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山西传统民歌的传播困境及发展路径*

2021-11-30陈湘渝韩晋宁

关键词:民歌传统媒体山西

陈湘渝, 韩晋宁

(中北大学 艺术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51)

国内学术界关于“山西传统民歌”学术领域的研究, 从1950年开始出现相关研究, 2014年达到研究高峰, 至今共有367篇相关研究论文。 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 越来越多与“山西传统民歌”相关的研究所和研究机构相继成立, 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在歌词研究方面, 《妇女自由歌》是由诗人阮章竞填词的山西传统民歌, 再由人民艺术家郭兰英演唱获奖后流传世界。[1]在曲调研究方面, 王安军对乔家大院交响组曲创作的研究中, 在《看秧歌》的基础上二次创作的第一部分就很有代表性[2]; 王海燕对钢琴曲《闹元宵》的研究中, 在钢琴曲中运用山西传统民歌元素, 将两者有效地结合为一体, 不仅推动了山西传统民歌艺术的发展, 而且提高了中国钢琴曲自身的辨识度。[3]在传播路径研究方面, 王斐在说唱剧《解放》的研究中, 将多种艺术形式、 多样山西元素和多媒体手段融为一体[4]; 彭栓红对原生态民歌在旅游中的研究, 对山西传统民歌艺术在旅游业的延伸进行分析, 认为民歌艺术不能被限制于传统, 而应换个方向来指向现代化社会主义人民的生活。[5]

无论是从传播学的角度还是从其他的研究视角来看, 山西传统民歌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与转型发展都面临着各种困境。 从新媒体传播视角来说, 学术界关于山西传统民歌的上述研究还是比较薄弱的, 还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和必要性。 要想深入研究这一领域的课题, 我们必须对现有的信息传播特点进行分析, 以求对新媒体背景下山西传统民歌的传播趋势有清醒的认识。

1 新媒体的界定及特点

1.1 新媒体的界定

当前时代背景下, 新媒体运用数字技术, 利用无线网络、 有线网络以及电脑、 手机等电子终端设备, 传播娱乐以及其他信息内容。 与传统媒体相比较, 新媒体不管是在传播方式还是在适用范围上, 都打破了前者的束缚, 取得了飞跃式发展。

新媒体从出现到应用, 为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播提供了新的传播方式, 扩大了民间艺术的传播范围。[6]民间艺术在传承发展中, 在结合自身优势的基础上运用网络技术、 数字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手段, 打破传统传播限制, 比如文化、 地域、 时间等传播技术条件限制, 让民间艺术有更加广阔的传播范围, 实现了传统的民间艺术与时代同步发展, 真正达到了推陈出新的效果。[7]

1.2 新媒体的特点

1.2.1 传播上的即时性与亲临性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 关于信息传播的“即时性”, “直播”最能体现出这一特点。 “直播”打破了传统媒体的束缚, 具备了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优势——即时性、 高效性, 从而迎合了受众对信息的需求。 与此同时, 当突发事件发生时, 媒体记者也可以利用一部手机, 完成以往电视等传统媒体记者无法完成的采集工作, 从而在第一时间传播相关的信息。 这种及时性可以有效地弥补传统媒体的“滞后性”的缺憾, 也进一步满足了受众对突发事件即时性的需求, 大大增强了其现场亲临感。

1.2.2 数量上的丰富性与海量化

新媒体时代, 以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传播模式, 实现了传播的即时化、 快速化, 也实现了海量化, 尤其是云盘的使用, 让资源传播更加方便快捷。 该软件的使用促使世界各地不计其数的信息, 在各自的终端上汇聚。 同时, 这种传播模式打破了传统纸质媒体特有的版面问题, 打破了各种时间、 地点的限制, 只要有信号覆盖的地方就可以实现信息的快速获取与更新换代。 只要你有足够的兴趣, 就可以看到世界各地的信息, 如世界格局、 家长里短等方面的信息, 内容可谓应有尽有。

1.2.3 传播上的交互性与体验性

新媒体时代的传播注重用户体验以及交流互动, 在传播形式方面具有多项互动性等特点。 面对这一现象, 传统电视终端媒体转变自身的发展模式, 开通了网络电视的渠道, 以此增加与受众之间的交互体验。 用户不仅可以获得内容, 也可以参与到节目中的评论、 分享以及转发等。 受众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受众, 而是成为“自媒体人”, 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媒介内容的“生产者与传播者”, 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 表达对节目的喜爱程度。 新媒体的评价标准也由以前的“收视率”转变成现在的“流量”。

