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栽后甜叶菊成活的主要因素与应对措施

2021-11-30河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邢宇胡雨裳王乐天张津瑞胡瑞萌

河北农机 2021年11期
关键词:病株幼苗肥料

河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邢宇 胡雨裳 王乐天 张津瑞 胡瑞萌

引言

甜叶菊,是菊科、甜叶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1~1.3米。根梢肥大,50~60条,长可达25厘米。茎直立,基部梢木质化,上部柔嫩,密生短茸毛,花冠基部呈浅紫红色或白色,上部白色。瘦果线形,稍扁,褐色,具冠毛。花期7~9月,果期9~11月。

原产于南美巴拉圭和巴西交界的高山草地。自1977年以来中国北京、河北、陕西、江苏、安徽、福建、湖南、云南等地均有引种栽培。该种喜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生长,对光敏感。叶含菊糖苷6~12%,精品为白色粉末状,是一种低热量、高甜度的天然甜味剂,是食品及药品工业的原料之一。

在如今的大批量的生产中,甜叶菊的移栽成活率直接影响甜叶菊的产量。针对生产实际,从气候及环境因素、栽培模式、田间管理、病虫害问题等多个方面分析了影响甜叶菊移栽成活率的因素,总结提出了有效的应对措施。

1 影响移栽成活的主要因素

1.1 气候因素

甜叶菊移栽后,受地区环境因素的限制,部分地区出现无雨或气候干旱等恶劣天气,导致甜叶菊的成活率大大降低,容易造成甜叶菊幼苗干枯甚至死亡。长时间遭遇暴雨阴霾等恶劣天气,甜叶菊幼苗极有可能出现烂根或者幼苗病害重发造成死苗现象。

1.2 环境因素

甜叶菊是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喜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生长,但能耐-5℃的低温,气温在20℃~30℃最适宜生长。甜叶菊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在疏松肥沃含腐殖质较多的土地长势良好。前茬作物以选择豆科植物为宜,不适合连作。保证水分充足,甜叶菊的根系浅,耐湿怕干,夏季高温少雨水分不足时,下部叶片容易脱落。土壤ph以中性为佳,小于5.5或大于7.9均不适合。甜叶菊属于对光照敏感性强的短日照植物,临界日长为12小时,适宜生长在少霜降、降雨和阳光充足、气候温暖的环境中,多生长在我国的温带地区。

1.3 栽培模式

目前,我国甜叶菊移栽主要存在人工栽培和机械栽培两种方式。人工移栽包括整地起垄、除草覆膜、移栽覆土等几个过程,移栽过程复杂、周期较长、效率较低。机械移栽则多数是采用移栽机的方式进行移栽,目前市面上按照工作部件和工作原理不同,可分为链夹式移栽机构、吊杯式移栽机构、曲柄摇杆式移栽机构、挠性圆盘式移栽机构、导苗管式移栽机构和行星轮系移栽机构。机械移栽周期短、过程简单,甜叶菊移栽机所采用的移栽机构的研制,缺少与之相配套的甜叶菊育苗技术和统一的移栽标准,与甜叶菊农艺要求脱节比较明显。且还存在很多问题,在移栽过程中容易出现大规模幼苗病发等多种问题。

1.4 田间管理

移栽甜叶菊过后,种植甜叶菊块地的选择会影响甜叶菊的成活率以及产量,在移栽过后若不及时补苗掐尖,缺苗断垄的现象会越来越多,植物顶端优势过盛,侧枝衰弱,整株植物营养分布不均。从高产培育的角度上看,在甜叶菊移栽前要对田地进行大量施肥,肥料施用的种类和方式及其时间都很有讲究。若施用未经腐熟的有机肥料,肥料在发酵的过程中容易伤苗;若将肥料随意撒至土壤表面或是直接将肥料大面积直接放入土壤中会造成根部无法接触肥料导致不能吸入营养或容易造成幼苗直接与肥料大面积接触从而死亡;若施肥时间不当,肥料在土壤中得不到充分发酵,会出现伤苗的现象;若施肥多次浇水不及时会造成幼苗根部大量长时间肥料接触导致幼苗被烧伤的现象。

1.5 病虫害问题

甜叶菊为原野生植物,人工栽培历史短,抗病虫能力较强,与其他经济作物相比,病虫害发生程度较轻,已经发现的病害有立枯病、叶斑病、茎腐病、黑斑病、白绢病、急性炭疽病及花叶病毒病等。立枯病多在苗期发生,病菌从茎基部侵入。降雨较多、土壤湿度过大会导致叶斑病。在种植面积过大、雨后田间积水或施用氮肥过多,茎叶组织细嫩,7至8月天气炎热、温度高、湿度大的情况下易发生叶斑病。高温高湿的5月中旬至6月份容易引发黑斑病和花叶病毒病。茎腐病和急性炭疽病均多发于五月中下旬。虫害有尺虫、斜纹夜蛾、蚜虫等,且病害重于虫害。尺虫的幼虫在晚上或日出前取食,严重发生时能将叶片吃光,仅留叶脉,造成枝干光秃。斜纹夜蛾的食性广,食量大,以幼虫咬食植物叶片,仅留上表皮及叶脉,仅留主脉,但发生时幼虫密度大,可能全田吃成光杆,以致绝收。蚜虫危害植株新芽、嫩叶,造成叶片卷曲、皱缩、畸形,植株矮小,诱发花叶病毒病,严重影响甜菊产量,尤其干旱无雨天气危害更严重。

