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下审计风险成因、困境与实现路径

2021-11-30魏友友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营销界 2021年30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管理者人才

魏友友(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互联网下的审计风险存在于相关工作的不同环节,是决定企业财务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研究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进一步规避、减少风险,从而提高审计工作成效,确保企业财务安全。为了迎合新形势下的经济转型,审计工作在明确各类风险成因的同时,要细致分析工作问题成因,不断探索新路径,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来扩大审计成效。

■ 互联网审计风险成因

(一)经营风险

企业经营发展受财务报表中不实事项的影响,管理者极易作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从而影响到企业未来阶段的经营,造成不必要的经营风险。部分企业的经营权与所有权相分离,受到股权融资、“支付革命”等影响,经营者与所有者的决策意见时常会出现分歧,不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也影响了相关审计工作的开展,导致审计报告信息的真实性有待商榷。在内部环境、经营战略、财务结构的影响下,部分经营者为了利益最大化,忽视重大信息错报、漏报、瞒报、迟报,导致经营风险进一步扩大。

(二)信息风险

信息是决定企业发展方向的主要因素,管理者通过获取一手信息,提出前瞻性的发展建议,从而在竞争激烈的行业中脱颖而出,获得更丰厚的经济利益。但在实际的审计工作中,时常会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企业方所拥有的信息无法满足实际的信息需求,导致发展优势弱于其他企业,从而影响了市场地位,带来了一定的信息风险。互联网时代下,获取信息的途径逐渐向多元化发展,部分企业未能重视互联网的应用,导致信息获取能力相对减弱,不利于持续经营。

(三)制度风险

审计制度是实际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严密、完善的制度体系可以约束相关从业人员,使之减少主观失误,以免造成更多的经济损失,保证企业的财务安全。而在实际的工作中,有些管理者过度看中绩效,而忽视了制度体系建设,导致在互联网新环境下的审计工作难以高效开展,多数从业人员遵循传统制度开展工作,虽然可以取得一定成果,但是不利于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企业审计工作制度中容易凸显越来越多的矛盾和漏洞,久而久之,会招致难以规避的制度风险。

(四)资源风险

由于企业的部分审计人员缺少财务工作经验,审计技能水平参差不齐,难以利用互联网来获取多种资源。因此,实际的工作缺少技术资源支持,容易引来不同程度的资源风险。众所周知,企业审计是对财务工作的审核、监督,对从业人员的要求较高,其不仅要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而且需要对资源获取渠道和互联网应用有较强的意识。但在实际的工作中,鲜有人会注重资源应用,多数从业者的互联网应用能力相对较弱,无法高效获取可利用资源,不利于规避资源风险。

■ 现阶段审计工作陷入的困境

(一)关键科技支持力度弱

步入新时代后,科技的迅速发展带动了经济进步,现阶段的审计工作涉及到诸多关键科技且与互联网息息相关。在实际的审计过程中应用关键科技,能够显著提高工作质量,大幅提升审核效率。而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管理者未能辩证看待互联网的应用,仍然倡导传统的审核、监督办法,导致实际的工作缺乏关键科技支持,不利于工作效率、质量的提升。

(二)数据流通共享不顺畅

企业部门之间的数据流通和共享有助于保障审计工作的实施,也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加强信息交流,从而为后续的经营

发展提供良好的信息基础。但在实际的数据上传、交流过程中,部分从业人员未能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来促进数据融合,仍然采用传统的书面采集数据方式,导致数据流通、共享不顺畅,后续工作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三)审计控制制度有缺陷

合理的制度是开展审计工作的先决条件,可以约束从业人员的主观行动,降低工作中的低级失误,从而扩大工作成果,保证企业的财务安全。而在相关制度设计的环节中,管理人员过度看中短期利益和工作绩效,未能重视制度缺陷排查,也忽视了制度的更新与完善,导致审计制度存在多种缺陷。

