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
2021-11-30杨燕
杨燕
(安徽省宿松县水利局 ,安徽 安庆 246501)
目前县级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主要是按照有关行政法规和年度经济社会发展总目标来进行采购、分配和使用,但由于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体量庞大、资产种类繁杂等特点容易导致在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出现问题,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损害社会公众的共同利益。为此本文对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试图提出改进措施。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目标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行政事业单位拥有或控制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并由该行政事业单位使用或提供给社会公众支配使用,在会计上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类型资源的总称。目前各级党政机关、文教、卫生、交通、住建、水利、科技等部门拥有的资产占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总量的绝大多数。这些行政事业性资产是保障行政事业机关正常运转、履行其行政管理职能以及为社会公众提供高效优质公共服务的物质基础。按照资金来源国有资产主要分为财政资金购置的资产、政府无偿调入的资产、单位法定收入购置的资产以及外界捐赠形成的资产等四种。
国有资产管理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代表国家对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行使所有权、使用权和处置权的管理活动,其目标是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并达到科学配置,高效使用、合规处置、监督有效的管理目标。
二、目前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产管理体系不健全,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待提高
一是县级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是县财政局下设的一个二级机构。由于事多人少,从而导致国有资产管理职责不清,分类不准、管理有所缺失。二是各行政事业单位没有专职的国有资产管理岗位,基本上由办公室或财会人员兼任,负责资产的登记、保管、核算、盘点等工作,导致资产的管理流于形式,管理人员变动频繁,业务能力不足,管理效率不高。
(二)资产核算机制不健全,账实不相符
尽管各级政府出台了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相关制度,但没有完全将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纳入全口径、全过程部门预算管理范畴,没有形成与精细化资产管理相配套的核算机制。如2019年某县住房建设管理局管理的910套保障性住房、供水输配设施531.14公里、城市排水和污水处理收集设施220.8公里,县交通局管理的137.84 公里省道、县道,县水利局管理的水库、水闸、泵站、渠道,县土地收储中心入库储备土地等公共基础设施基本上均未纳入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大量国有资产游离于政府统计报表以外,从而导致统计数据失真,不能给领导决策提供真实有效的依据。此外,按照财政部要求,各级政府会计主体应当于2019年1月1日实施《政府会计制度》,对各项资产均需计提折旧。但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因没有成本管理意识和成本核算理念,未按相关规定计提,导致公共基础设施重复建设、保障性住房成本居高不下、政府储备物资轮换不及时等问题依然存在。
(三)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相关环节管理不到位
因行政事业单位特性,部分县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没有及时出台相配套的资产管理制度,导致部分县级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年度政府采购计划,配置随意性强,利用率不高;资产购入后,管理人员没有对购入资产对照合同进行严格入库验收,没有对相应资产进行卡片式管理;在资产发放领用阶段没有和使用人员签订保管使用责任书,使得保管使用人员在使用资产过程中存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个别单位在资产处置过程中,既不履行审批手续,也不对处置资产进行评估,就低价转让给关系人,致使国有资产流失;缺乏正规的资产调拨、处置程序且资产盘存制度流于形式;闲置资产未得到有效利用,资产共享机制未建立。
(四)单位主体责任意识不强,资产浪费严重
目前县级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绝大部分来源于财政资金购买,其无偿使用、不用计提折旧等特点导致单位领导及管理者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意识淡薄,主体职责落实不够,“重资金、轻资产”“重硬件、轻软件”“重购置、轻管理”“重建设、轻维护”等思想时有存在。单位负责人对资产管理知识缺乏系统的学习,对购入资产后的后续管理缺乏了解,这就造成了许多资产在购置后缺乏正常的保养和维护,资产的使用效率大打折扣,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浪费。在实际工作中,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层缺乏资产所有者的意识,管理制度不健全,积极主动开展资产管理的意识不够强。
(五)激励机制缺失,监管不到位
从单位内部来说,由于内控机制的缺乏,激励机制的缺失,导致资产管好管坏一个样,因此账实不符、账卡不符、账账不符的问题普遍存在;从外部监管来说,国资办、审计等部门人少事多的矛盾比较突出,监管普遍流于形式。
三、加强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五点建议
(一)健全机构岗位设置,强化管理人员素质
