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文化自信推进新时代艺术与设计教育发展探讨
2021-11-30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
□明 月 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孕育出了灿烂而丰富的文化,而千年的文化积累正是我们精神的支柱,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根源。
当前,经济交流推进了地区之间的文化互动,西方文化对我国文化自信的构建造成巨大的干扰。在教育教学领域,艺术与设计的教育发展更多的还是借鉴、延续西方的思想体系,缺乏对我国民族文化的渗透与融入。对此,在新时代坚持文化自信的背景下,高等教育应以身作则,坚定中华文化立场,在艺术与设计人才培养中融入中华文化,创造彰显民族文化底蕴的艺术作品,进而推动我国艺术与设计教育的持续发展[1]。
一、坚定文化自信是新时代艺术与设计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
文化是国家与民族的精神支柱。艺术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文化中最鲜活、最生动的部分。绚烂的艺术让文化在历史的延续中散发出无尽的魅力。艺术教育工作是推进艺术传承,实现艺术创新的必要环节。在中华民族文化上千年的延续中,发展虽历经坎坷,但从未中断。在遥远的古代,庙堂的艺术家、民间的能工巧匠用智慧与情感书写了灿烂而光辉的古代艺术历史,如或恣意或工整的书法;讲求意境的水墨画与追求细节的工笔画;在水与火中锻造、淬炼的陶瓷器;一张纸、一把剪刀刻画的精湛而朴素的剪纸等。这些艺术类别不仅为我们留下了诸多珍贵的艺术作品,更凝结、延续了中华民族的艺术精神。在战火纷飞的近代,政府的衰弱与国家的没落,让文化、艺术也蒙上了一层阴影。有的人在西方文化、艺术的冲击下,全盘否定传统文化,投入西方文化以彰显优越性;但也有人依然坚持中国传统文化,并通过发动“美术革命”与“艺术救亡”探求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新路径。在新旧文化的交替与冲撞中,中华文化的精髓得以保留,并在近代革命与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延续。新时期,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中华文化的发展也开启了新的征程,而文化自信也随着中华民族的再一次崛起在中国人心中逐渐树立。
文化自信不是一句空话、一个口号,而是新时期中国人对艺术创造的不懈追求。文化自信要求我们在艺术教育中坚持言行合一,将文化的传承与艺术创作实践相结合,在文化多元、艺术泛滥的时代,为人们提供底蕴深厚、制作精良的艺术作品,并借由作品阐述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潜移默化地树立文化自信。我国传统文化强调“文以载道”,即文学艺术作品只是一种表象的存在,其存在的根本价值是传递文化中的“道”,也就是文化的思想精髓。基于此,在我国传统艺术设计中,形式与内涵的辩证关系是创作者思考和探究的重点。而在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中,我们应重新解读传统文化中的格调、品位与责任,并利用艺术设计的“形”承载中华文化的“道”。创新既是艺术创作的灵魂,也是文化自信的动力。在新时代的艺术设计中,越来越多的艺术设计者发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带着文化自信探究传统文化元素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方法。当然,这一过程并不是简单的复古与照搬,而是在新旧文化的碰撞中进行的创新与探索,是艺术设计者彰显文化自信的重要方式。
二、坚定文化自信是培养新时代艺术与设计人才的必然选择
教育是国家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而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我国教育发展提出的基本要求。通过系统的教育与指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渗透到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是培养有文化、有责任、有担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必然选择。艺术教育与情感教育密切相连,而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要求教育者从精神层面说服学生、塑造学生,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理解与增强认同感。
在新的教育教学形势下,高职院校应基于艺术与设计人才培养的时代要求,为学生构建多重发展目标。艺术理论知识的学习、艺术设计技能的发展及思想价值理念的塑造,是学生实现自我价值、融入现代社会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在综合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中华文化的渗透是不可或缺的。无论学生对艺术理论的运用,还是艺术设计技巧的完善,抑或是对艺术创造的探索,都需要建立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这样才能巩固艺术设计人才的文化自信,进而实现人才的全面培养。
