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使用财政一体化平台的几点思考
2021-11-30秦俊丽
秦俊丽
(山西省长治市建设工程招标投标事务中心,山西 长治 046000)
现阶段,财政一体化平台逐渐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科学的发展理念也对财政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故此,需要提高财政信息化的工作水平,为基层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实现业务和技术的双向互动。
一、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使用财政一体化平台的优势
(一)业务运行更安全
财政管理信息一体化平台在应用的过程中,每一个预算单位都会有唯一的账户和自己设置的密码,岗位更加分工明确,职责分配到个人,起到了相互监督,共同运作的模式。针对财政管理一体化平台,会有专门的网络防护技术以及相关的维护人员,和以前使用的单独软件系统相比之下,财政信息一体化平台会更加的透明和高效,能够保障财政数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提高了工作效率
财政管理一体化平台的应用,代替了传统的人工办理纸质票据和手工记账,在使用系统进行电子支付之前,每月资金的申请和支付都需要财务人员到主管部门的科室进行人工办理和审核,资金的授权支付,需要工作人员按照资金项目逐一录入,录入的内容包括收款单位、账号、开户行以及具体的付款金额。当所有的信息输入完毕之后,还需要进行汇总打印,最终的一系列信息需要经过多个负责人签字,最终才能够交到财政局进行审核。直接支付需要经由相关部门的授权,到财政局的主管科室进行审批之后才可以开启支付行为,虽然这种支付方式不容易出现错误,但是工作效率非常低。如果恰巧碰到其中某一个负责人无法进行审批,审批工作就得搁置到第二天进行,如果是其中某一个审批环节不通过时,还要回去进行修改,重新填报纸质申请,从第一步开始重新审核,无形中加大了工作的繁琐性。基层行政单位应用财政管理信息一体化平台之后,可以从平台电子支付,在自己所在的单位就可以完成资金分配的编制、审批、支付。财政信息一体化平台的各种模块信息是共享的,基层预算单位的工作人员在足不出户的条件下,从单位的平台系统就完成了各项流程工作,从根本上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也降低了错误概率。工作中审批环节在哪里出了问题,从流程追溯中都能一目了然,便于及时修改。
(三)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应用财政一体化平台,系统启用了会计核算模块,预算单位不用支付每年的相关软件的维护费用,大大节省了财政资金。财政局拨给预算单位的相关经费,从编制预算到预算执行,整个过程在平台当中都会有详细的资金记录,规范和细化了财政资金申请支付的流程。财政资金通过年初预算计划分配下达后就可以提前分月到账,预算单位的分配人员可以根据单位的实际工作情况,对财政资金的安排进度进行调整。当单位需要付款的时候,财政部门会根据预算单位的具体计划情况对金额进行下拨,避免了大量的闲置资金,有利于财政部门对资金进行合理规划。
(四)有利于财务人员轮岗,加强内部控制
在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当中,财务人员会参加财政一体化平台的系统培训,操作比较简单明了,分工明确有利于后期进行定期轮岗。针对系统中所存在的问题可以及时发现,有效提高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团队之间可以进行讨论,互相学习,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可以从根本上提高个人的专业能力。财政一体化平台的应用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使工作人员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财务管理当中。在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当中,统一应用了财务一体化平台,针对下拨的资金以及支付的款项都会进行会计核算,有利于上级机关对下属单位进行内部审核,也方便审计纪检部门对各个单位进行监督管理。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政一体化平台系统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功能无法使用一体化
平台的系统功能比较强大,汇集成预算项目库,工作人员根据单位情况对预算进行编辑和审核,实现电子支付,除此之外还包括许多其他的模块。在以上所提及的众多模块当中,一些功能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也没有在实践当中得到应用。比如说一些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量比较大,应用电子支付的过程中需要进行逐条录入,而导入和导出的功能还没有办法使用。当单位所涉及的报销量比较大的时候,一天需要支付多笔资金,每一笔都需要选择与之相匹配的资金项目,除此之外还需要输入摘要、账号、支付金额、开户行,当输入完这些信息之后,才可以选择资金的经济分类和功能分类。有一些报销的款项需要对权责发生制进行分摊,其中就会涉及两个项目甚至是更多的项目,而目前系统只能提供某一些分类的查询,工作人员为了可以尽快付款,经常会选择全部查询,而全部查询就需要从100多条的项目当中找到与之相匹配的项目。财政一体化平台当中有关于收款人银行账户,只能够进行新增或者是删除,没有办法进行修改,也无法进行特殊的备注。当收款的单位更换开户行或者是账号时,就会发生收款单位对应多个银行账号,此时系统就会提醒数据录入存在问题,如果系统提供备注信息的修改,那么会更有利于后续资金支付工作的开展。
