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葡萄栽培中的应用

2021-11-30

乡村科技 2021年35期
关键词:吲哚丁酸插条

李 冬

(天明民权葡萄酒有限公司,河南 商丘 476800)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效果与外界环境、气候条件有着密切关系[1-2]。在特定的温度区间,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效果随着温度升高而相应提升。这是因为温度升高会加大叶面角质层的渗透性,加快叶片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吸收;同时,温度较高,叶片的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较强,植物体内的水分和同化物质运输较快,也有利于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植物体内的输送。生长调节剂在高温下使用时浓度要低一些,在低温下使用时浓度要高一些。

葡萄果实营养价值高,鲜果含糖量为10%~30%,而且富含多种无机盐与维生素[3-4]。葡萄的用途广泛,是酿酒工业最为重要的原料之一。在葡萄种植过程中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保障葡萄丰产丰收的重要措施之一。基于此,笔者对葡萄栽培过程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分析。

1 葡萄栽培概况

葡萄为葡萄科葡萄属木质藤本植物,小枝圆柱形,有纵棱纹,无毛或被稀疏柔毛,叶卵圆形,圆锥花序密集或疏散,基部分枝发达,果实球形或椭圆形,花期4—5 月,果期 8—9 月。

葡萄是世界最古老的果树树种之一,葡萄进入结果期早,用壮苗定植,当年即可结果,两三年即可达丰产期;更新复壮容易,营养繁殖的植株经济寿命80 ~100 a,栽培得当可以达到年年丰产的效果;根系分布深广,能够适应多种地貌类型的土地栽植,也能在住宅旁、公园、路旁作为绿化树栽培,使空地得到充分利用;繁殖容易,一般用扦插和压条繁殖。

葡萄主要栽培国家有意大利、法国、西班牙、土耳其、阿根廷、美国和俄罗斯等。用于酿酒的葡萄果实占比80%以上,用于生食的葡萄果实占比10%,用于制干的葡萄果实占比5%左右。欧洲种葡萄引入我国已有2 000 多年,美洲种葡萄传入我国只有100 a 左右,我国在长期培育过程中育成了许多葡萄品种,研发了许多栽培技术措施[5-6]。

我国葡萄的主要栽培地域有新疆、河南、河北、山西、山东、辽宁、甘肃和安徽等省(自治区)。此外,湖南、湖北、江西、浙江、江苏、上海和广东等省(直辖市)亦有成片栽培。 我国南方地区每年4—6 月雨水较多,花期授粉不良,且易感染真菌性病害。因此,我国南方地区葡萄生育期长,要选择适宜的品种,利用葡萄当年枝蔓形成混合芽的特性进行枝梢处理,并充足供给水肥,使其多次结实[7]。我国不同区域的葡萄栽培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生态条件等,配合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增产技术,实现增产增收。

2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方法

2.1 溶液喷洒

溶液喷洒是生长调节剂常见的使用方法之一。喷洒部位根据具体需求来确定。具体使用时,按照植株的特点配制好相应浓度的溶液,并要保证喷洒的液滴细小、均匀及喷洒部位充分湿润。

为了使药液易于黏附在植物体表面,可在药液中加入少许乳化剂,如中性皂、洗衣粉、烷基磺酸钠和表面活性剂(如吐温20、吐温80)或其他辅助剂,以增加药液的附着力。溶液喷洒多用于田间,盆栽也可使用。为了延长药液在植物体表面的存留时间,使植物充分吸收,喷洒时间最好选择傍晚,气温不宜过高,避免药剂中的水分快速蒸发,而未被吸收的药剂沉淀在叶表面对葡萄植株造成危害。傍晚喷施后,第2 天早上的露水有助于药剂被充分吸收。如果喷洒药液后12 h 内下雨,叶面的生长调节剂易被冲刷掉,效力降低,需要重新喷洒。

喷洒植物生长调节剂时,要尽量喷在作用部位上。例如,使用赤霉素处理葡萄植株,要求均匀地喷于果穗上;利用乙烯利催熟果实,要尽量喷洒在果实上。另外,萘乙酸是重要的疏果剂,要对叶片和果实进行全面喷施;如果是为了防止采摘前落果,则主要喷洒在果梗部及其附近的叶片上。

2.2 浸泡法

浸泡法主要应用于种子处理、插条生根及果实催熟等方面。浸种时,水量要正好没过种子,使种子充分吸收生长调节剂。浸泡时间控制在6~24 h为宜。室温较高时,生长调节剂容易被种子吸收,浸种时间可以缩短至6 h 左右;温度较低时,浸种时间要适当延长,但一般不超过24 h。经浸泡的种子,要等到表面晾干后再进行播种。

