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落叶松雪灾后退化林修复措施

2021-11-30张世刚

智慧农业导刊 2021年13期
关键词:雪灾林分落叶松

张世刚

(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甘肃 甘南 747600)

松林在大自然的发展进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是因为松林具有良好的防风固沙作用,对部分自然灾害也能够产生良好的防御效果;另一方面,松林还能为大众提供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林业资源,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促进人类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但是,近些年的生态问题频现,随着大众对自然环境破坏的加剧,导致森林面积大幅度缩减,林木质量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特别是落叶松的成活率和树木质量明显降低,相关问题不仅会影响落叶松森林自身的防御能力,而且还会使其防护作用难以体现。下面我们详细分析一下落叶松雪灾后退化林修复的意义和具体措施。

1 落叶松及雪灾后情况概述

落叶松属乔木,树高达35m,幼树树皮深褐色,裂成鳞片状块片,老树树皮灰色、暗灰色或灰褐色,纵裂成鳞片状剥离,剥落后内皮呈紫红色。叶倒披针状条形,长1.5-3cm,宽0.7-1mm,先端尖或钝尖,上面中脉不隆起,有时两侧各有1-2条气孔线,下面沿中脉两侧各有2-3条气孔线。华北落叶松树冠高大,生长较迅速,树形优美,但抗逆性较差,特别是抗风雪、抗病害能力相对较差,树木易倒伏。在北方地区春季萌动绽叶相对其他树种早,这些生物生态学特征,容易遭受春季雪灾的影响。在遭受雪灾后,林地内断枝残叶狼藉,林分中林地卫生状况堪忧,为森林病虫的发生创造了适宜的条件,要引起高度的重视。雪灾后,落叶松林中许多林木树干枝干被积雪压弯压断而延缓或停止生长,部分林木干枯死亡,造成林木的生长量急剧下降,导致森林的生产力下降、生物量明显减少、碳汇资源储藏减少,造成森林林木的亚健康或不健康的状况。森林火灾隐患明显增多,由于雪灾造成的林地内大量枯枝落叶,残次物和可燃物增多和积累,越积越厚容易引起自燃或遇见明火极易燃烧的隐患。雪灾后,森林的生态功能明显减弱,防护功能显著下降,林分生态环境发生逆向转变,造成林相残败,林地一片萧条的景象,生物多样性显著减弱。

2 落叶松雪灾后退化林修复意义

退化林修复能够让生态环境得到有效地改善,特别是及时满足洮河生态建设管护中心生态环境的需要。在广大林业职工生活水平明显提升的过程中,人们开始积极地关注良好栖息地的重要性,主张探索出一个清新自然、水源洁净、居住条件适宜的外部空间,追求更为优美的生态环境,给自身一个亲近自然和回归自然的机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离不开高质量林木创设出的天然氧吧,通过积极地落实好防护林的管理工作,重点落实落叶松雪灾后的退化林修复任务,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期待,同时也是保护现有森林资源的有力措施。依照调查结果分析,当前全管护中心的防护林退化情况严重,生态防护功能并不理想,还需积极地落实好相应的工作,实现对退化防护林的有效改造[2]。

落叶松属于森林资源,如果在经历了雪灾之后出现了严重的退化问题,将会影响到整体的生态平衡性,还会给人们接触到的自然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对于落叶松雪灾后的退化修复,可以让森林资源得以保障,也是当前洮河生态建设管护中心重点工作内容,能够满足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3 影响落叶松受雪灾的因素

3.1 海拔与坡向

海拔与坡度对落叶松雪灾后受灾程度有重要的影响,海拔1800m为分界线,以此为标准以上或以下区域落叶松的雪灾程度存在十分明显的区别,高海拔地区的受灾程度甚至会是低海拔地区的两倍。此外,坡向不同与不同类型坡向也会对受灾程度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东受灾程度最为严重,半阴半阳坡的受灾程度要高于阳坡,阴坡的受灾程度最轻。

3.2 林龄与林分密度

林龄与落叶松对雪灾的抵御能力成正比,林龄越长的落叶松对雪灾的抵御能力越强,20年以上林龄的林分受灾害程度相比于林龄短的受灾程度明显较轻。此外,林分密度2000株·hm-2以下的林木受灾程度差异不明显,而密度超过此范围的林分受灾程度较为严重,甚至能够达到密度1000株·hm-2以下林分的二倍多。

