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深入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2021-11-30武昌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汉口银行
刘 力 黄 晶(.武昌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汉口银行)
共享单车行业自2016年火爆中国后,经历了社会热议、大量资本投入、撤资、破产倒闭等过程,早期行业巨头退市,投资人遭受重大损失。然而共享单车确实又能满足社会的通行需求,便利人民生活,为此需要深入剖析共享单车行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该行业改善经营管理的对策,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 共享单车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盈利模式单一
2015年,共享单车刚刚进入中国市场,迎来了数百亿元的投资,五彩斑斓的单车遍布城市。在炫彩的颜色背后,接近相同的运营模式、盈利模式造成诸多共享单车企业的困境,单凭押金和租金维持收支平衡远远不够。为争抢一二线城市市场份额,几家大公司展开了激烈的烧钱大战,似乎投放更多的单车意味着拥有更多的用户,而消费者在琳琅满目的单车品牌面前,拥有强大的话语权,品牌转换成本基本为零,秒退押金到后来的无须押金即可骑车,租金也是即时支付,用户穿梭在各个共享单车品牌之间。由于共享单车整体行业运营模式的单一化,易被复制,门槛低,从而竞争压力大,直接激发各企业之间盲目扩张,间接导致后期的车辆运营管理费用入不敷出,加上用户的流动性大,对共享单车企业运营管理无疑是雪上加霜。
(二)共享单车损坏率高
市场的共享单车品牌众多,而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刹车、车座、轮胎、脚踏板等共享单车的零部件容易被素质低下的市民破坏,同时共享单车的总公里骑行数、使用次数、使用时长、骑行路面状况等因素也影响其寿命,损坏率较高,属于易耗品。与此同时,共享单车若出现损坏却无人上报的情况下,共享单车后台系统将不会察觉,不影响用户再次使用,那么下一位骑行者的安全问题存在重大隐患。故障车、损坏车没有固定标识,用户无法识别,仅能凭借骑行前自行排查肉眼可见部分的故障,无法对其关键零件做出决定性判断。更有极少数不良市民非法侵占共享单车,通过拆解改造共享单车、破坏密码锁等方式上私锁将其占为己有,放置在小区内或者是家中,无法供其他用户正常使用。共享单车出现人为破坏和非法侵占的概率极高,尽管企业通过多种方法试图加以控制,但结局不尽如人意,往往是治标不治本,恶性循环,严重影响了共享单车的生态链。
(三)维护保养不及时存在安全隐患
由于共享单车前期爆炸式地涌入市场,未对投放区域进行合理划分,导致后期车辆维修成一大难题,共享单车企业主要依靠用户提交损坏信息和安排固定维修人员这两大途径解决此类问题。其一,用户报修能力不一,无法专业地指出详细问题,可能仅针对1—3点粗略上报,有时甚至会出现虚假信息、错误信息,增加共享单车的维修工作量,提高维修成本;其二,在对应城市聘请一定数量的共享单车维修员,大大提高了企业的运营管理费用,且共享单车分布的城市广,数量大,定期排查、检查车辆成为“天方夜谭”,无法对基层工作人员进行有效而专业的培训,维修人员工作的完成情况也无法定时定点追踪。以上两种途径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车辆维修延时,用户在骑行时存在隐性安全风险,诸多售后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骑行用户体验感差,导致企业信誉度下降。共享单车受众广泛,骑行用户监督困难。自共享单车进入市场以来,新闻曾多次报道违规使用共享单车造成的安全事故事件。在没有监护人的情况下,12岁以下儿童自行解锁骑车,目前城市路况复杂多变,存在重大安全风险;成年人骑车违规带人,市面上投放的共享单车仅供一个人使用,未设置后座,而有些用户为了“简便”,将孩子放在车篓中或出现双人骑车等不正确的行为;某些用户利用共享单车的便捷性,放置超长超重物品,给单车“增负”,加速单车的损坏程度。上述三种典型的共享单车违规使用,给企业运营管理增设不同程度障碍,用户使用场景的多变性、使用时间的不确定性导致无法随时随地监管和控制共享单车的违规使用,出现安全事故时,企业往往成为被告,承担相关损失。
