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腹和经阴道超声在子宫肌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及准确性分析
2021-11-30刘志凤曾春连
刘志凤,曾春连
(1广州市越秀区妇幼保健院超声科 广东 广州 510100)
(2广东省人民医院超声科 广东 广州 510080)
子宫肌瘤作为临床妇科常见的一种疾病,症状主要包括白带增多、经期延长等表现,多是由于女性在妊娠期间应用激素以及遗传、肥胖等引起,造成疾病的痛苦,严重者甚至导致不孕不育,极大影响生活质量[1]。研究表明,若子宫肌瘤进行准确、科学诊断,则有利于该种疾病的防治[2]。当前医院在诊断中一般通过经腹与经阴道这两种方法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尽管诊断子宫肌瘤首选经腹彩超,但它不能提供足够的诊断信息;同样,经阴道彩超也不能提供有关子宫肌瘤诊断的完整信息。如果将经腹与经阴道进行联合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以便为临床选择手术和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性价值[3]。鉴于此,选取研究案例为我院子宫肌瘤患者,将上述诊断方法应用其中,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7年10月—2020年10月在广州市越秀区妇幼保健院诊治的50例子宫肌瘤患者,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的临床资料,50例患者的基本情况如下:均为女性,年龄最低34岁,最高46岁,平均年龄是(40.24±6.32)岁。有52个肿瘤,包括27个壁内肌瘤,20个浆膜下肌瘤和5个黏膜下肌瘤。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同意并在家属知情的情况下进行临床研究,另外医学伦理委员会也对本次研究的全过程予以监督和批准;均有孕产史及流产史。
排除标准:患者有身体功能障碍,比如肝脏等;既往有精神病史者。
1.2 诊断方法
给所有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指导患者在非月经期进行检查,选择迈瑞DC-N6PRO诊断设备,将腹部探头的频率范围设置为3~5 MHz,并将阴道探头的频率范围设置在5.5~9 MHz处,先经腹进行超声诊断,再经阴道进行超声诊断。
经腹超声诊断方法:在月经期结束后实施,在手术前,指导患者排空粪便以减少对肠内气体的影响,饮水500~1000 mL,主要是尿液,使膀胱处于一种饱满的状态。协助患者仰卧在检查台上,必要时更改位置,切换到侧向位置,充分暴露腹部,在探头上涂抹耦合剂,然后在多个平面(倾斜,水平,纵向)上扫描超声探头等,并依次扫描子宫附件,记录相关数据,例如子宫肌层厚度、肌壁回声、大小等。对于有肿块的患者,肿块和血液的大小和直径流量分布应仔细观察。
经阴道超声诊断方法:月经期结束后,在手术前,指示患者排空尿液,取截石位,用一次性避孕套覆盖阴道探针,在盖内外涂消毒耦合剂,盖上探针戴上避孕套并涂上偶联剂,然后将其放入患者的阴道内进行超声检查。内容与经腹超声相同。观察患者子宫病变的血流分布,并记录子宫动脉的血流指标:主要为血流量(BFV)和搏动指数(PI)。
1.3 观察指标
观察子宫动脉血流RI、BFV、PI和超声检查表现。以术后病理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观察并比较经腹,经阴道和经腹联合经阴道检查的诊断功效(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9.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百分数[n(%)]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评价彩超检查子宫肌瘤的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发现子宫增大,患者均匀增大有18例(36.00%)。低回声占比最多,为80.00%(40/50);等回声为其次,占比14.00%(7/50);其余为高回声,有3例(6.00%)。42例(84.00%)显示边界清晰。子宫内膜线不等偏1例,向前偏7例,向后偏5例。在18例血流成像中,肿块被检测为星形或条形血流信号。
2.2 术后病理结果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比较
在这组患者中,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子宫肌瘤为40例(其中12例合并子宫肌瘤、5例合并卵巢巧克力囊肿和盆腔子宫内膜异位2例,阳性率为80.00%。另外21例就是单纯性的子宫肌瘤,其中子宫功能不全、子宫肥大各占2例。术后病理结果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对比结果见表1。
2.3 对比经腹、经阴道及经腹联合经阴道检查的诊断效能
两者联合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高于单独经腹检查(P<0.05),而特异性组间比较(P>0.05)。见表2。
3 结论
子宫肌瘤主要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殖形成,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一定威胁。它是一种高发的良性肿瘤[4]。子宫腺肌症多发于30~50岁的产后妇女,约15%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约50%的子宫肌瘤[5]。过去子宫肌瘤它主要发生在40岁以上的产后妇女中,但是现在这种疾病的人口越来越年轻,这主要是由于妇科手术的增加。由于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不够明显,缺乏特异性。他们主要依靠穿刺活检和病理检查来明确诊断。但是,由于侵入性操作和所取样品数量的影响,临床应用相对较小[6]。在检查子宫肌瘤时,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可以清晰、准确地显示病变的内部结构、大小、血流量等信息。随着性能的不断提高,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检测这种疾病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在超声图像和临床症状方面相对相似,给人一种非常混乱的感觉。只有明确特征并区分各自的形状,才能做出诊断,为临床提供参考[7]。
鉴别的要点是[8-10]:(1)子宫的形状和大小:通常,子宫肌瘤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子宫的不规则形状,但由于假囊相对完整,因此呈现出清晰的边界和明显的形态。漩涡形状/栅栏状的形式。但是,子宫腺肌症患者通常子宫均匀增大,周围没有包膜,边界模糊,主要是较弱的回声区域,该区域呈粗颗粒/网格状。(2)子宫内膜:子宫肌瘤患者通常有子宫内膜受压和变形的迹象。子宫腺肌病患者表现出向前或居中的外观,因为病变部位在子宫的后壁且涉及范围更广。(3)总回声。可以看出,子宫肌瘤的患者通常表现为圆形/椭圆形肿块,主要表现为假囊性低回声区。在患有子宫腺肌病的患者中,病变也发生在子宫的后壁,主要表现为回声低和边界不清楚。(4)血流显像:图像显示子宫肌瘤患者的血流信号相对丰富,其内部表现主要是条状,稀疏点和丰富点。子宫腺肌病的血流信号并不丰富,多数为稀疏的点状,但内部血流更为丰富。
本研究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子宫腺肌病40例,阳性率为80.00%。两者联合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均高于单独经腹或经阴道超声检查(P<0.05)。经腹联合经阴道检查的特异性高于经腹(P<0.05)。再次证明了经腹联合经阴道检查的诊断好,且安全可靠,应用价值较高。
总之,经腹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子宫肌瘤的诊断价值较高,应作为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