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资源换股权”模式壮大村集体经济助推共同富裕
2021-11-30杨晋
杨 晋
(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农业农村局,淅江 金华 321200)
作为浙江省26个加快发展县之一,武义县村集体经济普遍较为薄弱。2012年,544个行政村中有344个无经营性收入,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下占比63.2%。2018年,行政村合并成258个。在此基础上,我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打造“强村公司”平台,积极探索建立“资源换股权”模式,通过项目推进,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逐步实现村集体从整体消薄到全域壮大的转变。
1 搭建一个强村平台,推进集体资产“化零为整”
按照“县乡统筹、股份经营、保底分红”原则,成立“强村公司”,采取“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核算、统一经营、统一管理”模式,坚持市场化运作及公司化管理,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实行“两级投资”模式,首先由村集体资产资源、自筹资金等股权形式整合至乡镇级投资公司,再由乡镇级投资公司入股至县级农投公司,间接实现村集体“资源-股权”的转化,推进村集体资源资金“化零为整”。运作模式为首先由薄弱村村集体作为公司股东,享有股东收益权,按照法律规定进行收益分红,实现消薄兜底;其次,农投公司进行增资扩股,通过多种投资渠道,做大做强公司,实现双方共赢。
2 畅通两个转换渠道,助推资源转化高效便捷
2.1 打通“资源换股权”渠道
乡镇级强村公司通过增容扩股,吸收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下的村集体入股,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吸收152个行政村入股。具体流程如下:
2.1.1 评估阶段
在前期“三资”清理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把脉问诊,分类施策的方式,鼓励经济薄弱村将村集体房屋、山林田地资产等经营使用权通过第三方公司评估后,折算投资入股强村公司,实现“资源-股权”的转化。
2.1.2 入股阶段
实行“两级投资”模式,首先由村集体资产资源、自筹资金等以股权形式整合至乡镇级投资公司,再由乡镇级投资公司入股至县级农投公司,间接实现村集体“资源-股权”的转化。村集体结合自身情况通过调整村集体自有资金、资产资源折价、自筹资金比重的方式灵活入股,如自有资金充足但无优质项目投资的村以自有资金为主、资产资源为辅的投资方式入股;生态资源丰富的村以资产资源为主、自筹资金为辅的投资方式入股。
2.1.3 分红阶段
薄弱村集体作为公司股东,享有股东收益权,按照法律规定以“三资”入股比重为依据进行收益分红,镇级强村公司再入股县级强村公司,同时,农投公司通过增资扩股,多方面投资,做大做强公司,实现双方共赢。
2.2 拓宽金融扶持渠道
针对贷款成本高、村集体负担重等问题,整合县农商银行资源,面向经营性收入在50万元以下的行政村,推出“强村贷”,为村集体自筹资金渠道通畅提供保障。如发放白洋街道三江村“强村”贷款1 000万元,年利息60万元,比民间借款少90万元,有效化解村债务利息负担,保障村集体经济平稳发展。同时,开通村集体经营性项目贷款绿色通道,实现“即来即办、快审快批”。截至目前,已为143个行政村累计授信融资2.82亿元。
3 构建多种项目模式,推动村集体享入股红利
3.1 山海协作,飞地共建
武义县大力推进武义-海宁“飞地”扶贫科创产业园合作建设项目,吸收107个无发展资源的薄弱村投资入股,计划于2021年底全部完工,项目总投资3.5亿元,建设高标准厂房进行经营,重点引进高科技企业和省八大万亿产业项目。项目建成后,前十年采用包租固定回报加地方税收留成分成办法,即投资建设前期海宁方每年给予武义方投资额的10%作为投资固定收益,项目建成后在10%固定回报之外,海宁方给予武义方每年亩均税收地方留成部分的50%乘以相应调剂亩数的资金奖励,建成后将解决武义县107个经济薄弱村的经营性收入问题,有效解决武义部分无发展资源、无法消薄的薄弱村的经营性收入问题,建立消薄托底机制。
3.2 闲置资源,联合开发
按照“闲置、小散、低效”三类,逐一摸清集体经济薄弱村家底,将各类闲置资产通过置换用地指标收归村集体,用于发包或入股经营。如壶山街道原桃溪滩初中科教闲置地块占地面积1.23万 m2,因教学区域调整,长期闲置。2017年壶山街道注册500万资金成立武义壶山新农村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以该公司作为项目开发业主,盘活资产、开发利用,为辖区内15个集体经济薄弱村搭建“输血”平台,实现异地置业增收,破解村集体经济发展难题。
3.3 村景联建,协同发展
西联乡是我县最南面的偏远山乡,全乡原18个行政村中,16个为集体经济薄弱村,一些村庄集体经济长期为零,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西联乡牵头16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将自筹和财政扶持资金640万元,以村集体名义入股浙江牛头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联建牛头山景区牛角山庄酒店。项目建成运行后,每村每年获得10%的分红收益,截止目前,薄弱村已获得投资分红收入256万元。
3.4 山区资源,优势利用
武义县山区虽然制约了部分乡镇的经济发展,但也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为我县发展水电项目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我县做足水资源文章,实施水电站联建项目、鼓励村集体入股小水电开发、小水电资源共享抱团发展等形式,“以水造血”,为山区乡镇的村集体获得了稳定的经济收入。大溪口乡9个薄弱村投资入股大溪口电站等3个电站项目,装机容量1 800 kW,村均年收益4万元以上。三港乡7个薄弱村投资入股章湾电站项目,装机容量2 000 kW,村均年收益4万元以上。新宅镇5个薄弱村联合购买三井坑电站项目,装机容量320 kW,预计村均年收益5万元以上。王宅镇4个薄弱村联合建设平头电站项目,装机容量320 kW,预计村均年收益5万元以上。这些薄弱村成功实现了优势资源共享、集体经济与生态资源利用共同增长的多赢局面。