2 应对措施

2.1 选择适宜地域,因地制宜

选择甜叶菊最适宜生长的土壤环境和气候环境的地域,移栽过程中,保证多次规律巡田,以防突发的恶劣天气。在移栽过程中,若出现突发状况,要立刻做出应对措施,保持良好的土壤条件和气候条件,为甜叶菊的移栽做好前期准备。

2.2 强化移栽模式,两者混用

人工移栽和机械移栽是目前甜叶菊移栽的两大移栽模式,两者各有优势各有劣势。甜叶菊种植面积大、规模广,机械移栽能够给移栽过程中带来不少便利,但是单方面的机械移栽也会造成一定的问题,所以在机械移栽的过程中,还要加强人工巡田的次数和强度,为移栽过程中的问题做好充足准备。

3.3 加强田间管理,增加成活率

甜叶菊移栽后要及时补苗掐尖,加强巡田强度,一旦发现有缺苗断垄的现象要及时补栽。在幼苗移栽成活后需要立即掐尖,去掉幼苗的顶端优势,达到增枝、增叶、增产的目的。且在缓苗后要及时深耕一次,深度达28~30厘米,这样有利于土壤地温升高并提高通透性,促进根系发育,还可以蓄水保墒,再进行中耕培土一次,防止倒伏提高地温,促进生长。在中耕的同时,还可以结合人工除草一次,消灭草荒。

2.4 适时摘心

甜叶菊具有顶端生长优势,也有次生生长和再生生长的能力。为了调节和促进甜叶菊的分枝习性,促进枝叶繁茂,达到高产优质,必须打顶(又称摘心)。

摘心能促进侧芽生长,增加分枝和叶片的量,使植株变矮,防止后期倒伏,提高产量。摘心在甜叶菊7-9对真叶,株高15~20厘米时进行。摘心时间宜在晴天进行,有利于伤愈合。

2.5 适期移栽

甜叶菊适期早栽能增加营养生长期,有利提高产量。秋插苗、冬插苗和老根越冬苗应早栽。春插苗,适宜麦油后移栽。

移栽时间: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2~15℃,地温达到10℃以上移栽,采用地膜覆盖栽培的可在3月20~25日移栽,露地移栽一般在4月20日左右,掌握在降雨前后突击移栽。最好选择晴天上午10时前和下午3时后移栽,阴天全天均可进行移栽。地膜覆盖的也应注意温度变化。膜内最高温度不超过30℃。4月25日后全部揭膜。

2.6 做到科学施肥,增加产量

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甜叶菊移栽前,要选用腐熟的有机肥料,栽后需多次追施速效氮肥,为提高品质,应配施磷钾肥。干旱时要及时浇水,结合追肥,促进生长。避免肥料在发酵过程中出现伤苗的现象。选用恰当的施肥时间和方式,在缓苗后要深耕一次,然后再进行中耕培土一次,移栽半月后再进行施肥。

2.7 病虫害防治

防治病虫害应以综合防治为主,甜叶菊病虫害防治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掌握“治早、治小”的原则。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提倡不同类型的低毒、低残留、高效生物农药交替使用,严格执行农药使用准则和防治指标,确保生产出绿色甜叶菊产品。在选用优良品种,实行轮作换茬,加强肥水管理,合理密植的前提下,密切注视大田病虫发生情况,发现病株立即拔除,并结合喷药等措施进行有效防治。甜叶菊虫害防治应严格掌握防治指标,单位面积未达到防治指标可不防治,达到防治指标的严格控制用药量和用药次数,收获前15天内严禁用药。

2.7.1 病害防治

(1)发现立枯病病株立即拔除烧毁,病株周围撒石灰或阴阳灰(3∶1的草木灰和石灰)进行消毒,或用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灭菌威可湿性粉剂1000倍至1500倍液喷雾。

(2)发现白绢病病株,立即拨除,在病株周围用石灰消毒,或用70%甲基托布津粉剂800倍液喷雾。

(3)黑斑病病害初发生时,可用65%代森锌500倍至600倍液或5%井冈霉素水剂500倍液防治。如在收获时期发病,应抢晴或在多云天气时,采取间割,人工采摘叶片晒干,最大限度地降低病害损失。

(4)茎腐病发生时拔除病株离田销毁,病穴用石灰消毒或者喷施96%绿亨一号25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800倍至1000倍液。

(5)一旦发现黄花病毒病,及时喷施病毒K或东旺毒消或圣手毒尊(20%盐酸吗啉呱),发生这种病用药也只能起到控制的作用,无法治愈,最好的办法是在未发病前先用药预防。

(6)急性炭疽病发生时可以用10%世高(苯醚甲环唑)1000至2000倍液、25%炭特灵500倍液、80%炭疽福美600倍液、75%百菌清500倍液连续防治2次至3次。

2.7.2 虫害防治

(1)尺虫可以利用保护尺虫的天敌绒茧蜂,利用其进行杀灭,或用40%乐果1000倍液喷雾防治,收获20天前禁用。

(2)斜纹夜蛾可选用2.5%敌杀死1000倍至1500倍液、20%速灭杀丁1500倍液、5%抑大保1000倍至20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1000倍至1500倍液,宜在早、晚选用两种药剂混合连续喷杀两次。

(3)蚜虫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锐劲特悬浮剂800倍液防治。

猜你喜欢

病株幼苗肥料
大棚换茬季 肥料怎么选
柑桔黄龙病株分布边缘效应的量化分析
种玉米要用“锌” 幼苗不得花白病
菠菜用肥料要谨慎
最优育苗基质配比促番茄幼苗生长
希望
亚洲丰系列功能性肥料
山东省近期蔬菜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