(四)骑行用户对共享单车品牌忠诚度低
共享单车的用户准入门槛相对较低,缴纳对应的押金和租金即可使用。在2017年后许多共享单车公司实行免押金,再次降低共享单车使用门槛,如哈罗单车联合支付宝芝麻信用分免押、摩拜城市试点免押、ofo针对大学生群体免押等。尽管试行免押金政策,诸多用户对于骑行半小时需缴费0.5—2元不等表示难以接受。目前市场上的共享单车企业商业运营模式大致相同,不具备特质性,因此用户对于价格的敏感度较高,极容易因价格因素转向其他共享单车品牌。与此同时,用户转换成本低,忠诚度不高,共享单车主要解决最后“三公里”的问题,导致用户黏性不足,加上品牌之间的切换无缝对接,各品牌之间的用户流动性大。共享单车企业研发的app和小程序在用车高峰期会出现卡顿、闪退的情况,GPS定位误差较大也是诸多用户反馈的不足,售后服务压力大。
■ 共享单车的可持续性发展对策
(一)运营精细化
挖掘新用户往往比留住老用户需要耗费的成本更高,根据帕累托法则,企业百分之八十的利润来源于百分之二十的忠实顾客,虽然用户市场体量大,但是每天需要使用共享单车的人群是固定的,因此共享单车企业采用更为细致的精细化运营可增强用户的黏性。借助情感营销的模式,不定期呼唤用户骑车运动,赠送对应的优惠券。利用大数据对每位用户生成画像,以周小结、月记录、年度报告的形式呈现给用户。推出积分机制和健康体系,记录用户的累计骑行公里数、使用时间、停车地点,让每一次出行都被记录在app里,根据用户进入app和小程序时所填写的基本资料,可精准定位到用户需求,根据需减肥健身的用户推算出消耗卡路里,引导用户朝健康的生活迈进。让共享单车不仅做出行的小帮手,更是成为健康绿色生活的引领者。向市场投放共享单车之前,企业应进行合理的市场调查,了解目前市场的需求量,合理规划后再进行投放。一是控制单车数量,二是针对性经营,三是节约管理成本。聘请第三方公司或者是组建专业团队,以数字和事实支撑投放量,摸清市场饱和率。
(二)加强维护保养
共享单车企业在生产单车时,除标识车型代码外,还应加强定位装置,启用双GPS的程序让定位更加准确,方便骑行用户找车、用车。同时,对于易损坏部位进行加固,如坐垫、脚踏板、车篓、刹车等部分融入黑科技,增强单车的使用寿命。派专人在固定区域定期检查、维护车辆,主动回收已经报废的车辆,不占用城市道路资源,提升公司形象,从产品源头留住用户。
(三)强化道德宣传,加强管理
除广告推广外,不定期地策划多场道德宣传活动,让用户在活动和骑行中感受规范的力量,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也降低了维护成本。由于历史的遗留问题,中国目前仍旧有部分用户自身素质不高,很可能因为蝇头小利做出危害企业发展的事情,而引导用户养成好习惯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环。
(四)整合资源,细分市场,区别定价
在互联网时代,共享单车网络营销必不可少。无论是自有的app社区讨论,还是微博、微信等主流频道,对于产品的口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线下单车的骑行体验上传至线上社交平台,以话题的形式引发共鸣,爆发式“吐槽”或“赞扬”成为共享单车行业的机遇,抓住风口进行有效而正确的公关,化险为夷甚至可再一次引发爆点,增加曝光度。搭建app和单车产品双管齐下,可与广告商进行合作,推出营销活动,增加盈收,形成良性生态圈,带动自身产品的口碑和其他周边产品的效益。在初始阶段,广告引入过多易影响公司形象,小品牌捆绑大品牌,缺乏记忆点,因此共享单车企业可采取详细划分用户,对于高峰期、一线城市等关键词锁定用户,不同程度上实行小幅度涨价,经常骑行的稳定客户推出优惠,维持流量,增强每日活跃度,推出每日、每周、每月活动,通过与不同用户之间密切互动,增强黏性,拓展后期公司盈收。
(五)加强科技创新,促进技术升级
创新力度决定企业未来走向,而技术含量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共享单车在未来几年内应加大技术投入,增强单车核心竞争力。目前,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现象普遍,企业应主动担起责任。通过科技升级强制用户规范停车,电子感应、电子围栏、远程监控等技术运用,切实解决用户不良行为所带来的单车“脏乱差”问题,把钱花在刀刃上,减少人力成本费用,控制运营成本。与此同时,个性化需求成为消费主旋律。产品研发更新换代离不开大量技术投入,以更舒适更便捷的形式呈现给用户,带来极佳的用户体验,以此增强用户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