文化自信是精神层面的塑造,不仅包含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还包含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责任。对于艺术与设计人才培养而言,深厚的文化背景不仅为艺术创作提供了灵感源泉,而且还为其情感价值观的塑造提供了指引。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艺术与设计人才时,更应坚定文化自信,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中汲取养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培养具有强烈文化意识与民族责任感的艺术设计人才[2]。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导者,师风师德既是一个学校教育氛围的重要体现,也是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影响因素。高职院校在培养艺术与设计人才时,应积极组织实践活动,加强师风师德建设,让教师不仅成为“传道授业解惑”之人,更让其成为道德模范、文化传承的典范,从而身体力行地解读文化自信,以促进文化自信在教育中的传承。
三、坚定文化自信是促进新时代艺术设计创新的思想基础
艺术设计是美化生活的重要方式。“美”是艺术设计作品向我们传递的最直观的视觉感受。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美”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从一张海报到一个巨幕广告,从一个工艺品到室内设计,人们对美的追求不曾停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需求引导供给,艺术设计领域针对人们对“美”的多元化需求,也在不断地探究美的表达方式,进而形成了对美的创新表达。
在现代社会发展中,艺术设计对“美”的创造,不是自说自话,而是建立在人们的审美需求基础上的。而这种审美需求的背后是人们对文化的认同。千百年的文化熏陶,让中华民族对“美”有独特的理解。含蓄、内敛、平衡、中庸是我们文化品格中对美的终极追求。因此,在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教育中,教师应从传统文化入手,渗透民族审美的独特表达,从坚定文化自信来体现中国特色的美学理念。
艺术是平淡重复的生活中的一点光亮,是人们的精神食粮。如果缺少了艺术的滋养,人们的生活就会变得索然无味。因此,艺术设计应从生活的角度出发,用独特的视角为人们探寻生活中的“美”。艺术教育是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艺术作品与时俱进的创新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从生活中寻找艺术创作原型,将党的领导、国家发展、民族振兴、时代英雄的涌现融入艺术创作,是艺术工作者坚定文化自信,推进时代艺术发展的必然选择。
现代艺术设计的创新发展与科技进步密不可分。在传统艺术理念中,艺术充满了人文气息。而在现代艺术创作中,艺术蒙上了浓厚的科技色彩。在艺术设计专业发展中,高职院校在重视艺术的人文价值的同时,更要积极搭建信息化教育平台,推动科学与艺术的融合,利用科技的力量推进艺术设计成果的转化,为艺术设计教育发展打造新优势,并通过艺术教育推进文化创新。
四、坚定文化自信是新时代促进国家之间艺术交流的基本立场
文化自信不是在封闭中洋洋自得,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文化只有在交流中才能不断创新与繁荣。而文化自信也是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与对比中逐渐形成的。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对国际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是,毋庸讳言,目前我国的综合国力尚未转化成在国际社会中的话语权,并且归根结底,就在于我国文化难以获得其他国家的理解与认同。对此,我们更需要坚定文化自信,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在更加积极的文化交流中取长补短,进而实现文化的创新发展。
在新的历史阶段,党中央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艺术交流与教育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例如,2019 年,我国28 所知名艺术院校共同成立了“一带一路”民族艺术教育联盟,该联盟几乎覆盖所有的艺术类学科群,并针对艺术教育发展,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创作展演等方面制订了明确的目标。其中,中央民族大学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基于美术等艺术类学科的历史发展积淀,牵头成立了“锦绣中华”艺术团,并到海外进行艺术展示,为我国文化的宣传积极奔走。
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是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对文化“软实力”提出的必然要求。对于艺术教育而言,我们在国际交流中应运用中华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创意,打破“中国制造”的印象,展现“中国创造”的实力,用充满中国色彩的艺术创作讲好中国故事,并在文化交流中展现中国精神,以坚定文化自信。
结 语
总之,进入新时代,文化在国家发展与民族振兴中的重要性愈加凸显。教育既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坚定文化自信、促进文化创新的重要环节。在艺术与设计专业发展中,我国高等院校应结合时代发展主题,坚定文化自信,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养分的同时,保持开放、活跃的创作思路,进而在文化交流与互动中探索新时期文化与艺术发展的创新理念,为艺术与设计创新注入新的力量,并在坚定文化自信的过程中促进艺术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