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与艺术知行合一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模式体系研究

2021-11-30顾海涛辽东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

艺术家 2021年1期
关键词:教师应专业过程

□顾海涛 辽东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设计课程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设计实践,以及体验式设计过程来提高学生的设计和创新能力。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出发,学生对课程相关理论的理解十分必要,这就体现出“知”与“行”是不可分割的。因此,本文将重点研究思政与艺术知行合一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体系,通过加深学生对课程理论的理解,来逐步提高他们的设计能力。

一、视觉传达专业概述

视觉传达是以某种目的为先导的,通过可视的艺术形式传达一些特定的信息给被传达对象,并且对被传达对象产生影响的过程。从专业角度来分析,视觉传达主要包括标志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店内外环境设计、企业形象设计等方面,由于这些设计都是通过视觉形象传达给消费者的,因此称“视觉传达设计”,它起着沟通企业、商品、消费者桥梁的作用。在以往的视觉传达专业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大多强调理论体系,削弱了实践训练,因此,如果仍采用以往的教学模式,将难以使学生适应市场需求。

二、基于知行合一的分析

(一)“知”空间的多维性与资源平台的智圆“行”方

“知”空间的多维性意味着教育活动既不限于教室,也不是密闭空间,而是根据课程性质的特定要求进行安排的。“智圆行方”原本是指知识必须是广泛而全面的,而行动必须是准确而专心的。从认知教育的角度来看,扩展是通过使用不同的认知平台并找到适当的认知资源来指导学生,它们的真实工作可以是准确的,并且可以完成知识结构[1]。例如,根据“印刷工艺”课程的性质,学生需要了解印刷过程和工艺。因此,最理想的培训场所当然是印刷厂,其使学生在视觉体验和个人参与中获得最直观的认识。随着学生形成认知并发展为设计认知,根据学生认知行为的需要,多维“知”空间也可以反映在教学场所的布置中。

例如,在“展示设计”课程的培训实践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销售场所和材料市场进行培训。在销售车间,学生可以看到材料转换为设计作品的过程,并了解材料应用和材料特性转换的规律。关于物质知识的广度,就像在收集各种材料的“图书馆”中一样,它将最大限度帮助学生创新设计,并通过扩展其数据知识来拓展学生的思维。另外,各种空间包括多媒体空间等都可以作为教育场所,空间感知的多样性为学生提供了最直观的“知”平台,学生在该领域所经历的“行”中获得的知识远比在课堂学习中获得的知识要多得多。

(二)“知”无不言的沟通与设计引导的“行”针步线

在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来促进学生对整体设计的理性控制。学生可以在与教师的交流中表达自己对设计的意见,既可以是对话过程,也可以是观点阐述或观点反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创新、坚持与让步等心理变化,并促进了创意项目的完成。实际上,我们很难将“语言”作为思想的外壳,并借助语言来准确地再现特定的艺术形式或表达人们内心的真实感受。因此,交流的认知过程特别强调思考的重要性,尤其是如何简洁地表达自己通过思考获得的感受。基于此,在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程中用对话和问题来指导学生,同时,为了深化学生的认知,教师应注意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发散思维、积极思考。

(三)获“知”的解析与设计进展的择善而“行”

应用所学知识是艺术设计教育的基本目标,将抽象的设计理论知识体现在设计能力上,是从“知”到“行”的实践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合理的解析与恰当的选择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2]。因为分析可以帮助学生阅读信息资源,使用“解”来得到答案,同时使用“析”来清楚地掌握事物的本质,从而将获得的信息资源提高到知识水平和客观信息转化水平。认可是作为经验的主观资源而实现的,该选择基于受试者的经验资源和对受试者期望的判断。学生在设计实践过程中使用认知和经验开发的创意及设计过程实际上是一个选择过程,涉及选择方法、选择形式和对象。其中,选择是基于分析的,分析越深入,选择和设计就越能体现出价值。

三、优化措施

(一)纳入专业基础课程

专业课程的学习时间相对固定、学习内容多而杂,但是,原有的课程结构难以使学生适应当今的社会需求。因此,教师必须调整原来的课程体系,如将平面构图和颜色构图纳入二维设计基础课程,将三维构图和包装设计进行整合等。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知识形成过程,还完善了专业结构体系,增强了课程知识的连贯性,从而确保了高级课程开发所需的时间。

(二)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视觉传达专业的理论知识对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增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统一性,可以将单一的教学方式和模拟训练转变为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真实的训练中掌握实践技能。但是,这种设计的缺点是任务完成时间过长,可行性低。以包装设计过程为例,教师首先讲解包装设计的基础知识,然后选择要测试的品牌。当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产生购买需要测试的产品的欲望时,可以将该产品拿出来,然后让学生进行分解,这样学生就会在实际操作中发现产品设计的问题,而且所有环节都要求学生记录下自己对设计的看法并询问他人。在以往的实践活动中,教师常常过于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导致一些学生忽视了专业课程,只是沉浸在自己的作品设计中。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应对实践活动进行优化和调整,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草图和修改设计方案,以此提高学生的时间效率,进而达到提高学生设计技能的目的[3]。

(三)教学活动要坚持从探究学习到创造的渐进过程

如何训练学生成为优秀的设计师已成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重点。笔者认为,从复制优秀的设计作品开始,到改变设计作品,再到原创设计,是学生逐步提高创新能力和设计技能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探究学习转向创造设计,使学生真正掌握设计技能,提高设计水平。

结 语

综上所述,在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推动视觉传达专业的改进,构建新的教学体系,这样才能保证视觉传达专业跟上时代潮流,并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猜你喜欢

教师应专业过程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