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泻心汤治疗脾胃病的应用进展
2021-11-30罗静民
罗静民
(象州县中医医院,广西 来宾,545800)
脾胃病在现在发病率较高,发病原因复杂,主要与人们的饮食习惯、情志变化、气候原因、生活方式等相关。不管是何种因素引起的脾胃病,均会对患者的生活造成影响,脾胃运化功能的失调。半夏泻心汤最早出自于《伤寒论》,其中是由诸多中药所组成,方剂药物配备精当,则疗效较好,后来在各类疾病治疗中应用较广,特别是对寒热错杂的疾病治疗效果比较显著,是诸多医家公认的治疗脾胃疾病有效方剂。最近几年,很多人员对半夏泻心汤开展诸多研究,现主要就半夏泻心汤对脾胃病的治疗展开综述。
1 半夏泻心汤治疗脾胃病机理
1.1 胃肠动力调节
邱庐山[1]学者在研究中指出半夏泻心汤对胃运动的调节具有双向性,也就是胃运动受到抑制期间会得以促进,胃运动增强时患者胃运动会受到抑制,这种作用是治疗非溃疡消化不良的主要因素。
1.2 保护胃黏膜
半夏泻心汤对胃溃疡模型保护治疗显著,可降低溃疡指数,能够有效对胃黏膜进行保护。另外,对因化合物造成的大鼠胃黏膜损害,遏制胃黏膜组织LPO 量过多[2]。研究认为本方对胃黏膜慢性炎症可消退,能够促使萎缩腺体再生,对肠上皮化生起逆转功效。薛学森[3]学者运用注射利血平共同口服0.02%氨水方式,经观察对脾虚胃热型慢性胃炎的患者,胃黏膜病灶的变化,数据说明加味半夏泻心汤能够对溃疡起到抗击作用,减轻胃黏膜慢性炎症反应,表示加味半夏泻心汤能够有效对胃黏膜屏障具有保护功能。发展到近代,对此汤剂的药理研究中指出:多种中药均能够对胃溃疡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籍玉帆[4]学者经胃溃疡面积等指标,观察半夏泻心汤对患者胃溃疡的防治中,数据表示半夏泻火心汤对患者醋酸型胃溃疡发挥有效的治疗功效,但在胃液量、胃蛋白酶、胃酸等方面作用不明显。
1.3 抑制Hp 活性
半夏泻心汤治疗脾虚证幽门螺杆菌(Hp)感染模型,脾虚和Hp 感染均得到好转。部分人员表示单一运用半夏泻心汤难以有效对Hp 活性进行抑制,有必要和胃酸分泌抑制剂、抗菌素相联系,取得良好杀菌效果。臧婷婷[5]学者提出:半夏泻心汤口服溶液能够将慢性胃炎患者的血清MDA 含量降低,SOD 活性较高,这表示慢性胃炎在治疗中主要与加速机体将自由基清除相关,胃黏膜微循环的改善与供应胃黏膜氧能相关。
2 临床研究
朱道斌[6]学者在研究中对观察组应用的是半夏泻心汤,方剂药物有:大枣3 枚、黄连3g、炙甘草3g、干姜3g、太子参15g、半夏10g,全部药物均用水煮,患者每日口服1 剂,每个疗程为7d,共4 个疗程。患者肝胃存在不和,可加荷叶10g、栀子10g、白术10g、神曲7g、苍术6g、川芎10g、香附子12g;痰湿中阻者,可加入白术10g、厚朴5g、茯苓10g、陈皮6g、苍术6g、制半夏10g。湿热阻胃者,可添加豆豉、芦根10g、厚朴5g、栀子10g、制半夏8g、石菖蒲10g、大黄10g。患者脾胃虚热者,可加入陈皮6g、柴胡12g、当归8g、升麻10g、黄芪10g。患者胃阴不足时,加入玉竹12g、麦冬8g、沙参10g、生地黄10g。与西药治疗的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明显较高,对照组的82%明显较低。作者在文中指出:中医角度上,脾胃病发病位置为胃脘部,按压时比较柔软,触摸没有形状,压之不会产生疼痛。脾胃病主要波及患者脾胃和肝,患者的症状是胃脘痞塞,患者会有嗳气的症状,治疗脾胃病时需秉承理气和胃、清热化湿作用。半夏泻心汤的药物中的药物有:黄连、黄芩、半夏、干姜、大枣、甘草、党参,半夏具备降逆和胃、在散结的同时能够消痞,干姜就具备消痞作用,半夏与黄连相可泻热清降。党参、大枣为半夏泻心汤辅药,在温脾的同时可补胃。
刘兴奎[7]学者在研究中为结肠癌患者利用此方剂治疗,作者表示此病的发病原因是饮食不节、情志月结,治疗核心为维持阴阳平衡。化疗后,使用中药辅助治疗,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改善,避免结肠癌的转移和复发。半夏泻心汤是中药方剂,能够发挥有效的减毒效果,还可健脾益气、扶正祛邪,补正气。多种药物相联合能够调节虚实,补泻兼施。
3 讨论
半夏泻心汤一直是中医研究的要点,其所获取的进展较大,但也有不足之处。其一,临床中应用的半夏泻心汤多数经加减。虽然加减是在辨证施治理念下开展,但受地域、医生个人经验、病症不同使得药加减没有显著的规律,对推广不利。当前对此汤剂的研究是以总结经验为主,比较符合规范的病例报道[7-8]。其二,消化系统防癌治癌中,众多研究表示半夏泻心汤能够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变发挥优良效果,研究表示半夏泻心汤可对Hp 产生抑制,这两点于CAG 病学中机制能够对Hp 进行抑制。其三,半夏泻心汤减毒作用能够减轻恶性肿瘤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9-10]。
这些年来,半夏泻心汤兴起一个新的方向,就是对半夏泻心汤展开研究。有学者用改良的方法复制大鼠胃溃疡模型,观察半夏泻心汤对胃溃疡的实际治疗,结果表示半夏泻心汤可促使溃疡灶愈合,预防疾病的复发[11-12]。还有学者在研究中发现,两组比较,全方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数值较高,这表示治疗药物组合能够在不同程度下促使细胞的增殖,对溃疡的愈合比较有利,全方同样能展现最佳效果[13]。有人员在研究中表示:两组模型比较,胃液表皮生长因子含量较高,观察组效果明显较优,并不是对单味药作用的支离和分解,而是建立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和治疗病机相结合,将疾病分成几个作用群,分析多个作用群之间的机理,属于后期一类探究中医复方的重要方法。消化道疾病多数隶属胃肠疾病,其中以脾胃失和比较常见,半夏泻心汤不仅有平调寒热作用,在除邪的同时不会伤正,切实展现中医治病着眼于全、局,辩证与辨病相结合[14-15]。所以,在应用此汤剂的基础上不必过于拘束呕吐或肠鸣,临床仅需结合寒热错杂,虚实夹杂,病机无论是升降均可应用。此病多数是因饮食不节、劳逸不均所导致,患者气机上逆,无形中会对食管胃黏膜造成损伤,疾病病机隶属胃失和降,胃气逆行。治疗方法以疏肝解郁、化湿助运为主。半夏泻心汤在除邪的过程中可和中,在开痞的同时可散结。添加炒陈皮、紫苏叶在理气的同时可行滞。吴茱萸能够发挥出对黄连的和胃降逆作用,能够制约黄连的苦寒作用。
综上所述,现对经方研究的目的在于论证经方配伍科学性,能够扩大经方应用范围,发展比较衍化,需创建科学的凭证。所以,有必要制定与临床实际负荷的模型,逐步开展研究半夏泻心汤是后期研究的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