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教育视域下高职院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探究

2021-11-30

智慧农业导刊 2021年13期
关键词:思政农民院校

乔 伟

(榆林学院,陕西 榆林 719000)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乡村发展的新动力,是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新时代下,我国农村社会生活面貌和文化建设已发生巨大改变。在城市文化和网络文化的冲击下,乡村文化建设与基层治理难度加大。基于新时期乡村建设存在的特点与现状,高职院校应发挥德育功能与教育价值,积极对接乡村振兴战略,通过推动思政教育“进村下乡”,助力农村社会主义新文化和新风尚的建设,培养具有新思想、新理念的乡村振兴建设者,优化农村基层社会秩序和治理体系。

1 新时期我国农村社会生活与乡土文化新特点

新时期,我国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趋势明显,农村社会中家庭与个体之间、原有家族体系之间的联系不断弱化。在农民生活中,小家庭发展逐渐取代大家族传承,这就造成了优秀家风家训的传承面临断档的危险。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从客观层面上看,使得传统乡土文化传承与弘扬的社会基础减弱,特别是技术性、艺术性优秀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在农村高学历、高素质人才不断外流的同时,农民群体对城乡文化与中西方文化的辨识能力减弱,随着城市文化与西方文化大量涌入农村,农民群体的思想观念发生显著改变。农村开放程度的加深与社会思潮的多元化,都加大了乡村现代化、科学化管理难度。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村迎来了由传统向现代社会生活转型的发展时期。在多种价值观念并行、文化相互碰撞的影响下,人们原有的农村价值观念与精神思想逐步发生了改变,农民的道德观与价值观日益复杂。中青年群体作为推进农村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对农村社会思潮的改变发挥着重要作用。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失日益严重,众多青壮年选择进城务工以减轻生活压力,这就导致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缓慢,呈现出“空心化”的状态,乡村管理方面道德失序的风险不断加大[1]。

另外,随着互联网设施与技术的普及,以及农民生活与工作方式的改变,城市文化正在向农村不断渗透。这一趋势有利于乡村文化内容的丰富,也有利于城乡文化的有效融合。然而,也存在不利之处,城市文化中不积极、不正确的思想与文化也不可避免地进入了农村生活,对原本单纯、质朴的乡村文化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使得农村呈现出越来越严重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及铺张攀比之风,给新时期农村文化建设与基层治理带来严峻考验。

2 高职思政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积极作用

2.1 建设农村新公共文化

在我国延绵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农村传统文化虽然存在一些落后、守旧的内容,但其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农村人,且在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有助于推动农村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高职院校拥有先进的思想政治理念和专业的思政教育人才资源,可有效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高职思政教育有助于对现代化农业产业经营者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提升其对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信念。农村现代公共文化的建设,需要政府、教育机构等多方面的引导和帮助。目前,农村新公共文化的建设方面,以城市不良文化侵入和农村新公共文化建设人才缺失为主要问题。高职教育通过向乡村输送优质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帮助培育农村公共文化的传承人才,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促进农村新公共文化建设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与体现,提升农村民众对正确、积极价值观的认同与吸收,对城市文化中的糟粕的辨别和摒弃,完善公共文化的建设[2]。

2.2 以扶志带动农民脱贫

在国家大力实施精准扶贫政策,并已经成功帮助很多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同时,部分贫困人口却滋生了懒惰的思想,持有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错误心态和消极思想接受政府和社会的捐赠与帮助。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正确思想观念的缺失、依靠自己实现脱贫致富的主体意识不足,错误地认为政府和慈善机构理所应当对自己的贫困负起主要责任。对于农村个人或对于整个国家来说,脱贫都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不仅要帮助贫困人口摆脱当下贫困现状,更要实现其今后长久的脱贫。高职思政教师或者教育工作者针对农村贫困人口的心态和思想,开展农村思政教育,通过思想教育坚定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信念,从根本上解决思想贫困,使广大农民群体清晰地认识到不应抱有消极心理对待贫困,能够有效纠正其消极、侥幸思想,促进其自我脱贫意识的养成,提升农民主动脱贫的积极性。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进村下乡”,能够向农村深层次宣传先进思想,帮助其坚定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多维度激发农村脱贫的内生动力[3]。

2.3 优化基层乡村治理

在现代先进道德观念与封建传统思想的碰撞下,我国农村社会的伦理道德发展受到影响。虽然我国传统道德中的一些规范和制度已不再适应当今社会的现代化发展,但其中仍有很多基本伦理与道德规范具有生生不息的价值,在如今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能。农村基层干部是引领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高职思政教育“进村下乡”对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开展思政培训,能够促进其对现代化乡村治理理念的了解和应用,提升乡村德治水平,优化基层乡村治理。近年来,乡村文化发展面临复杂化和多元化,兴起了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思潮,出现了众多铺张浪费、人情攀比的现象。对于农村陈规陋习的破除,不仅需要政府的规范与引导,还需要高职思政教育者或工作者对广大村民进行思政宣传与培训,引导农村基层干部发挥带头作用,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崇尚文明新风,形成积极、优良的生活作风和理念,促进村民关系和谐,共同建立美好新农村。