(四)核心人才流失较严重

人才是支撑审计部门运行的重要力量,而精通互联网技术的核心人才则是企业的中坚力量,可以帮助企业在新时期突破发展难关,从而提升核心竞争力,在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但部分管理者忽视了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建设,没有及时填补核心人才空缺,导致内部的工作氛围相对较差,核心人才流失严重,不利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

■ 基于互联网的审计实现路径

(一)落举措,提升技术层面支持

技术支持是指利用互联网优势优化审计职能,旨在充分利用核心科技转变传统的工作理念,合理规避经营风险。企业的管理者应当落实多项举措,树立优秀的技术支持理念,大力开发技术岗位,在审计部门融入大量的科技后勤人才,助力审计工作顺利开展,切实解决关键科技支持力度弱的问题。要积极引进先进的办公设备,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来提升技术支持力度,坚决落实好审计保障措施,坚持多措并举,提升技术层面支持,凭借良好的统筹意识,为审计工作注入“强心剂”,使之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来开展工作,准确发掘财务中的问题,出具客观、真实的报告,为管理者的重要决策提供合理建议和真实的数据参照,切实规避经营风险。

(二)强合作,实现多元数据融合

利用互联网构建数据共享平台,充分强化部门之间的合作、沟通,有助于实现多元化数据融合,使不同部门在交流中及时调整自身不足,以减少后续审计工作的烦琐程度。针对数据流通共享不顺畅的问题,企业的管理者可以组织专项数据小组,利用互联网建立数据共享平台,在平台内为不同部门的负责人建立相应权限账号,使之能够在权限之内自由上传、下载数据,从而加快企业内部的信息流动,实现多源数据融合交流。在日常审计工作中,根据数据小组的反馈来调整部门负责人的数据权限,切实规避信息风险,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合作交流,促进审计工作的平稳推进,提高财务信息、数据的真实性。

(三)优管理,推动审计制度创新

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是审计实效的保证,可以减少制度风

险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提高内部、外部审计工作实效。企业的管理者应该积极推动审计制度创新,有效解决审计控制制度有缺陷的问题,凭借完善、严密的制度体系约束相关人员的工作行为,不断提高其执行力和履职意识。围绕决策来设计和完善制度,将互联网审计技术的应用融入制度之中,加快构建全新的审计格局,着力增强相关部门的监督执行力,提高其审核职能意识,减少因主观失误而造成的消极影响。也要定期召开制度研究会议,总结阶段审计成果的同时,加快推动审计制度创新,以优化实际的管理工作,合理规避制度风险。

(四)引人才,壮大原有审计团队

核心人才可以助力部门整体实力提升,进一步提高企业内部审计效率,发挥互联网优势解决现阶段的各种棘手问题。面对核心人才流失问题,企业的管理者需要转变人才引进观念,大力开展干部储备和社会人才招聘工作,配合知名高校召开“双选会”,吸纳优秀的毕业生作为储备干部进行培养,以充实原有团队,填补企业互联网人才的空缺。也要积极通过社会招聘来网罗实战经验丰富的人才,主要吸纳参与过企业并购、重组、上市准备等重要项目的精英,以优质的发展前景和可观的收入留住人才,切实壮大部门人才队伍。定期举办部门技能大赛,按时召开专业学习会议,将技能大赛成绩和专业学习参会率作为薪资、职位调整的参考,激发从业人员的自我提升积极性,有效减少资源风险,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 总结

总而言之,互联网下的审计活动逐渐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所面对的经营、信息、制度、资源风险也将不复存在。为了走出当前审计工作陷入的困境,企业应当明确风险成因,解决关键科技支持力度弱、数据流通共享不顺畅、审计控制制度有缺陷、核心人才流失较严重等问题,采用落举措、强合作、优管理、引人才等有效策略,提升技术层面支持、实现多元数据融合、推动审计制度创新、壮大原有审计团队,不断探索基于互联网的审计实现路径,着力扩大审计成效。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管理者人才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人才云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