1.2.4 需求上的差异性与个性化

新媒体时代, 传统媒体竞争力逐渐弱化, 受众被新媒体“掠夺”, “受众文化空间视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受众的喜好, 如果没有受众的收看与点击, 那么这一切都将归零。 所有的新兴媒体将个性化、 差异化体验作为圭臬, 一些电视媒体在发展中及时调查受众的偏好与需求, 根据数据信息及时细分市场, 制作精准化、 个性化的内容, 满足受众的需求, 以此增强受众的忠诚度。 正因如此, 受众的个性化以及社群化得到长足发展, 被关注感成为吸引受众的最佳选择。 这一切都是传统媒体所不及的。

2 新媒体时代山西传统民歌的传播困境

山西传统民歌兴起于宋元时期, 在明清时期盛行, 经过“五四”新文化洗礼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在20世纪40年代, 山西传统民歌发展到一个历史高峰。[8]山西传统民歌在近年来的发展中, 传播的环境受到了多方面的限制, 传播的渠道也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媒体时代, 多元文化的渗透和新型文艺形式, 进一步影响着山西传统民歌这一传统艺术的发展, 山西传统民歌面临着在新时代创造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的困境。

2.1 歌者数量减少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 传统民歌中所具有的诉说性、 劳动性等艺术特色, 随着社会的发展正逐渐改变。 老一辈民间艺人的离世, 导致山西传统民歌传唱人逐渐减少, 对山西传统民歌艺术界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甚至是无法弥补的损失。 毫不夸张地说, 每一位民间传唱人的离世, 可能就是一所小型民歌博物馆的消逝。

2.2 听众大面积流失

新媒体时代, 在山西传统民歌的传播中, 其听众正不断流失, 而且绝大部分都是青年群体。 质朴而纯粹的山西传统民歌, 无法走进追逐流行文化的青年群体的内心深处, 更无法引发其流连忘返的情感共鸣。 究其原因, 一方面, 新型音乐形式的冲击, 造成了山西传统民歌在新媒体时代传播的困境; 另一方面, 则是山西传统民歌没有更好地去寻求适合自身的传承、 突破与发展。 不管是在音乐形式上, 还是在素材选择上, 山西传统民歌都面临着发展的多重局限。

2.3 民歌内容的扩散受到影响

从受众的角度来看, 对于山西传统民歌的音乐形式与文化内涵及其相互融合发展的理解, 受众仅仅停留在对其片面化的理解和碎片化的接受, 无法从整体上掌握和理解民歌的核心内涵及文化价值。 目前, 尽管我国加强了在文化领域尤其式民族音乐文化领域的建设力度, 但是受众仍没有形成融合性认知, 无法提升民族认同感。 山西传统民歌在国家的重点保护下, 大多成为了学院或研究所研究的样本, 从而无法在社会上实现应有的文化传播价值。

3 山西传统民歌的传播形态与发展路径

3.1 传播形态

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互融合发展, 成为了社会信息的主要传播渠道。[9]其经济性、 便利性以及范围广等特点, 解决了钳制山西传统民歌传播的关键问题, 为山西传统民歌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契机。 结合目前发展趋势来看, 新媒体时代山西传统民歌传播形态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

3.1.1 自然传播形态

自然传播形态是非常原始的传播模式, 不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其外在表现是传播人员与接受人员经过空气介质展开的音乐传播, 传播之间的效果很少受到社会关系的影响。 自然传播形态这种形式, 随着音乐的出现就产生了, 直到现在依然是民间音乐的主要传播模式。 结合山西地域特色来看, 山西传统民歌分布较广, 随着城市化发展逐渐朝着城镇化的趋势发展, 其自然传播形态容易受到城市化发展的影响。

3.1.2 技术传播形态

新媒体时代, 大数据技术为山西传统民歌的传播形态带来新的契机。[10]因此, 运用大数据技术将山西传统民歌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融合创新, 将是当下加强山西传统民歌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形态之一。 全新的互联网技术, 也对音乐传播媒介的改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民间音乐是传统艺术的关键部分, 而山西传统民歌的表现力与特点具有独特的艺术内涵。 因此, 我们在传承中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 实现山西传统民歌的良性发展, 其中传统乐谱传播可以起到记录民歌的作用, 利用唱片还原音乐的方式使得传播过程更加直观化。 注重整合音频文件数据格式, 有助于保护山西传统民歌代代相传, 而利用相关技术将其放置在专业音乐网站中, 则可以实现对外传播的作用。