(二)系统维护信息不及时
财政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会遇到新的问题,需要对系统进行升级以及后续的维护,现阶段,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在应用财政一体化平台的过程中,系统维护信息存在不及时的问题。系统停运或者是升级维护,相关单位无法及时的收取信息,当获取维修信息时,系统已经无法运行了,这就会影响一些付款的时效和工作的开展。系统的维修和升级会影响不能及时付款,使得工资发放存在延误,由于在系统当中无法获取所需要的数据,使得一些报表也不能按照预定的时间送达[1]。
(三)审批不及时
根据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相关需求,付款需要制单、复核以及终审三个阶段。当出纳制单完成之后,需要通知相关的工作人员操作系统完成复核,当负荷以及终审工作完成之后,工作人员会收到通知,此时登录网银可以完成支付。有的时候审批人员无法及时地对工作进行完成,也会存在忘记审批的情况,这就使得审批延误造成付款周期延长[2]。针对于基层行政单位如果需要用款,就需要提前一下财政科室申请,针对用款的计划进行预先编制,经过审核之后才可以制单打印,最终到国库支付中心报账。财政的支出会经过层层的审核,增加了业务处理的复杂程度,也降低了工作效率。
(四)尚未与其他系统实现信息共享
财政管理信息一体化平台当中,在工资模块会有员工的基础信息和工资调整的内容。现阶段,如果遇到了工资需要调整时,需要对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工资项目进行修改,针对工作人员比较多的单位,这项修改任务还是比较繁重的。随着税务部门出台了有关于个人所得税附加扣除的惠民政策,个人所得税征缴政策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工资模块当中个人所得税项目需要进行人工录入[3]。只要是涉及人工操作的内容就会出现错误,如果可以对工作模块进行调整,使得该数据进行电脑输入,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三、完善财政一体化平台系统的建议
(一)加强相关人员业务培训
现阶段,财政一体化平台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发现其中还是存在一些小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对新的模块和功能内容进行了解,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工作人员可以了解整个财务管理的流程。行政单位需要对财务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学习财政一体化平台,从预算工作的内容开始了解整个财政资金的流程[4]。有效拓展培训的深度和广度,组织业务学习对财务人员进行专项培训,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工作人员的重视程度。
(二)加大资金投入,重视后期维护
财政一体化平台已经运行了一段时间,相关部门应该对该平台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针对应用所存在的问题要进行及时解决,加大力度投入资金,重视后续平台使用的管理情况。加强专业人员对系统进行维护,工作人员既需要了解有关于财务方面的知识,也需要熟练计算机的基础操作。财政一体化平台当中包含多个业务模块,信息之间也是实行共享,通过开通新的模块和功能,可以实现基层和主管部门的信息共享。及时将系统停运维护的信息传达出去,提醒用户定期进行系统维护。
(三)研发手机APP,关联每个用户的手机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相关工作的过程中,许多业务都需要主管人员审批,而主管人员进行审批都需要使用财政专线,如果负责人由于个人原因无法进行审批时,则该工作下一个工作环节则无法进行下去。通过研发手机APP,可以使主管人员在工作繁忙之时也能通过手机提示及时进行审批,也有利于相关人员快速查询资金的分配情况[5]。为了有效保障财政一体化平台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研发的手机APP只需要具有部分功能即可,负责人在手机APP可以随时对审核签字工作进行完成,不会延误整个项目的运行效率。现阶段,财政一体化平台越来越完善,通过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的一体化发展,有利于各个部门对数据进行共享,可以从根本上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中,财政一体化平台的广泛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单位的工作效率,增加了工作的透明度,事业单位的各项财政政策越来越完善,一体化平台的广泛应用,可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最大化社会效益。通过对信息进行汇总,可以自动生成报表,为数据的录入提供极大的便利,提高了数据的采集效率,降低了预算工作错误概率,推动财政管理工作稳定可持续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