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万载傩舞的造型特色及美学特征

2021-11-30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艺术家 2021年1期
关键词:面具民俗动作

□邹 朝 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傩是中国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它起源于远古时代先民驱逐野兽的法术和巫术,根植于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神灵崇拜和巫术崇拜,发端于上古的夏商,形成于周,而规范于“礼”。傩从产生开始,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风雨雨得以流传至今,其原因在于其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价值体系支撑着它,使傩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万载县位于赣西北,地处武功山之北,九岭山西南,与湖南浏阳市接壤。傩舞在万载已有很长的历史,其活动范围遍及乡间和邻县。万载傩舞的服饰、面具、形态动作、仪式过程等,都显示出了一种古朴和神圣,体现了万载傩舞独特的美学特征,表露出了人们驱凶纳吉、向往幸福安康的美好心愿。

一、万载傩舞的概况

万载傩舞俗称“跳魈”,又称“搬案”“舞鬼戏”和“二十四戏”,是一种驱鬼逐疫的汉族民俗舞蹈[1]。其盛行于明代初年,以黄茅镇马鞍岭及潭埠镇最流行,发展至今,先后获得“江西傩文化金奖”“国家民间艺术优秀表演奖”和“中外傩文化艺术银奖”等荣誉,具有较高的美学特色和传承价值。万载民间傩舞主要分为两个不同的派别,分别是“开口傩”和“闭口傩”。“开口傩”的最大特色是唱与跳结合,每个角色都有相对应的唱词。但随着傩舞的发展,“开口傩”也逐渐发展成“傩戏”。与“开口傩”相比,“闭口傩”的节目更加丰富精彩,因此更受乡民观众的喜爱。两种傩舞虽然表演形式不同,但所信奉的神仙都是欧阳金甲大将军。“万载傩舞”一般在春节或者其他重要节日进行表演,表演场地一般为傩庙或者晒谷场。其舞蹈动作简单古朴,跳时曲折呼唤行进,结构简单,一套动作基本重复三次至四次,具有悠闲、庄重、洒脱的独特风格。

二、万载傩舞的造型特色

万载傩舞生活气息浓厚,表演场面十分热烈。傩舞中的每个角色都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及形象特色,且每个角色穿着的服饰、佩戴的面具都有相应的特色造型。其动作古典朴实、形态独特、变幻诡谲,在表演时具有“怒晃头、笑抖肩、手出诀、腕反弹、顺一边、走四方”的独特动律,与其他传统民间舞的动律截然不同[2]。因为每个傩舞都有独特的民间传说,每个角色都是百姓心愿的寄托,而这些神鬼角色都是人们脑海中臆想出来的。人们认为神鬼具有超乎人类的能力,所以傩舞中的造型和动作都与人们正常动作动律不同,甚至是相反的。再加上万载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与民俗信仰,使得万载傩舞在姿态造型、点线连接、律韵上体现出万载人民情感的需要。这种动态的寻觅力求以形达意,以彰显超凡者的神韵,拉开人与神鬼之间的距离,从而形成了独特的造型特色及美学特征。