3.5 农旅观光,美丽经济
农旅融合是武义县乡村发展的特色,以采摘游、古村游、红色游为主题的乡村旅游产品把游客带到村里来,让优质资源“走出去”,也使村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田乡徐村村集体发展蓝莓200亩,带动周边农户种植1 200亩,做大大田乡蓝莓产业,并促进集体经济增收。大田乡大公山村,利用靠近武义休闲绿道核心区域优势,建设农家乐物业项目,引进高端民宿“一水间”,村集体每年获得10万多元的经营性收入。白姆乡松树下村下徐宅自然村2018年启动三叶青种植基地项目建设,基地面积40亩,总投资91万元,并吸收村低收入农户入股,项目投产后显著增强村集体和低收入农户的造血功能。
3.6 镇镇联合,共同发展
桐琴与柳城,一个是武义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较高的乡镇,一个是武义山区的畲族乡镇。在我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有效实现方式的探索中,桐琴和柳城联建物业项目——桐琴电子商务产业园二期项目,走出了一条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新路子。桐琴电子商务产业园二期项目位于桐琴镇管湖村,于2015年11月开工建设,规划用地面积40 691 m2、建筑面积57 542 m2,分办公、仓储、居住三大功能区块,总投资6 800万元。项目资金来源除了省级财政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资金的3 000万元,其余部分由县、镇、村三级筹措解决。项目于2018年完成,通过招商引资,已成功出租并实现年收益527万元。这一项目的实施,有效解决了桐琴镇19个经济薄弱村和柳城畲族镇33个经济薄弱村的集体经济发展问题,改变过去的单纯“输血”为“造血”,增强集体经济发展的后劲。
3.7 推行村庄经营
盘活农村集体资源资产,推动美丽乡村从做精致向做经济转变,坚持村庄业态与产业发展相融合,促使村庄以功能拓展、价值提升来增加村集体的经营性收入。鼓励整合乡村资源优势,采取村集体自主经营、股份合作、租赁经营等方式,实施三产项目开发、承接物业管理等。积极探索党组织领导、公司化经营、经理人运作的经营机制,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和农户增收。支持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向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提供全链条的社会化服务。
3.8 土地资源利用
围绕打造“有机农业第一县”,依托农业“两区”建设,鼓励村集体开展土地集中连片流转,用于工商资本、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经营。鼓励有条件的村围绕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利用统一经营或流转的土地、山林、荒地等资源,建设温室大棚、水利设施、小型冷库、服务中心等生产经营性基础配套设施,参股或提供使用有偿服务,增加村集体收入。通过土地流转、有机茶基地保护等服务,3年来为薄弱村增加收入648万元。
3.9 整合乡村资源
我县薄弱村由于布局过于分散,人口规模偏小,生产要素得不到合理配置,经济发展受到制约,村级集体经济普遍较薄弱。2018年在金华市率先启动村规模调整,535个行政村调整为258个行政村,调整率为51.78%,整合农村资产、资源,推动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对一些确实效益明显的单村项目或联村项目,加快实施进度。综合考虑村庄规模、产业发展、交通区位、资源优势等因素,村里、乡镇一起来选准选好村集体经济增收模式和发展项目。变“输血”为“造血”,做到“村村有项目,村村能造血”,实现消薄项目全覆盖。
3.10 资产保值增值
认真落实村级重大事项“五议两公开”决策程序,抓好村级非生产性开支管理。严格规范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公开交易制度,加强村级集体资产合同和项目建设管理,加快化解村级债务,有效防范损害集体经济利益的行为。通过组织各村对长期合同、低价合同的清理,切实提高村级集体的资产使用效益,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共清理低价合同22份,长期合同1 033份,不规范合同189份;完善合同数46份,重签(补签)合同7份,通过清理、规范,增加集体经济收入111.63万元。
3.11 加大金融支持
金融机构特别是涉农金融机构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或参股的项目提供优质金融服务,简化贷款手续,并在利率上给予优惠。支持金融机构积极创新金融产品,谋划金融助推发展集体经济项目。深化农村普惠金融改革,开展金融助推农村集体经济的巩固提升行动,提高农户小额贷款惠及面,推出“强村贷”“乡村振兴贷”,打通村集体融资难瓶颈。加大集体经营性项目信贷投放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对集体经营性项目按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提供贷款,并开通绿色通道。
3.12 深化结对帮扶
进一步深化部门、企业结对帮扶村级集体经济行动,组建帮扶团队,利用人才、技术、产业、项目等资源优势,指导帮助实现结对村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将结对帮扶行动列入部门(单位)绩效考核。推动各级机关资源力量下沉,实现对相对薄弱村派驻村第一书记、农村工作指导员、科技特派员的全覆盖。鼓励强村带弱村,通过项目建设、资源共享等实现互利共赢。
4 出台强村资金反哺政策,促进低收入农户共增收
为巩固强村公司“资源换股权”成果反哺农户,结合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要求,制定相关村集体经济反哺低收入农户增收工作的实施办法。围绕“可持续、不返贫”目标,构建“村级集体经济反哺低收入农户”新机制。盘活能产生经营性收入的集体“三资”,通过将经营取得的除投资成本、人工工资后的纯利润纳入反哺本村集体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分配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不少于净收益的20%,有效实现富民增收,提高村集体收入资金使用效益。