3.3 倾伏木与未受损木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高径比小的林木在抗倒伏方面能力较强,主要侧根的数量、粗度与根系的生物量也会影响林木倾伏,通过对比发现,数量多、平均粗度较大、根系生物量大的林木在抗倒伏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雪灾是在极端天气下积雪的机械作用而形成的灾害,是气象灾害的一种,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如:气象条件、林分特征等。天气条件是造成落叶松遭受雪灾的直接原因,降雪量、温度、降雪类型、风速等气象因素与落叶松雪后受灾情况有密切的关系,在气象资料不完善与天气条件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各种因素的内在关系会发生变化与影响,造成落叶松雪灾后的分析修复工作较为困难。落叶松雪灾不仅与天气和地理条件有密切的关系,还与林分的造林措施及管理状况有密切的关系,通过改善可控制因素,提升对风雪的抵抗能力。因地制宜不仅是林业发展,固土防沙的基本要求,也是防御雪灾最有效的基础措施。人工种植落叶松更适合在海拔高度1800m以下的地理环境下进行,在林分不同的生长阶段需要控制林分的密度,确保林分个体生长均衡,从而有效提升高林分对雪灾的抵御能力。在对林分密度加以管理的同时,还要选择胸径生长量较大的品系,在生产过程中尽量应用容器育苗与无性繁殖技术,从苗木入手对根系发育进行改善,促进林木根系发达,可以有效提升林木对雪灾的抵御能力。

4 落叶松雪灾救援措施

4.1 在雪灾中采取急救措施

在暴雪中由于积雪重力对林木造成弯曲、偏倒的情况要及时处理,要及时摇落积雪,降低小树的受重压力。针对苗床幼苗要及时进行开沟,排除冰冷积水,降低苗木遭受冻害的概率。并且要及时对压断的树枝进行剪修。对开裂的树枝及时进行捆绑,对压倒的苗木进行支撑与固定。雪后要对树冠喷洒药剂,预防低温炭疽病与树脂病。通过根外施肥,提升落叶松抵御严寒的能力,在大枝裂口、断口处进行修剪并涂抹杀菌药剂。

4.2 灾后采取补救措施

要对落叶松抗雪折与倒伏的育种进行深入研究,落叶松具有生长速度快的特点,因此在我国种植范围较为广泛。为了更好地推广此树种,在进行育种研究过程中需要重点研究抗雪折倒伏性状。在对落叶松进行家系无形测定时,需要考虑它的生长特点与材质。同时,要重视其抗雪折能力。尽快培养出材质好、生长快、抗雪折能力强的优良家系并进行推广。此外,要针对不同林分及受灾程度的落叶松,采取不同的补救措施。首先,针对幼龄林进行补救时,需采取以下操作:落叶松幼林遇到冰冻暴雪后一般不容易雪折,但通常会造成偏冠、弯曲、斜向生长等问题,对林分生长与木材品质造成严重影响。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提升未成林、幼林的抗灾能力:其一,针对幼龄林在冰冻雪灾下造成的幼苗歪斜、弯曲的苗木可以应用绑立支撑物的方式进行扶正。其二,培土踏实,在树体根茎处进行培土,一般情况下培土的厚度应控制在20-30cm,并且要扶正倾斜或松动的林木,在必要时需要捆扎支撑。其三,补植,要及时清理死亡或濒临死亡的林木,选择规格相应的苗木进行补植。其四,修枝,对折断与受冻的侧枝及时进行适度的修剪,并且要保证剪口平滑,并在剪口处涂抹药剂。其五,要进行科学施肥,坚持轻肥薄施的原则,少量多次地进行施肥。其六,病虫害防治,应用药剂对落叶松树皮与伤口处进行喷施消毒。其次,针对中、成林受灾林分补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即针对受灾程度的不同,要采取不同的补救措施。其一,针对林分林木雪折倒伏超过60%的中、成林,已经不具备培育价值的低产林,可以进行地产林改造与更新,选择抗雪折能力强的树种。其二,对雪折倒伏达到三分之一但未达到五分之三的中成林,要对雪折木进行清理并加以利用,并对保留林木进行培育。最后,针对成熟林进行雪灾后救援时,要做好扶正与砍伐工作,并做好清理,避免发生火灾。同时,对受害面积大的成熟林且没有培育前途的林地要进行采伐重造。