3.2 发展路径

3.2.1 注重以新媒体平台传播山西传统民歌

新媒体平台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 融入现代元素, 以先进的移动、 数字和网络技术为支撑, 运用无线网络渠道, 以计算机、 手机等终端为载体, 打破传统单一的媒体趋势, 呈现出微博、 朋友圈、 推特等社交平台, 具有信息传播技术的优势。 在这一背景下, 民间传统文化与新媒体平台相互融合, 为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播注入鲜活的动力。 因此, 山西文化教育部门注重结合实际情况, 开发专门的手机应用软件、 小程序, 设置对应的微信公众号, 不定期地将高质量的山西民间音乐向外推荐, 同时呼吁山西人民的关注; 注重利用微信等新媒体平台, 加强山西传统民歌的传播。 比如, 电视频道注重开展左权民歌开花调的传播, 其《民歌中国》栏目对左权民歌开花调进行了介绍, 并邀请了众多山西左权民歌的传播者和民间歌手, 及时向广大观众展现左权民歌的魅力, 成为在电视媒体上的成功传播者。 山西本地的电视频道在传播左权民歌开花调的基础上, 进一步推动了民歌艺术的发展。 随着网络平台的不断发展, 这样的传播优势打破了时间及地域的局限, 只要有互联网就可以有效传播。

3.2.2 利用大数据技术传播山西传统民歌

当前, 我国各省的民间音乐传播均面临一些问题, 而政府文化部门很难彻底解决这些问题, 所以需要采取数据信息, 借助新媒体技术与云计算技术, 才可以得到全面的音乐传播状况与确切的数据, 从而按照数据展开多维度分析与整理归纳, 拟定出合适的方法与对策, 切实提升整体的传播影响力。 将传统媒体产业的传播方法与新媒体产业的传播方法有效结合的主要形式是跨界合作, 利用这种方式可以切实实现自身产业的快速发展。 比如, 经过综合考量, 山西省从2019年开始举办的弘扬中国民歌文化的《左权民歌汇》国际民歌赛, 让世界的民歌在山西唱响, 也让山西传统民歌走向了世界。 这不仅增强了左权人的文化自信, 更是实现了山西省经济、 文化与社会效益的共赢。 搭着《左权民歌汇》的快车, 左权县的农村居民2019年度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18.6%, 达到了7 182元, 其中有60%的贫困人口依靠着特色产业实现了增收。[11]

3.2.3 开展多种形式的民歌传承

新媒体时代, 我们要采取多种措施, 注重开拓民歌的传播形式。 基于当代青年对音乐的欣赏特点, 我们可以适当地融入rap等音乐形式。 尤其是将动漫作品与山西传统民歌相结合的传播形式, 让更多青年看到了山西传统民歌的艺术魅力, 如《走西口》《大红公鸡毛毛腿》不仅得到了当代青年的认可, 还获得了“中国最佳电视动画片大奖”。 动漫作品沿袭山西传统民歌的特点, 将原汁原味的地域民歌给予创造性转化, 从而焕发出新时代的艺术气息, 受众因此产生共鸣并喜欢上这类民歌作品。 又比如萃取了众多山西传统民歌之精华、 集多种歌舞艺术为一体的《唱享山西——经典民歌汇》, 呈现出原生态的大型山西传统民歌音画舞蹈演唱会, 展现出了不一样的山西歌舞特色, 既融入了现代交响乐因素, 交互呈现出现代化的场景模式, 又运用现代高科技的灯光技术、 道具, 还原最真实的舞台场景, 展现出恢弘的画面效果。 再比如《太行奶娘》这部左权花戏歌舞剧, 将传统音乐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 无论从剧本还是唱词方面, 都原汁原味地展现出传统的音乐色彩, 尤其是演唱方面良好地继承了传统“开花调”的特色。[12]在舞台设计方面, 其保留了“三点步”等基本舞蹈动作, 也融入现代化元素, 切实从观众的喜爱度入手, 以独特的技巧打动观众, 让更多的观众喜欢山西传统民歌。

4 结 语

综上所述, 新媒体的应时而生, 满足了人们日常的生活需求, 为音乐的现代传播夯实了基础, 拓展了多种传播渠道。 山西传统民歌在新媒体时代, 传播内容更为多元化, 形态更为数字化, 才能更符合当代人的需求。 然而, 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 我们需要理性对待, 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融合, 实现山西传统民歌在当代的传播发展。

猜你喜欢

民歌传统媒体山西
我在山西等你
山西农业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穿花衣 唱民歌
传统媒体创新发展方向
以资本运作纾解传统媒体困局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坍塌的根源
传统媒体记者该如何主动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