3 思政教育视域下高职院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

3.1 以思政教育促新型乡村振兴建设者培养

在现代化发展的今天,职业教育受到更多重视,成为促进精准扶贫战略实施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思政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发挥教育本身具有的启思明志作用,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强化对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能力,培育更多具有新思想、新观念的高素质人才,为乡村振兴事业建设增砖添瓦。这不仅是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发挥应有社会功能的有效策略,也是切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根本途径[4]。

农村大学生普遍具有较高的思想素养与正确的价值观,是乡村建设的主要力量。在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职院校可针对农村地区扩大招生规模,给农村地区学子更多接受新思想、新理念教育的机会。农村青年思想和观念的进步,有助于带动新时代下农村地区的建设发展。思政教育是学习生涯中促进学生发掘内心思想、建立人生目标的重要课程,高职院校可通过不断开展思政教育,激发农村大学生努力学习专业知识、肩负家乡建设与社会建设使命,学成之后回报家乡、建设家乡。高职思政教师与教育工作者可定期组织农村大学生积极了解新时期国家对新农村建设提出的发展战略和目标,更多地接触国家出台的针对农村建设的各项政策措施,使其具备促进农村发展的坚定信念,深刻意识到自身作为国家栋梁之才应肩负起的历史责任和使命。在思政教育开展过程中,针对有意致力于乡村建设的广大青年学生,开展知行合一的乡村振兴教育。不仅要注重乡村文化、国家政策等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也要更多地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例如,思政视域的乡村田野调研、下乡实践、乡村振兴相关课题研究等实践活动,给广大青年学生近距离接触农村、全面认识农村的实践机会,充实学生适应农村以及扎根农村的经历,为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的建设发展做出贡献。

3.2 以德育教育促乡村劳动者德技并修

3.2.1 加大新型职业农民思政教育力度

高职思政教育不能流于形式,要切实承担起对农民群体的德育培训工作。新型职业农民是指现代农业从业者。高职教育通过大力开展德育培训,提升农村新型职业农民的道德思想,使其德技并修。在新型职业农民的带头作用下,为高职院校对农村地区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便利。在实际的培训过程中,尤其对于思想落后、地区偏远的地区,要加大思政教育力度,从多方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高职院校可以组织思政教育工作者进行公益教育,深入分析当地的具体情况,开展针对性的德育宣讲活动,以产业兴旺为宣讲方向,激发新型职业农民群体创新创业意识;以乡风文明、生态宜居为基础,增强农民的农业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意识;以乡村振兴为根本,提升农民群体的文化自觉性。高职院校通过加大德育培训力度,抓好新型职业农民的德育工作,提升农民在乡村振兴发展中的思想觉悟。

3.2.2 创新新型职业农民思政教育方式

新型职业农民之“新”,与传统农民相比,不仅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业从业者,更是具备新观念、新思想与新职业素养的农业人才。因此,应用创新教育方式对新型职业农民开展德育工作。一方面,可以组织他们观看文艺会演、参与政策宣讲、参与座谈会等,进行灵活多样的思政教育活动。通过开设集思政理念、娱乐、科技文化等为一体的讲堂活动,深入交流身边人与身边事和示范农业生产能手等,推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的思政教育与文化惠民工程的密切融合;另一方面,依托互联网技术,积极构建基于乡村振兴的思政教育网络平台。积极引用“学习强国”等教育平台,结合广大新型职业农民的学习需求,合理设计与推送思政教育内容,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构建一个和谐的农村发展环境[5]。

3.3 以多元主体互动模式促乡村文化良性发展

3.3.1 加强与乡政府、村委会的联动

地方政府与村委会是乡村文化建设的权威主体,也是引领乡村治理与发展的核心力量。近年来,国家对现代化农村建设发展扶植力度不断加强,很多乡村在乡政府和村委会的带领下,完善了乡村文化场所的建设,例如文娱活动中心、图书馆、乡村文化馆等,这对于提升农民文化生活水平、促进农村新公共文化建设非常重要。但由于基层政府组织的教育功能不够完善,专业人才缺乏,对乡村文化建设的引导作用有待加强。因此,高职院校中有意参与乡村建设的思政教师或思政教育工作者,可加强与当地乡政府、村委会的联动,借助自身丰富的专业思政教育经验为乡村公共文化的建设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设方案[6]。

3.3.2 加强与农村文化产品的创造者与传播者的互动

优秀乡村传统文化产品在社会中发挥作用,需要创造者与传播者的共同作用。民间技艺传承者、民间艺人以及广大民间集体文化活动参与者等都是乡村文化的有力建设者,正是他们的存在,才使得乡村文化更加丰富多彩。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需要恰当的途径和契机以更好地切入乡村振兴建设,思政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需要与这些乡村文化建设者加强互动和联系,走进他们的日常乡村生活,理解他们的思维与观念,促进高职思政教育快速深入群众,与他们一起,共同促进新时代乡村文化产品的创造与传播。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新时代乡村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呈现出新特点。高职院校应发挥社会服务功能,以思政教育为抓手,对接乡村振兴战略。思政教育工作者要科学开展思政教育宣传和培训工作,培养新型乡村振兴建设者;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思政教育力度,促乡村劳动者德技并修;加强与基层政治组织和农村文化产品创造传承者互动,切实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猜你喜欢

思政农民院校
耕牛和农民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