农村体育经济的同时注重生态的保护,积极传播可持续发展理念,要求消费过程与生产过程做到无污染、无废物。

3.4 搭建合法融资平台

我国相当一部分休闲农业经营者为个体经营模式,规模一般都比较小,其融合能力也十分有限。由于个体经营者的资产与产业规模都有限,在银行获得高额贷款是较难实现的。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持,阻碍了经营者实现农产品生产规模扩大化、品牌化、知名化等的一系列环节。为解决这一现状,就需要由政府出面提供平台促进农村体育与休闲农业的合法融资,为调整休闲农业产业结构和扩大规模引入社会资金和全民的监督管理。

3.5 建立文化传承机制

在项目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要全面考虑到民族生境和民族文化,将文化生态看作是一个有机整体。为了文化的传承发展,鼓励稀有的民间大师将一些经典的民族体育活动的绝技传给下一代[4]。将这些民间文化与技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撰写读物的方式,呈现给广大群众,以吸引社会有兴趣的志士保护并传承民间文化,建立完善的文化传承机制;同时鼓励当地居民注重培养农业体育建设人才,提高生态文化保护区建设能力。

4 结语

休闲农业的各项农事生产任务与农村体育资源的有效结合,不仅合理利用了乡村体育资源的优势,也改善了农业环境,调整了农业结构,加快了新时代背景下休闲农业的开发;同时体育资源和休闲农业的有效融合,也可以为当地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契机,增加农业经营者的收入来源。在开发农村体育资源过程中,着重体现当地乡村特色和风土人情,坚持开发与综合利用相结合的理念,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基于休闲农业的农村体育资源开发产业链耦合。

猜你喜欢

体育项目经营者资源
《经营者》征稿启事
我给资源分分类
高职新兴体育项目教学对大众健身的影响分析
成语魔方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音乐版权费谁说了算
农村中小学如何开展传统体育项目
从机械训练到有机训练
——一个体育项目实训的研究
经营者集中申报若干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