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秦都区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查

2021-11-30孔惠峰徐会善

河北农机 2021年7期
关键词:晚熟果业果品

孔惠峰 徐会善

1、咸阳市渭河生态管理局2、咸阳市秦都区土肥站

1 调查目的

自从2015年苹果滞销,陕西省各界都在讨论陕西苹果滞销的原因,最后的结论是苹果销售依然风光的是陕北和渭北黄土高原北部。这里是世界上最大连片种植苹果区域和联合国机构认定的世界苹果最佳优生区。而苹果滞销的地方一般不属于苹果最佳优生区。在苹果产业顺风顺水、苹果价格高位运行时,问题不凸显。而当市场风云变幻时,则立即会大浪淘沙,出现销售困难。比如秦都区双照镇、马庄镇及周边的礼泉南部、兴平北部塬上等渭北旱腰带以南地区,海拔都在800米以下(我区塬上海拔500米左右),并非苹果优生区而是猕猴桃优生区,也是中国中晚熟桃的两个优生区(南疆、渭北)之一。但是这些地方依然分布着为数不少的苹果园。这场调查中双照街道办事处的南寺照村的果农成了苹果滞销的典型代表[1],优生区与非优生区苹果的两极分化,大量的苹果在年后无果商收购,更是为秦都苹果转型升级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遇期。2019、2020年年我区苹果销售价格低平均1.2元 /kg,大部分苹果都进入了果汁厂,而且销售困难,这表明我区果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2 秦都区目前果业种植现状

秦都区果业种植和先进果业种植大县比较我区果业种植水平可总结为“小、散、乱、差、放”,“小”就是单家独户经营,果园面积小,密度大果园密闭 ,宁肯打工 ,很少管理果园 ,机械化程度低,矮化栽植树形1个劳力平均可管理5亩苹果园,而国外果树生产先进国家1个劳力可管理50亩苹果园,效率相差10倍。究其主要原因就是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的差异。“散”就是果树种植统一标准生产的果实品质差异很大,很难生产出大批量优质均一、符合市场要求的果品 ,必须将他们组织起来,转变成为家庭大户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社经营、企业经营的新型经营主体,按照统一标准生产出优质的果品。如我区桃树品种繁多,生产采摘没有统一标准,品质千差万别导致市场反应不一难以形成品牌效应。“乱”就是我区果树种植品种繁杂、苹果、梨、桃、樱桃、冬枣、葡萄、猕猴桃等几乎是应有尽有,没有根据地域特色选择适合我区种植的果树品种,没有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形成规模的优质果品,尤其我区苹果已是劣质产品的代表,应大力调整。“差”就是生产的果品尤其是苹果位于次优生区,效益差,群众投入积极性差,管理差、施肥差 、投入少,恶性循环导致苹果产量低,品质差,效益低,许多果树已经撂荒无人管理。“放”就是由于粮食、果树等作物种植效益差,极大挫伤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群众放任农业,撂荒了良田果树,宁可打工也不愿种地,对农民来讲农业成了鸡肋,只好任不管。国家为保障粮食安全开展撂荒地调查,国家对撂荒地十分重视,因地制宜做好产业规划,提升种地效益,对于提高农民以及各方社会力量投资农业、保障粮食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 秦都区果业的出路

在“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活动中,秦都区果业结构调整要围绕习主席所说的“ 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端供给”,提升农产品的质量水平 。也就是淘汰我区大面积的苹果,现在人们不再是单纯的追求“吃得饱”,还要“吃得好”。 比如说 ,当前果品消费 ,人们很突出的诉求就是绿色 、优质 、健康 ,因此农业生产就要适应城乡居民食品结构升级的需要, 大力推进标准化果品生产,品牌化营销。

笔者多年为果园搞农化服务, 群众咨询最多的便是种什么品种果树好,种什么好呢?再好的品种没有地域特色、适应性广,很快大面积生产上市 ,价格自然下降 ,也就是说要种植有地域特色的优质品种果树,同时该品种种植技术要求高。在这里推荐中晚熟桃 , 油桃 、 蟠桃等 , 这也符合陕西省现代果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秦都区以及周边礼泉、兴平的群众的实践证明渭北桃在全国市场很有竞争力。

3.1 秦都区是中晚熟桃的优生区

桃的主要产区分布在生长季节光照充足、少雨、休眠期温度适中的温冬区[2]。以气候划分,咸阳北塬年平均气温13.1℃,降水量549.5mm,无霜期218天,日照时数2175小时,海拔500米左右,春季气候多变,有晚霜冻,降水较少,干旱较重,陕西省的渭北,新疆的南疆等地是绝好的桃、油桃生产基地,要进行规模化发展[3]。渭北桃树栽培历史悠久,资源极为丰富,渭北土层深厚,土壤疏松,土壤含钾量十分丰富,平均海拔500-800m,年平均气温12-14℃,海拔高、气候干燥,基本没有涝灾,这些气候条件对桃树生长极为有利,特别种植晚熟桃果商品性极佳,深受各地果商和市场的欢迎 ,桃树种植前景十分广阔 ,可以以中、晚熟品种油桃、鲜食桃为主。