为促进插条生根,可将插条基部2.5 cm 左右浸泡在植物生长调节剂水溶液中。浸泡时间与生长调节剂溶液浓度有关。例如,带叶的木本插条在5 ~10 mg/L 吲哚丁酸溶液中浸泡12 ~24 h 为宜;如果生长调节剂质量浓度为100 mg/L,则只需浸泡1 ~2 h。浸泡时应在室温下阴暗处进行。浸泡后可将插条直接插入苗床中,插床四周保持透气,而且保持适宜的温度与湿度。

2.3 涂抹法

采用毛笔等工具将植物生长调节剂溶液涂抹在植株上,处理部位随着切割将逐步被切除,等完全切除后再进行第2 次处理。此法便于控制使用生长调节剂的部位,避免植物体的其他器官接触生长调节剂。对于一些对处理部位要求较高的操作,或容易引起其他器官受损的生长调节剂,采用涂抹法是一个较好的选择。例如,用羊毛脂作为载体时,将含有生长调节剂的羊毛脂直接涂抹在处理部位,大多涂在切口处或芽上,有利于生根、发芽。用于香蕉催熟时,可用乙烯利水溶液直接涂抹果枝。

3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葡萄栽培中的应用

3.1 促进芽、根、梢生长

3.1.1 赤霉素用于打破葡萄种子休眠。将葡萄种子浸泡在8 000 mg/L 赤霉素溶液中20 h,可代替低温层积处理,打破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若未使用赤霉素打破休眠,通常种子需在低温(3 ℃)下层积3 个月才能发芽。

3.1.2 吲哚丁酸促进葡萄生根。使用吲哚丁酸可诱导葡萄根原基形成,促进插条生根,提高插条成活率,促进苗木健壮生长。但要注意吲哚丁酸的有效期,配制的吲哚丁酸溶液有效期只有几天,粉剂的有效期可保持数月,故溶液最好现用现配,以免失效。吲哚丁酸的使用方法有3 种。一是快浸法。将吲哚丁酸或吲哚丁乙酸l 000 mg/L 溶液(取1 g 吲哚丁酸,用少量乙醇溶解,然后加水至1 000 mL,即为l 000 mg/L 的吲哚丁酸溶液)置于平底盆中,溶液深约为3 cm,将捆绑好的插条竖直立于容器中,浸泡5 s 后拿出晾干即可。二是慢浸法。易生根的葡萄品种配制的吲哚丁酸溶液质量浓度为25 mg/L,然后根据生根容易程度逐渐提升溶液质量浓度,将插条基部泡在溶液中8 ~12 h 后取出扦插即可。三是蘸粉法。将1 g 吲哚丁酸溶解在95%酒精或者60 度烧酒中,再与1 000 g 滑石粉混合搅拌,插条的基部浸湿后在吲哚丁酸粉剂中蘸粉,将多余的粉剂抖去,再插入苗床即可[8-9]。

3.1.3 多效唑促进梢生长。叶面喷洒2 000 mg/L 多效唑溶液,或用粉剂土施1.5 g/m2多效唑,可明显抑制葡萄春梢主蔓及副梢的生长,可节省摘心、打杈的劳动力,使葡萄显著增产[10]。

3.2 调控葡萄果实无核

3.2.1 赤霉酸用于提高葡萄果实无核率。在白香蕉葡萄花前10 d 喷洒100 mg/L 赤霉酸溶液,其无核率达65.9%;在赤霉酸溶液50 ~400 mg/L 范围内,无核率随溶液质量浓度增加而提高。玫瑰香葡萄品种喷施400 mg/L 赤霉酸溶液,无核率可达98%。

3.2.2 促进巨峰葡萄形成无籽果实。在巨峰葡萄盛花前5 ~10 d,使用15 mg/L 对氯苯氧乙酸和20 mg/L赤霉素混合溶液喷洒葡萄花序,诱导单性结实效果显著,并可增加坐果率和穗果数,无籽率为92.2%~99.5%,无籽果平均质量为5.25 ~5.95 g;穗轴不硬化,果实含糖量比对照高1.9%,风味好,成熟期提早10 ~15 d。

3.2.3 促使白玉葡萄形成无籽果实。在白玉葡萄95%的花朵开放时,用200 mg/L 苄基氨基嘌呤溶液与200 mg/L 赤霉酸溶液混合后浸蘸花序,可提高坐果率,使无核果率增至97.4%,无核率比自然结果提高53.0%,完全符合商品要求。单用200 mg/L 赤霉酸溶液浸蘸花序,葡萄无核率为84.9%,比对照增加42.5%;单用200 mg/L苄基氨基嘌呤溶液浸蘸花序,促进单性结实的效果不如赤霉酸,无籽果率为58.3%,仅比对照增加15.9%,但坐果率比单用赤霉酸处理高31.4%。

