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才是有效的
2021-11-30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花港迎春小学吴晓雄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花港迎春小学 吴晓雄
现在有不少数学老师为追求所谓的“时髦”,每拿到一个教学内容,还没解读透教材,便考虑怎样上得精彩。殊不知,“花样越多,头绪越复杂,目的越不明确,结果是教者辛辛苦苦,学生云里雾里”。我以为,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大道至简”,返璞归真──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数学,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
一、追求简明的教学引入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因“材”施教,选定最佳的引入路径,让学生尽快触及概念的本质,体现概念建立过程的高效化,而不应为了追求形式上的新颖,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把清晰的问题混乱化。
例如:在教授“认识负数”时,有位教师先设计一个游戏:老师说一句话,学生说出与他相反意思的话,然后播放一段旅游的录像,引出温度的话题,再播放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课件,显示几个城市的不同气温,最后便引出了“负数”这一概念。这样的设计似乎很符合从生活中引入“负数”的课改要求,挺时尚。殊不知,教者这样刻意追求新意,不仅不能让学生认清“负数”产生的背景,反而因过度的生活铺垫而令学生目不暇接,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集中到“负数”这一概念上来,“摄氏度、温度计”这些对小学生陌生的知识人为地增加了非本质属性的干扰,影响了对概念的直接感知。我认为,“负数”引入可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在乘电梯时,大家注意了没有?地上三层用+3表示,那么地下3层是怎样表示的呢?这样的认知冲突同样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同样展现了概念产生的背景,这样的引入路径简单、清晰、高效。
二、精选简约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要简约充实。课堂教学时间是一定的,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是有限的。因此,选择恰当的内容,特别是抓住本质内容,准确把握编者的意图和教材的编写体系,才能抓住重点、难点,找准教学的突破口,使课堂教学内容清爽、简洁。所以,教师备课时,需要对整册教材和本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研读,确定简明的教学目标,接下来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以学生的视角,思考可学什么、不学什么,学习中的困惑是什么,充分预测学情。把能帮助学生顺利达成教学目标的内容,作为教学的重、难点,引导学生尝试、体验、运用。
如在教授《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一课时,某老师用了简简单单的几张扑克牌,先提出从两张扑克中任意摸一张,摸到红桃A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再追问从三张扑克中任意摸到一张,摸到红桃A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从四张扑克呢?要使摸到的可能性是1/6该怎么办……简单的几张扑克,简单的几个问题让学生深入理解了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方法。
三、设计简化的教学环节
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认为:“语文学习本身是一件简单而快活的事情,学习的过程应该是科学的,是顺畅的,是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规律的。”数学学习何尝不是如此?而有的教师的教学设计,过程繁琐复杂,学生疲于应对,自主实践活动受到强烈冲击,尝试的时间少了,思考的时间被挤占了,实践应用更是被挤进了角落。这应该是导致数学教学高耗低效的重要原因之一。
【案例描述】《认识20以内的数》教学片段:
摆一摆(一):就这么摆着,能一下子看清楚这里有12根吗?
思考:有什么好办法能让我们清楚地看出这里有多少根小棒?
生1(边说边演示):我是把12根小棒6根6根地摆。
学生辨析,认为:左边6根右边6根,还是要数数才知道。
生2(边说边演示):我是把12根小棒2根2根地摆。
学生辨析,认为:2根2根地摆,是比刚才清楚些了。
生3:我把12根小棒左边摆10根,右边摆2根。
有学生反对:10根小棒堆在一起,也不能一下子看出有10根。
师:是啊!10根小棒就这么摆在一起,不数哪知道是10根啊!不过,在数学上,人们已经约定俗成地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数满10根,就把他们合起来捆在一起。(边说边将黑板上的10根小棒拿下,捆起)看到这一捆,我们就知道它是代表1个十。
摆一摆(二):让人能够很快看出有多少根小棒?
