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务共享模式下财务人员转型方向研究

2021-11-30娄会娟武昌工学院

营销界 2021年30期
关键词:服务中心财务人员会计核算

龚 瑾 刘 丹 娄会娟(武昌工学院)

■ 前言

随着经济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实力不断增强,纷纷踏上扩张发展的征程。与此同时,企业暴露了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不足,如财务机构设置重复,财务工作人员冗余,手工会计效率低,繁复的会计处理质量低等诸多问题,与成本效益原则相悖。针对上述问题,财务共享模式诞生。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在2011年7月26日下发的《关于加强中央企业财务信息化工作的通知》(国资发评价〔2011〕99号)中提出:“具备条件的企业应当在集团层面探索开展会计集中核算和共享会计服务。”财政部于2013年12月6日发布的《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财会〔2013〕20号)明确要求:“分公司、子公司数量多、分布广的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应当探索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会计工作的集中,逐步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紧接着财政部在2014年10月27日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4〕27号)中提出:“鼓励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充分利用专业化分工和信息技术优势,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加快会计智能从重核算到重管理决策的拓展。”在政府的大力号召及鼓励支持下,为顺应企业经济发展,我国一批管理领先的企业集团已经建立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并取得了积极的应用效果,如中兴通讯、海尔、美的、中国移动等。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将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实体的会计业务集中至同一个共享服务中心进行核算,既可保证财务会计报告的可靠性、核算标准的统一性,又无须在集团下属每个子公司设置会计机构及相关岗位,为企业节省了管理和人工成本。

■ 财务共享模式的优势

财务共享模式相较于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具有以下三点显著优势。

(一)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需要优化流程、筛选价值低且高度重复的工作环节、重塑企业组织结构、选择合适的建立地点、配备人员等一系列烦琐的过程,后续运行过程中还需要结合企业的业务特点及运行情况对财务共享模式进行修改和完善,整个建设过程需企业管理人员投入大量资金及精力,是一次重大的企业组织结构变革。有众多企业积极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主要原因是可以显著精简企业财务机构及财务人员,同时减少企业中间管理层级。如果选择在一个人力成本较低的城市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则可进一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二)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筛选企业财务工作中高重复性且劳动密集型的工作,比如集中资金结算、销售收款、费用支付、票据管理等业务,将其进行标准化,由财务人员配合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流水化作业,不仅提高了企业财务的工作效率,也提高了会计核算的准确率,保证了财务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更能满足大规模企业集团的大量财务业务处理的时效性需求。

(三)加强企业财务监督

财务会计报告是企业会计核算的最终成果,预期使用者众多,通过阅读经过独立第三方注册会计审计的财务报告从而做出投资、发放贷款、业务合作等决策。然而近年来,财务造假案频发,如康得新、欣泰电气、康美药业等企业均发生大规模造假,虽然事后证监会给予公司和相关责任人罚款等处理,但仍对中小投资者造成巨大的损失,由此企业也更加重视对于财务核算过程的监督。在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的财务处理权限由原本分散在各子公司层级转变成集中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由集团总部直接管理,各个子公司的财务资料均需接受审查和监督,企业控制链条的缩短直接增强了总部对各子公司的财务管控权,大大降低了企业财务舞弊造假的可能性。

■ 财务共享模式下财务人员面临的困境

财务共享模式为企业带来显著优势的同时,也使共享中心财务人员面临如下职业发展困境。

(一)员工地位较低

部分集团企业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定位成集团财务部的下属机构,共享中心财务人员脱离企业核心业务,极少与企业业务人员进行对接,面对的仅是一堆冰冷的数字,财务人员则成了流水线上完成低价值重复工作的“只负责拧螺丝的流水线工人”,工作热情大大降低,沦为弱势群体,导致其在企业地位较低,无形中增加了内部人员沟通的难度。

(二)员工发展受阻

在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前,大型企业的会计工作覆盖面较广,包括日常会计核算、财务分析与报告、投融资管理、税务筹划以及财务规划等,与各个业务部门有密切的接触和深入地沟通,企业往往会招聘本科生,甚至是研究生,才能满足会计工作的有效推进,然而实际工作基本为标准化、价值低、重复性的操作。共享中心财务人员面对的大多是各个子公司扫描上传的电子文件资料及财务数据,与其他部门的接触较少。日复一日地简单重复性劳动对于共享中心财务人员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导致财务人员易被替代,上升通道愈加狭窄。对于难以接受如此定位的财务人员会选择离职,而企业员工队伍的不稳定性必然阻碍企业的发展步伐。

■ 财务共享模式下财务人员的转型方向

(一)向技术型财务人员转型

随着科技进步,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及机器学习等先进技术已全面渗入企业工作和日常生活中。自动化会计处理流程将逐步替代从事简单重复工作的财务人员。新技术的兴起让一些工作消失的同时,也会带来更多的新工作。对于共享中心财务人员而言,从单一的财务会计核算人员转型为“大数据+财务”综合性技术型财务人员不失为一种不错的选择。技术型财务人员不仅能运用自动化流程满足传统的会计核算要求,从重复的核算任务中脱离出来,更能借助大数据工具开辟有关数据洞察和分析的新领域。

(二)向税务型财务人员转型

企业成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后,增加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税务机会成本,为共享中心财务人员带来了转型契机,财务人员可选择向“税务+财务”综合性人才转型,为企业集团及其下属的子公司进行有效的税务筹划,由下属子公司安排相应的员工进行对接执行。如此一来,集团总部不仅可以清楚掌握所有下属子公司的账务核算,加强企业的财务监督,更能清晰了解下属子公司的税务状况,更好地为集团节流。

(三)向决策型财务人员转型

传统的会计信息核算通常属事后核算,经济业务发生后对其进行核算计量,而市场经济瞬息万变,企业间竞争日趋激烈,会计的参谋职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共享中心会计人员掌握了集团及下属子公司的各种财务数据,可选择将其加工为有用的资料,供决策者参考。会计人员可通过分析企业历史经济业务数据来了解企业发展现状,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及时发现企业发展中的风险点,指导企业事先预警并提前规避。对于企业而言,会计人员参与企业的决策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需求,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掌握数据的会计人员都应有充分的发言权,这对于企业管理者做出决策将是有力的保障。同时共享中心财务人员可以运用大数据等现代技术工具进行数据挖掘及分析,形成多种有价值的可供决策的报告,为企业提供更高价值的服务。

■ 总结

企业集团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提高企业财务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同时,也给共享中心财务人员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改变的机遇。在财务共享模式下,基础的财务会计核算工作已基本标准化,财务人员面临着工作单一、标准重复且发展受阻的挑战,为摆脱困境,适应新时代企业发展的需求,财务人员必须转型升级。本文针对财务共享模式,并结合大数据时代背景,提出了三种转型升级方向,即大数据+财务、税务+财务、决策+财务,突破传统的财务思维局限,为共享中心财务人员寻求新的发展思路。希望这能够帮助财务人员打破传统观念束缚和技能枷锁,为提升自身社会适应性和成功转型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服务中心财务人员会计核算
队旗在党群服务中心飘扬
论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核算及税务处理
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的难点与重点
我国已建成4000多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
基于民营企业中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研究
守纪律讲规矩是财务人员立身守职之本
上海看见爱志愿者服务中心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若干问题探讨
外派财务人员绩效考核与绩效激励
“营改增”后运费的会计核算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