3.2.4 赤霉素用于诱导葡萄单性结实。赤霉素适用于诱导无核白和玫瑰露葡萄单性结实。通常在盛花前14 d,将100 mg/L 赤霉素溶液浸泡花序,浸泡过程稍加震动操作,便于花序与溶液充分接触,使花粉丧失活性。这种方法的缺点是葡萄果粒容易变小。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可以在盛花后10 d 采用同样浓度的赤霉素溶液浸果穗1 次。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浸在花序上,不能喷洒在葡萄叶片上。赤霉素的使用效果是无核白葡萄的二三次枝花序脱落减少,鲜葡萄产量提升超过70%,葡萄干产量在50%以上;含籽较多的玫瑰露葡萄喷洒赤霉素后,可以形成无籽果实,无籽率超过了95%。

需要注意的是,赤霉素诱导单性结实不是所有葡萄品种均适用,如在巨峰葡萄上使用就没有效果,还会影响果实生长,形成小果、青果,降低葡萄的食用价值[11-12]。目前来看,赤霉素可以在一部分欧洲无核品种和种子易败育品种上发挥效用,能提升无籽果粒坐果效果。然而,过低质量浓度(小于20 mg/L)的赤霉素溶液只能促使新梢生长,也会导致果粒脱落,尤其是在盛花期使用赤霉素会引起葡萄落果,进而引起减产。

3.3 促花控花、疏果保果

3.3.1 比久用于促进葡萄坐果。葡萄新梢生出六七片叶时,全株喷施1 000 ~2 000 mg/L 比久溶液1 次,可抑制新梢生长,促进坐果。比久的作用温和,当使用浓度加大时,会增加对茎生长的抑制程度,不会毒死作物。

3.3.2 矮壮素用于提高玫瑰香葡萄坐果率。在玫瑰香品种盛花前7 ~10 d,用100 ~200 mg/L 矮壮素溶液喷洒花穗或浸蘸花穗,可以提高坐果率22.3%,果穗变紧,外形美观,减少大小粒现象。

3.3.3 丰收素用于提高葡萄坐果率。在葡萄花前7 d 和花后各喷洒1 次丰收素5 000 倍液,坐果率提高78.97%。另外,喷洒丰收素6 000 倍液加0.2%硼砂,坐果率可提高至80.90%,喷洒丰收素4 000 倍液加0.3%硼砂,坐果率可提高至84.69%。

3.3.4 矮壮素用于增加果粒。当巨峰葡萄花开放达30%时,用2 000 mg/L 矮壮素溶液喷洒花穗,每穗坐果数可达67.1 粒,而对照只有42.2 粒,坐果率提高59%;株产13.4 kg,比对照增加4.9 kg;果粒着生紧密、穗形美观,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3.4 用于催熟、保鲜

3.4.1 乙烯利用于促进葡萄果实早熟。7 月下旬和8 月初对葡萄各喷施1 次2 000 mg/L 乙烯利溶液,葡萄果实提前10 d 左右成熟,而且果实成熟整齐,风味、品质俱佳。

3.4.2 比久用于延长葡萄保鲜期。葡萄采收后将果实在2 000 mg/L 比久溶液中浸蘸几秒,室温条件下20 d内果实仍可保持新鲜。

4 结语

市面上的生长调节剂品种较多,主要作用是促进葡萄果实膨大,增加坐果。但是,在葡萄开花、坐果时期,需要注意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种类和剂量,否则不仅不能产生预期的控制效果,反而会产生不良影响。有的生长调节剂使用后引起葡萄果粒膨大明显、坐果过多等,必须及时进行摘粒。此外,人为控制葡萄植株生长进度的同时,需要做好配套的果园管理工作。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影响果实着色,在生产中尽量不要连续使用2 次,可以根据葡萄生产用途针对性地进行1次处理,以免造成果实着色变劣。

猜你喜欢

吲哚丁酸插条
替格瑞洛联合吲哚布芬在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丁酸梭菌的生物学功能及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复合丁酸梭菌发酵饲料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前景
抽气负压发酵法对丁酸梭菌生长及芽孢形成的影响
合成稠环吲哚研究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在杨树扦插育苗中应用试验研究
吲哚骨架7位的羟基化研究
金属催化下吲哚7位的修饰
丁酸甘油酯对猪健康的作用
香石竹插条冷库存放时间对生根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