生1(边说边举起左手的1捆、右手的4根小棒):我们抓了14根小棒。
师:是14根吗?为什么我们这么快就确认是14根呢?
生:1捆就是1个十,再加4根就是14根。
生2(边说边举起左手的1捆、右手的1根小棒):我抓了11根。
师(故意地):我不同意,明明不是只有两部分嘛,怎么不是2,是11呢?
生:他左手抓了1捆,是1个十;右手抓了1根,是1个一。当然是11咯!
对于《认识20以内的数》这一课,教材是先通过一一累加数小棒,引出“10个一是1个十”这一规则,再让学生在摆小棒的过程中学会运用该规则,清楚地摆出11—20各数,从而让学生对十进制计数法建立初步框架。应该说,这是站在知识客体的角度,按照知识的逻辑顺序——先定规则,再予以运用进行编排的,它所遵循的是知识逻辑,这本无可厚非,但我们在实际教学中,除了要关注知识的发生发展,更需要关注学生的现实起点,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因此,上述案例对教材进行了调整和重组,以“10个一是1个十,1个十是10个一”为教学重点,通过先数出12根小棒,再提出“怎样能比较清楚地看出是12根”的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先借助操作产生多种表示方法,再通过辨析比较,在化繁杂为简明的目标指引下,经历建构计数方法并了解十进制基本规则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再一次组织学生抓数小棒,帮助学生进一步明晰“10个一是1个十”“十几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这样的多层次操作,既帮助学生了解了十进制的由来,又能检验学生是否会正确地应用“十进制”。学生在层次分明的实践中得到全面的训练和整体的发展,真正收到了以简驭繁的教学效果。
四、选用简便的教学方法
陶行知早在1919年的《新教育》杂志就撰文指出:“凡做一事,要用最简单、最省力、最省钱、最省时的法子,去收最大的效果。”虽然说“教无定法”,但是最需要的还是“贵在得法”,努力追寻最简便、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例如:一位教师在执教《倍的认识》一课时,先在黑板上画了第一行3个〇,第二行9个△,接着要求学生对这样两行图形的关系进行探究:“同学们,请你仔细观察这两行图形,你能发现他们有什么关系吗?先自己独立思考,然后四人小组讨论。”教师的话音刚落,很多学生就立即转过头去和同伴“热闹”地讨论。然后反馈讨论的结果,有的学生说:“我发现〇少△多。”有的说:“△比〇多6个。”还有的说;“〇再多画6个就和△一样多了。”此时,教师似乎有点急了,追问道:“除了刚才发现的关系,看看还有其他关系吗?”课堂上几乎没有什么反应。片刻安静后,教师好像从一位小朋友的口中听到了一个“倍”字,于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欣喜若狂:“这位小朋友,你刚才在说什么?请你大胆地说给小朋友们听好吗?”“△比〇多3倍”,这位同学说。好不容易发现一个不同的声音,却是不正确的,此时,教师有点不知所措,无可奈何地将答案说了出来:“我们还可以说△的个数是〇的3倍。”
我以为,对于这种学生从未接触过的知识,教师根本没有必要让学生去探究讨论,当叫了几个学生说的都是比较多少关系后,教师完全可以告诉学生:“这里,老师还要给大家介绍一种新的关系,这样的两行图形,我们还可以说成‘△的个数是〇的3倍。’”
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其实有很多约定俗成的知识,适合探究还是传授,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考虑,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以免使原本一句话就能解决的问题陷入无效的争论中,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简简单单教数学,对于一线教师来说并不简单,它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教法,弄清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具备更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中科院院士、数学家张景中说过:“数学可以有不同的讲法。看清了问题的实质,就能把难的变成容易的,把高等的变成初等的。就能把‘过去曾经使成年人困惑的问题’,变得‘孩子们都容易理解’。”让我们不懈地努力,简简单单教数学,还学生以轻松的数学课堂,感受数学的魅力,体味数学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