3.2 土壤疏松根深叶茂病虫少

咸阳塬上土壤属于塿土土属、红油土土种,该土壤疏松多孔,耕性良好,钾含量丰富,透水性较好,剖面中部粘化层质地粘重,对水分有较强的保蓄作用,无论大水漫灌、还是多雨天气,排水都很顺畅,而在渭北塬区的塿土,是在褐土的基础上长期耕种熟化,形成较厚的熟化层,是一种蓄水保肥和供水供肥性能很好的农业土壤[4],桃树根系可超过1m,桃树的抗逆性得到极大提高,塿土钾含量十分丰富,生产的桃子色泽艳、品质高。渭河两岸桃树成花早,易结果,但土壤粘重 ,桃树根系浅 、抗逆性差,果实品质差,产量低,竞争力低 ,桃大量滞销 ,而秦都区塬上的马庄、双照两镇包括临近的礼泉群众种植的桃品质优,价格高,亩效益达到万元以上,甚至亩可达2万元。

3.3 品质优良效益高

秦都区桃种植示范证明果品质量过硬,效益高,猕猴桃在秦都区南寨村多年种植表明果品品质优良,效益显著。中晚熟桃在我区马庄办南吴村效果明显。深厚疏松的土壤,充足的阳光和比较干燥的气候对桃树生长极为有利,特别种植晚熟桃果个大、色彩艳、红度高 、裂果轻 、味甜浓、肉质硬 、耐贮运等特点 ,品质极佳,修剪简单,省工省事,而且光照好、色彩艳、产量好,效益高,深受各地果商和市场的欢迎。桃树种植前景十分广阔,可以以中、晚熟品种油桃、鲜食桃为主导。秦都区桃树种植逐步向集约化迈进,向高密栽培模式转变 ,品种向多样化发展 ,特别是从川中岛芽变选育的大和桃硬脆味甜,耐运货架期长。制定秦都区无公害桃生产技术规程,施用绿色农药、增施有机肥,少施化肥,产出无公害的绿色食品,发展旅游观光,占领国内外中高端市场。秦都区种植面积已有近万亩,群众种植热情高涨,涌现出李根平、侯巽、李登文等种植大户和能手,秦都区农广校因势利导,以发展秦都区桃产业作为抓手,已举办职业农民桃树班培育4期,7个桃树班,共有350人,全区群众桃树种植土肥水管理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商品桃果品品质优、产量高,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为秦都区以苹果为主的果业转型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和探索。

4 调结构、调产业、改观念、促升级

秦都区的果业生产还停留在小农生产阶段,种植面积小、树形落后、果品品质难以控制 ,难以适应现在果业发展 ,如分散小户经营与大市场不相适应、劳力难求、工资提高、老龄化加剧、区域化不够合理、品种结构急需调整、劳动效率低下 、机械化和自动化不高等,都值得重视和加速调整,具体方法为:

4.1 选择好发展方向

秦都区果业种植要尽快淘汰苹果、酥梨等没有竞争力的果树,发展中晚熟桃 、猕猴桃等具有地域性的优质果品,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优势的产品。

4.2 制定统一生产技术规程

种植户技术参差不齐,果品品质难以保证,甚至没有效益 ,统一的技术规程是农民增收的保证。

4.3 由分散果农向新型经营主体转变

单家独户经营的小面积果园 ,因经济实力 、劳力 、技术的限制,精品果是很难生产出来的 ,批量生产符合市场要求的精品果就更难。因为精品果需要良好的生态条件、先进的栽培技术和高额的投资 ,一般的果农做不到 ,只有果业合作社 、有头脑的新型职业果农才能实现。必须将他们组织起来,转变成为家庭大户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社经营、企业经营的新型经营主体。

4.4 树形、栽培技术由复杂费工向机械省工方向转变

近年来,由于我区城镇化速度加快,农村青壮年大多到城里打工,真正能在果园里干活的多是年龄在50~60岁,甚至70岁以上,文化、技术素质整体不高,体力不强,劳动效率较低,在此情况下,种植适合机械化操作的树形,大量采用机械除草、打药、修剪、采摘、水肥一体化等措施,由人力化向机械化、自动化方向转变。

总之随着我区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农产品消费需求正从“吃饱”向“吃好、吃得安全、吃得营养健康 ”快速转变,多元化、个性化需求显著增多。只有大力推进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种植结构改革,尽快提升果业产品的品质,才能更好地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下大力气降低人力成本,以机械化、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取代人力劳动。可有效提高单产,并带动果业的整体产业升级。转变果业生产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改善环境的同时实现绿色发展。

猜你喜欢

晚熟果业果品
专家传授“美颜术” 果品销售不再愁
晚熟
晚熟
晚熟
做强果品生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惟妙惟肖——中国古代器物之粉彩像生瓷果品盘
夏令果品入古诗
晚熟脐橙映峡江
辽宁果业技术装备融合发展研究
江西省寻乌县果业转型期融资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