(一)对比鲜明的服饰造型

万载傩舞的服饰具有精神象征性,体现了丰富的内涵,主要有祈求风调雨顺、家族兴旺、避难驱邪的寓意,具有原始宗教色彩的本源思想[3]。例如,四大天将的服饰胸前分别印有“风”“调”“雨”“顺”四个大字,体现了万载人民祈求延年丰收的美好心愿,这是万载傩舞的一大特色。另外,万载傩舞服饰造型主要吸收借鉴了中国古代戏剧中的图案纹式,传承了“红头巾”“红裙子”及“绿袖套”的传统元素,具有典型的象征意义和装饰特点,在色彩上追求简练和大面积的对比,注重色彩的前后空间感,装饰意味浓厚,配色多以红色、绿色及黄色这类对比鲜明的颜色为主,且不同的人物有各自相适应的服饰造型,有着丰富的变化性,既有材料风格的变化,又有视觉形式的变化,通过对比鲜明的服装造型,突出角色的地位、情感、行为的不同[4]。例如,长袍多由地位显赫的角色穿着,而地位卑微的角色则多穿短衫。“雷公”在傩舞节目中是一位威武无比,专门将鬼怪驱除至十八层地狱的角色。他两手分别拿着钢钎和大锤,衣服通体黑色。黑色在美学中代表神秘,通常给人一种庄严、恐怖的感觉。这样就塑造出一位让鬼怪望而生惧的形象,起到了威慑作用。“先锋”是一位儒雅的文状元形象,他身穿金黄色绣花长袍,还附有一只长一尺的飘逸白色长袖。金黄色在古代是一种极其尊贵的颜色,白色象征着纯净和神圣,再加上精细的刺绣,可以看出“先锋”文状元在百姓心中的地位极高。而“小鬼”则穿着红色的素朴短衫,人们认为“小鬼难缠”,因此在傩舞节目中“小鬼”多以滑稽幽默的形象来讨好观众。

(二)符号化的面具造型

万载傩舞共有二十四大面具,面具造型是一种经历了长时间历史文化沉淀的独特图像符号[5]。傩面具作为一种符号,具有很强的表现和象征意义,是人们的生产生活劳动和丰富的精神活动的符号化艺术呈现。苏珊·朗格认为,艺术品是由人们情感转化成的可见或可听的物化形式,它与人类情感存在一种逻辑类似。艺术家所表现的不是自己的真实情感,而是他所识和理解的情感,是一种情感的本质。艺术结构在逻辑意义上能传递相应的情感内容。例如,傩面具就是将人类主观、动态的情感与客观、静态的形式相结合并统一起来。其中情感主要包括神话传说、民间信仰及人们的心愿祈求等。鬼神是人们臆想出来,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具体可参照的图像,它的形象是十分抽象的。所以万载傩面具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图像符号,它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和独特性。傩面具主要是运用色彩、线条、造型等元素作为鬼神面具的符号,这三种元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制作傩面具时,色彩浓淡、线条粗细、对称与否都会对傩舞中的鬼神形象产生不同的意义和影响。

在万载傩舞中面具造型共分为四大色系,分别是红色系、黑色系、白色系及绿色系。其中红色系多是地位颇高、庄严威武的神祇,如上关、下关、判官、开山等。黑色系是震慑鬼神的角色所用,在傩面具的塑造上会突出表现些神祇的鬼神之气,大多以武将为主,而且神态多是恐怖狰狞的,表现在突出的眼珠、直立的眉毛、血盆大口、嘴中獠牙,人们认为只有在视觉上够吓人,才能镇住作恶的妖魔鬼怪,代表人物有雷公、四大天将等。而白色则是由和善文静、慈眉善目的角色使用,这类角色受世俗化的影响,与人的自然形态最为接近,面相大多比较圆润,五官端正,天庭饱满,线条也比较柔和,给人一种亲切舒服的感觉。人们认为这些神仙可以保护自己,具有消灾除恶的能力,对其具有崇拜的情感,代表人物有鲍三娘、先锋、花管索等。绿色由滑稽夸张的角色使用,最具代表性的角色是绿品,他是万载傩舞中的财神,保佑人们财源滚滚、万事顺意。此外线条的对称和不对称性在万载傩舞面具中的运用比较广泛。对称的线条一般用于威严勇敢的正面人物,滑稽夸张的形象则多运用不对称的线条。

千百年来,傩神的符号已经深植乡民的心中,代代相传。符号化的面具造型,让文化程度相对较低、认识有限的乡民能够在傩事活动中快速地辨别、记忆傩神形象,从而在内心深处形成傩文化的印记,并成为傩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发挥其独特魅力。