一是抽调具有良好职业操守和专业胜任能力的人员,组建一支对国有资产实施日常管理的县级国有资产管理队伍,对全县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进行清查,编制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报表,对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进行动态化、常态化管理;二是按照实物与账务不相容原则在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成立资产管理股室或设立专职资产管理员岗位,专司实物管理职能;三是加强专业技能培训,提升资产管理人员业务能力和专业素质,首先,要把思想品德高、专业技能强的人员充实到会计等关键岗位上并对关键岗位实行轮换;其次要针对性地对相关管理人员进行不同层次、不同维度的培训,尤其是资产购置、日常使用、调拨、对外出租等专业方面的业务培训,确保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到位;最后要确保资产管理人员的相对稳定。
(二)增强财务人员业务水平,改进资产核算机制
一是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要严格执行《政府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按照要求计提折旧,彻底改变国有资产账实不相符的现状;二是通过开展资产清查、专项检查等活动深入推进县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清查盘点、登记统计、核算入账、权属管理等基础工作,妥善解决资产权属不清等历史遗留问题,做到实物清楚,数据准确,账实相符。对尚未纳入会计报表核算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政府可以安排相关职能部门按财政部、省财政厅有关工作要求,将符合国有资产定义和确认条件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逐级逐步纳入国有资产会计报表。
(三)完善管理制度,强化资产流程管理
一是建立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促进资源配置合理化,强化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资源管理,发挥国有资产效益。分类编制教育、医疗、交通、文化、体育等公共领域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表,推进报告报表管理专业化体系化,堵塞国有资产配置上的漏洞;二是对购入资产对照合同进行严格验收,对资产进行卡片式管理,和资产使用人员签订保管使用责任书,定期对资产进行实地盘点;三是建立资产清查制度,开发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着力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规范化,切实做到资产管理业务与单位财务核算业务的紧密衔接,确保二者时间、数据的统一,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运用及数据更新维护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四是加强闲置报废资产的处置审批管理,确保闲置报废资产处置过程全程透明化,力争对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做到保值增值,严防资产风险,防止资产流失。另外,县级政府应着手对现有资产管理规章制度进行梳理,根据财政部新出台的有关政策规定,结合当地实际,尽快制定并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入、处置管理暂行办法》《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实施细则》《县本级行政事业单位通用办公设备家具配置标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管理实施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
(四)强化主体责任,增强资产管理意识
提升各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层及资产管理使用人员的责任意识,严格落实各级各层次的管理责任。要加强培训,定期有针对性地对各层级人员进行国有资产管理法律法规及单位规章制度的学习,提升资产管理意识,增强相关人员理论基础和业务操作水平;各部门要本着为民管财、为民守财的思想,认真查找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明确主体责任,层层抓落实,形成各司其职、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创新开展资产管理各项工作。
(五)强监管,堵漏洞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全体人民的共同资产,要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避免国有资产浪费或者流失,就必须大力发挥人大、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有关部门的监督机制。要加强国有资产的日常监管,审计部门要推进国有资产审计全覆盖;各级财政部门和派驻的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对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人员的日常监管,防微杜渐;各监督部门要加快形成齐抓共管的大监管格局,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把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监管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对发现的违法违纪事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养奸。
四、结语
总之,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是各级政府进行社会建设和为社会公众服务的经济支柱,要想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就要强化主体的责任意识,理顺、完善资产管理体制和体系,优化资产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制定并实施国有资产监督制度和绩效评价机制,积极探索创新管理体制机制,这样才能达到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