5 落叶松雪灾后退化林修复措施

5.1 修复方式

面对已经受到雪灾影响的落叶松,应该及时将受害木加以清理,同时对林中空地适当补植。修复的基本方式以受害清理与补植修复为主。

5.2 技术措施

5.2.1 受害木清理设计

(1)合理选择作业区地块。依照退化林分情况,在落实好全面踏查的基础之上,针对于受到雪灾影响的林分进行分析,并根据受害的状态,及时清除受害的林木,将存有问题的源木彻底清除[3]。

(2)作业方式。对受到雪灾影响的落叶松,重点是运用清理归堆的方式,对其进行合理地处置。可以严格依照3×2×1m的规格进行堆放处理,还需保证避免影响到其他林木的正常生长。

(3)生物多样性保护。在进行处理的时候,应该格外关注鸟巢等野生动物相对隐秘的栖息场所,对其进行适当的保护,以免影响到它们的繁衍生息。还需考虑保留林地内珍稀树种和国家地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对不影响林木生长的灌木全部保留;尽可能地减少对林下枯枝落叶层的破坏,最大限度保护生物多样性。

5.2.2 造林作业设计

(1)造林整地。整地的方式通常运用的是穴状局部整地法,基本的规格应该为圆形穴状,穴面直径30cm,穴深30cm。对时间也需进行科学地筹划,规范好具体的操作过程,应选择在4月20日-5月30日边整地边栽植。挖穴的过程中,一般是将表土以及心土分别置于穴旁,确保土内的石块以及草根得到有效地清理,及时将其捡拾干净。整体过程中,还应该关注种植点的科学保护,对于相关的植被进行科学管理。

(2)造林密度及株行距。根据设计区的土壤厚度、土壤肥力、土壤水分,结合现地林分情况,确定云杉造林密度为 450 株/hm2[4]。

(3)造林方法。根据林种、树种、苗木规格和立地条件,造林方法采用人工植苗造林。栽植前要对损伤苗木根系进行修剪、消毒、蘸浆处理,穴的大小和深度应略大于苗木根系。栽植时把苗木放入穴的中心扶正,并使苗木根系舒展,再用湿润的表土填埋苗根,当土填到2/3时苗向上略提,踏实,再填土到穴满,再踏实,最后在穴表面覆盖一层松土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4)苗木规格和质量。根据《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6000-1999)标准,造林苗木选用Ⅰ、Ⅱ级云杉移床容器苗,苗高40-60cm;栽植苗木必须是发育健全、顶芽饱满、组织充实、木质化、根系完整发达、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的优良苗木。

5.3 科技保障

依托林业科技计划、科技支撑专项、科技成果推广与转化等项目,加大对退化防护林修复的支持力度。强化防护林修复的基础理论、技术集成、成果熟化、机制创新,促进先进实用修复技术的推广应用[5]。针对退化防护林现状,要对其进行评估,存在的隐患及时采取修复工作予以改善。对于国家、政府以及各级管理部门出台的相关政策和规范进行理解和掌握,开展的工作要在政策、规范的指引下进行。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让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积极地践行到实处,促使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应该重点运用科学合理的措施,确保森林资源得到有效地管理,实现科学化的保护,尤其是关注落叶松雪灾后的合理修复过程。在实施落叶松雪灾后退化林修复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一定要严格遵循落叶松雪灾后退化林修复原则,选择恰当的修复方法,有效增强退化林的整体质量,进而让落叶松雪灾后退化林更好地恢复至正常状态,提升落叶松林木的整体质量。

猜你喜欢

雪灾林分落叶松
山西落叶松杂交良种逾10万亩
落叶松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
关于落叶松病虫害防治技术探究
4种人工林的土壤化学性质和酶活性特征研究
4种阔叶混交林的持水特性研究
新巴尔虎左旗大(暴)雪天气特征分析
雪灾对林木资源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案例研究
西藏雪灾的地域分异及雪灾危害浅析
树种结构调整方案设计初探
阿尔卑斯山上的落叶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