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对会计的革新研究
2021-11-30孟兆芬山东财经大学燕山学院
孟兆芬(山东财经大学燕山学院)
会计由简单的会计电算化发展到后来的财务共享中心、云会计等模式,都离不开技术的推动。而区块链技术作为近几年的热门,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会计的进一步变革。区块链作为新的底层技术架构,必然会影响会计核算的每个步骤,甚至会革新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
■ 区块链技术的特征
“区块链”一词最早出现在中本聪发表的《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一文中。文中指出,区块链是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区块链可以被视为一种分布式的账本技术。通俗一点讲,区块链是加密的数据库链条,即在多个时间戳交易数据加密后关联在一起,多个事件、时间戳内发生的数据相关联就是区块链。区块链的技术要求以及内在运行逻辑决定了区块链有不可篡改、开放性、智能合约以及去中心化四大特征。
(一)不可篡改
不可篡改是基于“区块+链”(block+chain)的独特账本而形成的:存有交易的区块按照时间顺序持续加到链的尾部。要修改一个区块中的数据,就需要重新生成它之后的所有区块,修正过程会留下痕迹,这也是为什么说区块链是不可篡改的,它只能通过被认可的新交易来“修正”。
(二)开放性
区块链技术基础是开源的,除了交易各方的私有信息被加密外,区块链的数据对所有人开放。更为重要的是,系统的运作规则和其中的数据是公开透明的,节点与节点间不需要相互信任,也无法欺骗。同时,区块链采用了加密算法,对其中的账户信息进行加密保护,在未获得授权的情况下,无法访问账户中的数据信息,从而保证了账户的隐私和安全。
(三)智能合约
区块链,是基于分布式账本技术的自治执行机制,即把区块链等同于智能合约。智能合约会在指定时间指定事件发生时或者指定时间没有发生指定事件时来执行操作。通过分权式机制,智能合约将证据部署到区块链网络上的所有节点,从而有效防止当事人未授权或未同意的修改。智能合约的出现使得基于区块链的企业不仅仅是可以进行简单的价值转移,而且可以设定复杂的交易规则,由智能合约自动、自制地执行。
(四)去中心化
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是指区块链的运行维护不需要任何中心机构参与。区块链中的记账是非中心化的,一页账本就是一个区块,记账由多个节点共同完成,而非某个节点单独记账,并且每个节点都有完整的账目,任一节点被损坏或遭受攻击都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运作,所以大大降低了信息丢失的风险。
■ 区块链对会计行业的革新
会计的核算步骤是确认、计量、记录以及报告。传统的会计核算会因为某些客观因素以及人为判断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导致信息不够准确。而区块链技术通过点对网式的信息传导,利用分布式节点共同对数据进行维护、更新和检查,打破了传统的会计信息传导模式,革新了会计核算的各个步骤,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准确与完整。
(一)对会计确认的革新
会计确认工作是会计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对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要求很高。通常情况下由于信息不对称,并且存在人为判断等主观因素的影响,会导致会计的确认不够准确。而区块链技术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保障了会计确认的准确性。首先,在进行会计确认时,只有全部节点都得到确认后,系统才会生成最终的交易数据信息。这样,分节点互相确认的工作原理保障了会计数据的一致性、准确性;其次,当有新的交易数据生成时,区块链技术会对其加盖时间戳,并按时间顺序在区块链内进行排列。这样,保障了会计数据确认的及时性。最后,每个节点的数据都有备份,而且节点间不会互相影响,任一节点的数据缺失,都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运作。
(二)对会计计量的革新
区块链的开放性特征,使得影响会计计量属性的每一个因素在区块链上都变得公开透明。此外,区块链的技术原理决定所有会计信息的计量经过全节点审核认可,保证财务信息准确完整,消除信息不对称和人为操作的主观失误,实现财务信息标准化计量和客观反映,为会计价值计量的公允、合理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三)对会计记录的革新
目前的会计记录是由会计人员利用电算化将财务数据录入系统,这期间可能会存在录入错误等问题。而区块链作为一种智能合约,利用密码学知识,用时间和签名对交易的信息进行标记,并进行排序和记录,把这些区块合在一起,就形成了记录的合集,环环相扣,连接起来形成链条。通过逐渐累积,就形成了一个包含所有历史交易信息的超级账本,实现了每一笔记录的自我管理和保护。而且通过设置交易规则,区块链可以自动自制地对交易进行记录。
(四)对会计报告的革新
传统会计财务报告模式下,可能会存在财务造假等问题,而在区块链技术运用下,其不可篡改的特征则有效避免了企业对会计数据进行篡改等财务造假问题。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保证了财务报告的真实性。此外,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开放性特征,使得各类会计信息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权限查看所需信息。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使得会计报告模式由被动变为主动。
■ 区块链在会计行业应用面临的挑战
区块链技术对会计行业的积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目前区块链技术对会计行业的推动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实际应用起来还面临诸多挑战。目前区块链法律法规和监管方面也不完善和成熟,在实际产业落地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技术层面的挑战,同时大众对区块链的认知还有局限性。
(一)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有待完善
根据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的调查报告显示,企业采用区块链的最主要障碍是监管的不确定性。基于区块链智能合约本身的技术特征,如何对智能合约进行规制,以使其在发挥提升交易效率的同时,发挥法律维护交易公平公正的作用,对现有的法律系统和监管提出了挑战。面对当前日益复杂的区块链技术服务和应用,目前出台的部分法律法规和规定远远不够。此外在区块链发展过程中,有关技术标准、安全性等热点问题,我国目前还没有通用的评价标准和体系。这些问题都是区块链在会计行业落地实施前面临的挑战。
(二)行业高端专业人才相对稀缺
虽然近几年区块链很火,但技术人才很稀缺。从技术角度看,区块链融合了密码学、计算机编程、数据通信等知识,这就要求从业人员有复合型的交叉学科知识储备。从应用角度来看,只懂区块链技术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从业人员具备行业经验,熟悉财经法规,具有会计做账的实战经验。目前来看,这种既掌握区块链技术又懂会计的复合型人才更为稀缺,可谓“一将难求”。
(三)应用还不成熟
区块链虽然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但是对于其应用大多还是处于纸上谈兵的阶段。首先,在应用习惯上,区块链技术的核心就是加密算法,而其衍生出来的数字货币钱包对大部分人而言还是新鲜事物,再加之与法定货币的对立,要使其成为一种使用习惯非常困难。其次,交易中频繁出现的安全问题令人缺乏安全感。再次,软件还不够成熟,速度和效率还比较低,难以开展大规模的交易和场景应用,同时也缺乏便利的工具来降低使用门槛。最后,会计人员对区块链的认知还不完全,接纳能力不足。
■ 总结
区块链是一项革命性的技术。区块链技术与会计的结合是不可避免的。区块链技术自带的不可篡改、开放性、智能合约以及去中心化等特征,都为会计变革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是由于区块链技术不成熟,使其应用比较困难。复合型会计人才的稀缺,使会计人员无法快速接纳并融入区块链环境。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行业标准的缺失,也使少数应用区块链技术的企业面临监管缺失等困境。因此,要使区块链技术在会计上真正落地实施,必须要健全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相关行业标准,为其应用发展指引方向、保驾护航。此外,要引导鼓励高校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高端复合型“区块链+会计人才”,从根本上解决人才稀少的问题,为会计应用区块链技术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要继续开发区块链技术,使其足够安全、便捷,更多地应用于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