(三)形态独特的动作造型

手诀是傩舞中极具特色的动作,它在傩舞中扮演着人与神灵之间沟通交流的重要角色[6]。表演者在舞蹈的同时还需要做出各种各样的手诀造型,以独特的造型形态来表示特定的含义。万载傩舞中的手诀有“虎口诀”“五台山诀”“剑诀”“卧虎诀”等几类,不同的手诀造型也各不相同。例如,使用最多的“虎口诀”,其造型就如同老虎的嘴巴一样,代表着一种威风凛凛、神秘的力量。具体做法是将无名指和中指弯曲,大拇指靠在两指指甲盖上,食指和小拇指则保持用力伸直的状态。“虎口诀”的含义是保平安,是劳动人民祈求风调雨顺、家人平安的美好心愿。“剑诀”也是万载傩舞中使用较多的手诀之一,具体做法是无名指和小拇指紧靠弯曲,大拇指指腹按压在两指指节处,食指和中指保持并拢伸直的状态。这一手诀代表剑的指形,是一种蓄势待发的手势,在万载傩舞中一般表示有气势、降妖除魔的含义。

“顺拐”是万载傩舞中的一大特色动作。表演者在舞傩时,常伴有同手同脚的动作。这个动律在一般的舞蹈表演中很少出现,即使有也只是一小段动作[7]。而在万载傩舞的表演中,这种动律十分常见,且“顺拐”动作在万载傩舞中并不突兀,反而具有一种独特之美。在民间有这样一种说法:“因为人是顺着行走的,所以鬼怪不怕人,而傩则拐着,可以吓跑妖魔鬼怪。”人们认为傩神有不同寻常的能力,因此傩神的动律也应超出人类的正常动律,这样才能驱逐妖魔鬼怪。

万载傩舞动作造型虽然形态独特,却有着严格的规律需要遵循。跳傩者每动一下都要遵循“方、圆、扁、仄”的动律规律。“方”要求手上的动作方正,要有棱角;“圆”指转圈时身体要保持平稳;“扁”即要求清楚干脆的转身;“仄”要求身体保持平稳的倾斜。

三、万载傩舞的美学特征

(一)功利和审美相结合

《周礼·夏官·方相氏》中曾记载:“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隶而时傩,以索室驱疫。大丧,先匶,及墓,入圹,以戈击四隅,驱方良。”傩从形成之际的主要目的便是驱鬼逐疫,而如今人们每年举行傩仪式的主要目的也是求得风调雨顺、平安吉祥,具有一定的功利性。

在傩舞队出案时,每到一处,该家庭无论男女老少都得出来烧香鸣炮,迎接傩神,傩首从轿内请出傩神,置于该户大厅的八仙桌上便开始念“下马咒”,主要意思是告诉傩神,我们来到某某家,该家总共有多少口人,请傩神保佑该家平安顺意。节目《团将》的收尾是前来观看节目的男女老幼全部挤入快速转动的“万民伞”下与众神共舞,并设法将挂在伞上的饰物摘下,以消灾祈福。欧阳大将军用宝剑在地上写一个“收”字,表示妖邪全收、一切太平。这个节目表达了人们的美好愿望,唱词中也体现了傩舞的功利性追求。由于地域环境的影响,该地区长年以农耕文化为主,且万载素来便有“花炮之乡”的美称。而生产花炮又是高风险产业,因此“风调雨顺”便是万载人民世代祈求的愿望。这点在傩舞的服饰上也有明显的体现,如四大天将的衣服上就印有“风”“调”“雨”“顺”四个大字。

当然,万载傩舞之所以能够一直流传下来,并且深受人民喜爱,并不只是因为它具有较强的功利性,还在于它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无论面具、服饰还是道具都是经过百姓不断加工完善的,样式十分精美。例如,不同人物佩戴不同的傩面具,每个面具的配色及装饰各不相同,呈现出威严震撼之美、幽默滑稽之美、恬静亲和之美等。在表演时呈现的造型姿态和绝技都能为人们带来一种不同于其他民间舞蹈的独特的审美体验。

