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护理技术在中风偏瘫病人康复应用进展

2021-11-30罗雅生

今日健康 2021年7期
关键词:中风病偏瘫中风

罗雅生

(来宾市中医医院,广西来宾,546100)

卒中又称之为中风,以急性脑循环障碍迅速导致局限或弥漫性脑功能损伤临床事件。据统计显示,我国城乡居民中脑卒中成为第二大死因,全世界大约1500 万人/年深受中风病危害,成为大多数地区成人获得性致残主要原因。全球范围内我国成为中风高发地区,且中风发病人群呈现年轻化姿势,平均年龄逐年下降。存活中风病人中约有3/4 人群伴有不同程度运动功能障碍,重度致残者达到4%以上。因此,如何促使存活中风病人最大程度恢复原有生活及工作能力,减轻家庭负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近些年来,中医特色护理技术不断完善、优化及创新,康复护理中,中医护理技术在中风偏瘫病人中优势不断凸显。文章就中医护理技术在中风偏瘫病人康复情况如下分析,现报道如下。

1.中医穴位按摩护理

当机体某一部位合并病变时可在相应穴位上采取点、按、揉、压等按摩手法,达到激发经气,疏通经络目的,以发挥治疗疗效,穴位按摩可恢复患者肌力水平。研究指出[1],穴位按摩下有效改善偏瘫患者肢体血液循环障碍,有效减轻患者脑水肿并利于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按摩开展下,能有效促进肌肉放松并缓解精神紧张,同时可消除肌肉酸胀感、痉挛,并促使僵硬肌肉组织软化,利于肢体组织恢复感知觉,有效提高运动功能目的。研究指出[2],在手足阳明经、足少阳以及督脉4 条阳经上以滚法、按法、揉发、拿法等按摩手法开展穴位按摩,与运动想象疗法相结合用于64 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将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相结合后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2.中医针灸护理

中医针灸是将针法、灸法相结合一类疗法,为国内特有治疗疾病手段,针灸作用为通经络、腧穴,使用一定操作方法达到疏通经脉目的,可调和气血并平衡阴阳,起到防治疾病目的。研究指出[3],对偏瘫患者予以针刺联合雷火灸,另一组采取常规中西医内科治疗,结果得出,针刺联合雷火灸治疗患者肢体功能得到显著改善。研究指出[4],对收入27 例患者予以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基础上联合艾柱灸治疗,将艾绒搓捏成圆锥形的艾柱,以痛为腧,选取偏瘫肢体穴位进行施灸(百会、地仓、曲池、外关、合谷、足三里等),经治疗后,患者日常生活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显著升高。研究指出[5],中分偏瘫痉挛病机为静脉不得阳气濡养而致,督脉为手足三阳之会,为阳脉之海,一切脑脊病患宜之,故针刺督脉为主,令阴平阳秘,气血调畅,经气贯通,振奋运动机能并降低患肢肌张力。通过调跷脉法经透刺痉挛优势区穴位可降低肌张力的透刺针法等,在脑卒中痉挛性偏瘫临床治疗中发挥着显著成效,可有效改善肢体功能。

3.中医中药熏洗护理

熏洗法是指药物煎汤后趁热在患部熏蒸,等待药液稍温后并淋洗患部的中医外治疗法。中药熏洗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温热蒸汽促使局部血液循环加快,改善组织营养并促进疾病康复。熏洗法被广泛用于风湿类疾病、软组织损伤及关节活动不利等骨科疾病治疗,且疗效确切,药方多选择活血化瘀、疏经通络、消肿、散结以及行气止痛效果中药,进而改善炎症和疼痛、水肿等症状。研究指出[6],中药熏洗护理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疗效,结果显示常规护理配合中药熏洗可改善患者肌力分级水平。研究指出[7],对中风后偏瘫患者中药药方应用上选择化痰通络解痉汤,经干预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升,生存质量得到改善,相比较单纯西医康复,整体肢体功能改善。

4.中医食疗护理

中医食疗目的为基于调整饮食习惯目的上达到防治疾病目的,并恢复患者原有肢体活动,以食物形式具体应用。中医食疗作为特点之一,为“有病治病、无病强身”。食物性味方面偏性,对某些病症具有针对性治疗、辅助治疗目的,起到阴阳平衡目的,可有效治疗疾病,促进患者身心康复。研究指出[8],脑卒中偏瘫患者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另一组予以常规护理联合中医护理,中医护理中开展饮食护理,依据患者病情制定合理饮食干预计划,控制食盐摄入,摄入以新鲜蔬菜、水果为主,增加植物蛋白摄入并满足机体营养需求,达到抵抗力、免疫力增强目的。循证辩证有针对性搭配食物,内热症大便偏干饮食添加决明子、桃仁,改善便秘,头晕目眩采用菊花、枸杞,痰浊偏盛、喉中痰鸣饮食添加郁金、赤小豆等,经护理后,辩证饮食护理患者运动、生活行为及病情均得到控制。

5.中医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疗法将各种中药研磨成粉状,添加蜂蜜等混合所制成。中药穴位贴敷对腧穴有刺激作用,药物经皮肤投入和经穴传导达到促使药物最大限度发挥功效目的,选取督脉、任脉经穴进行贴敷,具有明显修复神经及脑保护作用,可有效治疗脑血管疾病。研究指出[9],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穴位贴敷治疗107 例病人,通过开展中医穴位贴敷疗法,药物经皮肤透入腧穴达到刺激作用,从而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研究指出[10],偏瘫后脑卒中患者基于温针治疗上联合中医穴位贴敷,评定偏瘫侧肩关节活动度,经干预后患者患侧上肢运动功能改善,整体预后显著。

6.中医情志护理

中医学指出[11],人自身七情活动往往与脏腑气血关系紧密,若过于活动及喜悦可调达气机、营正调和,当七情过极时,受到长时间或突然刺激会超出自身所耐受范围,导致五脏脏腑损伤引起气机紊乱,从而引发疾病。卒中后偏瘫患者长期卧床会引起心理矛盾冲突,加重躯体紧张,因疼痛作用会排斥康复训练,甚至会造成一系列负性情绪,如焦虑及抑郁等,护理各项工作开展中目的为关注情志变化并配合情胜相志、顺情解郁有效排除不良情绪。研究指出[12],基于中医辩证分型上,对收入脑梗死恢复期94 例患者配合情志护理干预,经患者证型变现配合情志干预,经护理6 个月后取得显著成效。

7.小结

中风后偏瘫患者选择中医特色护理技术,针刺疗法、穴位按摩、穴位贴敷等方法进而改善患者预后。偏瘫患者康复护理作为一个循序渐进过程,随着近些年来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各类疾病应用广泛,其具有独特优势,如简、便、廉、验,病人易于接受,可显著改善中风偏瘫患者自理能力并减轻患者痛苦,及时帮助中风病人更快康复,进而提升护理质量,为病人回顾家庭及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中风病偏瘫中风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眼针疗法治疗中风病的机制探讨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补肾活血祛瘀方治疗中风病恢复期100例
中风病机及用药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