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产品设计课程的教学探索
2021-11-30袁鸿牧沈鸿晶文山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任 婵 袁鸿牧 沈鸿晶 文山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随着新时代的发展,人们更加关注文化创意产品,这也为产品设计专业教学指明了方向,要求教师在进行产品设计课程研究的过程中,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改革。这样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有利于构建高效课堂,从而为学生日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产品设计课程分析
这门课程涉及的知识信息较多,不仅要求学生在学习之前,具备一些关于工程制图、造型及效果图的设计技巧等方面的知识,而且要求学生能够基于产品的定义设置相应的设计流程。因此,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掌握更为扎实的学科理论知识,从而有效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内涵和文化的丰富性,使学生积累更多设计经验。
首先,学生可结合自身的知识储备对产品设计实践活动进行深入分析,并且可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建立更为紧密的联系,进而提升理论的应用性价值,降低理论的抽象理解难度。此外,通过恰当地运用,学生可以深入理解理论知识,深入掌握知识核心。其次,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也会遇到各种问题,这需要学生根据需要运用所学知识,进而锻炼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再次,学生可结合实践问题在小组范围内展开交流,必要时还可以寻求教师的专业性指导。上述过程从设计视角与思路等方面实现了变革,能够进一步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1]。最后,教师为了进一步提升理论与实践关联的紧密度,还可深入分析和探究学科知识,丰富学生在实践中的经验储备,从而实现对岗位技能的持续优化。
二、文化创意产业与产品设计专业教育的互动关系
创意产业可作为对传统文化有效继承的新型行业,涵盖了文化、创意、信息等多方面内容。文化创意产业以文化为核心内容,通过创造性思维促进产业与创意及信息技术相融合,从而实现由制造业向经济产业的转变。由此可见,文化创意产业是我国提升经济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该产业发展前景较为乐观,对人才需求的变化直接影响教育方向、思路、结构体系及课程内容等方面设置的变化。当前,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虽然在世界范围内发展形势良好,但其仍属于新兴产业[2]。由于该产业在我国的产生和发展时间较短,因此在实现跨界融合等实践中便需有效结合我国的文化背景等,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经验。要想打造具有我国特色的文化产业的发展道路需以理论方面的分析作为基础。相关工作者应结合产品设计专业的教育环境,有效发挥科研、人力及数据等方面的优势,从而实现文化创意成果的顺利转化,进一步推进产学研融合,构建更为有效的理论体系。由于该产业的基础为传统文化,同时融合经济及技术相关产业,具有更为明显的综合性及多样性等特征,所以能够全面促进教育行业与文化等方面的融合。设计教育在就业形势和市场宏观环境的影响下,从原来的应用型逐步转变为涉及历史、材料、经济等多方面的创造型产业,而设计课程的内容也更趋于多元化,更突出情感与问题等导向。
三、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产品设计课程的教学研究
(一)课程建设的具体内容
1.理论课程建设
理论课程主要包括两方面,即创意策划和制作与交付方面的理论研究。其中产品的创意策划主要包括产品及行业的认知、具体的设计原则和实施手段、策划的程序和使用方法三方面内容。产品的制作与交付理论主要为产品的制作、测试、调试、交付流程设置及展示等内容,另外还包括教学文件等内容的规划,如教学大纲及具体的实施计划。但由于当前仍未形成更具专业性和系统性的课程教材,因此该项工作还未正式开展。
2.实践教学建设
该部分教学主要包括内容与条件建设两方面。其中教学内容涉及企业、行业的参观、行业市场调研、产品案例的深入探讨、设计实践及资源拓展、产品展览及制订销售计划等;教学条件建设主要为教学物料、实训基地等方面的建设工作。
此外,在策划与执行同责的原则指导下,课程内容应确保在产品设计、制作与交付方面安排充足的课时,并在教学实践环节大量采纳企业的反馈建议,确保实践教学比重高于理论教学。同时,实践环节还需包括教学文件等方面的建设,如教学大纲及指导教材等。
3.教学资源建设
该方面的建设工作主要包括产品案例资源、企业资源、教学参考资源、教师团队资源和与教学相关的社团资源等方面的建设工作。相关工作者可将各类社团、事件等纳入教学资源的建设中,将具有创新性的思路作为建设工作指导。课程建设的主体可为社团或者运营方等,其能够为教学活动增添更多活力,从而引入更为多元化的渠道信息,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及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二)革新教学模式
首先,从课程内容的设置方面入手,全面优化和增强内容的丰富性,进而转变以往流于形式的教学手段。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应基于“双创”背景,紧密结合设计能力和创业技能,在开展专业课程教学的同时,适当将“双创”教育融入其中,让学生在留意观察潜在消费群体特征和需求的同时,以此为基础进行产品设计。教师可运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开展教学,全面培养学生的“双创”意识和能力,让学生明确认识到创新创业的具体社会价值和意义,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其参与其中,彻底转变以往被动的就业观念,引导学生在创业方面形成更前沿的意识[3]。
其次,需联合多类学科协同教学,为学生提供具有更高综合性的教育资源。设计专业的学生除要完成本专业的基础学科学习外,还应学习广告等相关专业的知识,或者联合相关专业的学生共同完成产品设计和制作等任务。在具体设计产品时,教师应带领学生深入市场一线进行调研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展开设计思路和技巧等方面的探讨。此外,学术还可进行跨专业和学科的合作,形成学科间的互补。设计专业学生在项目的指导下,自主掌握设计心理学、创新创业等多门类知识。此外,学生应秉持虚心的态度,广泛学习其他专业相关知识,从而进一步提升创业的效果,高标准地完成项目内容。这种联合多个学科和专业组队的方式能够为学生实现多元知识的融合提供帮助,能够促进学科间知识的相互渗透,彻底打破学科间的隔阂,营造更具综合性的学习氛围[4]。
最后,在具体学习时,还需要有机融入产品原料、制作技术等方面的强化学习和应用练习。具体地,教师可将材料的语义、制作技术和设备等知识融入创意设计专业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完成产品构思的同时,同步预想将设计理念落实到产品制作时可能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学生在初步明确设计方向和思路后,便可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可以应用的制作原料,然后再广泛收集看似无关的金属、碎布等原料,参与产品加工,最终设计出具有独立性和新颖性的文创产品。这种训练方式有助于推动学生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式,使其运用更新颖的思维和制作手法完成独有的艺术表现[5]。小众产品更能体现设计者的个性和情感,而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也不会停留在产品本身,而是更为重视产品的手工价值、材质和技术等方面。教师可通过设置相关课程,为学生提供讨论小众文创产品的设计规律、方向等内容的平台,从而让学生准确把握文创产品的制作特征,准确迎合消费者对产品的诉求。同时,教师通过系统教学着重向学生强调手工制品的特殊性,能够全面满足消费者对文创产品的情感诉求。此外,这一教学方式有利于不断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使其更有效地在文创产业中进行深入探索。
结 语
总之,在研究产品设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构建更加高效的教学课程体系,加强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从而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从多方面对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产品设计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探索,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教师及学生的专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