(二)质朴与精巧所共存

在万载,开展傩舞仪式的地区多是交通不便利、经济欠发达的乡镇,所以傩舞的服装不像舞台舞蹈一样用料讲究、制作精良,所穿的鞋也都是人们平常穿的运动鞋。再加上傩神的扮演者都是当地的农民,他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舞蹈训练,表演时也多是重心向下、弯肘、屈臂、躬腰的姿态,一套动作基本重复两遍到三遍。而且傩舞的表演场地没有固定的舞台,多是在晒谷场、祠堂等场地进行,因此在表演时给人一种质朴的审美体验。

虽然万载傩舞给人的大体感受是质朴的,但在一些制作工艺的细节之处及仪式举行过程中都能透露出一种别样的精巧雅致之美。例如,傩面具共有大小24 具,这些面具的雕刻十分精巧,每位人物的面具都有独特的造型,栩栩如生。特别是傩神欧阳大将军的制作尤为精细,脸黑嘴阔,两只眼睛微微凸起,眼珠是由黑色的瓷珠镶嵌上去的,眉间印有一道红色的神明印,头戴一顶由镀金铜丝穿制而成的紫金冠,紫金冠上还附有一顶长达六尺的大红帽,俨然就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三)民俗与艺术于一体

万载傩舞产生于民间、扎根于民间、传承于民间,在民俗中成长,无论形态造型、服饰道具还是仪式程序都和当地的民俗联系紧密。万载傩舞的民俗性使其按时举行,绵绵不息;而傩舞的艺术性则使它具有了除驱邪逐祟功能之外的价值,从而增强了自身的生命力。

万载跳傩的民间艺人一直怀着虔诚的宗教心态,从不随意改动唱词内容、伴奏音乐、舞蹈动作的程式,唯恐造成对神明的不敬。而且万载傩舞素来具有传男不传女、只传本村不传外村的传统,形成了排他性和传承空间的狭窄性,使得万载傩舞具有原始的民俗特点。万载傩舞的生成与表演都是配合民俗活动进行的。例如,万载地区每逢过年佳节时,家家户户都有打糍粑的民俗习惯。这种民俗习惯也在傩舞节目《判官捉小鬼》中有所体现,在节目最精彩处,观众会将糍粑扔向舞台中央。一是为了向舞傩者表示赞赏,二是为了驱邪除灾。乡民们将傩舞、傩仪与当地民俗习惯等结合起来,宣泄自己的情感,符合送福迎祥的民俗心理,同时加强了乡民之间的情感交流。

舞蹈的本质属性是抒情,因为其能够表达人们内心最深处的情感,能够直接地表达人们对神祇的虔诚和敬仰之情及人们的愿望与祈求。所以,舞蹈是人灵魂的外现,可以直接与神灵进行沟通交流。因其虔诚和真诚,也最能感动神灵,从而得到神灵的护佑。舞蹈的接受对象是神灵,跳舞的目的在于祈神佑护,所以,傩舞表演者会以极其认真的态度,竭尽所能地将舞蹈的每个要素高度地“艺术化”,如身段、动作、道具、面具、服饰,以让神灵赏心悦目。

结 语

本文通过对万载傩舞的现况、手诀造型、面具造型、动作造型的简要概括,对其进行了思考和比较,从舞蹈角度分析了它的独特性,更进一步介绍了赣西万载城乡人民的民俗文化生活。万载傩舞经历了历史长河的淘洗保留至今,说明了它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及独特的审美价值。在国家大力推崇保护非遗物质文化传统及开展民俗性文化活动的背景下,万载傩舞这种独特的艺术更需要我们去了解和传承,以更好地保护、发展、创新傩文化。

猜你喜欢

面具民俗动作
民俗中的“牛”
酷酷的面具
民俗节
漫画民俗
动作描写要具体
面具给我的惊喜
面具中的鱼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南瓜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